试论互联网+视角下的图书馆功能生态化提升论文_李楠

试论互联网+视角下的图书馆功能生态化提升论文_李楠

李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02488

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里,一切事物都被无所不在的信息联系起来、包裹起来,人类社会的整合程度空前提高,逐步演进成为一个大的生态有机体,任何社会要素都处在这个大生态有机体的生物链上,承担着自己应有的社会生态角色,发挥着应有的社会生态功能,无法独立存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于图书馆研究和发展,必须紧密给时代要求,用系统化、生态化的眼光去看待现代图书馆的转型和升级,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和实现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 图书馆 功能提升 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G250.7

导言

“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在大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与前一个阶段最大不同在于,互联网技术不再只是为人类社会提供海量的信息,而是渗入到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说以前的互联网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还只是起到间接的、辅助的和参考性的作用,那么,互联网+时代里,互联网已经成为直接的、并且是最主要的生产工具,直接决定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并进而对整个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一切发展起到最终的决定性的作用。

1.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功能提升应遵循生态化思路

“互联网+”把人类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协作体,而图书馆也处在这个有机协作体之中并成为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挥着它特有的功能。图书馆行业是人类文明的守护者,承担着传承、维护和发展人类文明的社会功能,面对互联网+这样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必须主动迎接而非被动应对,积极调整和改革,促进图书馆功能的提升和发展与时代进步同步。随着互联网+凭借技术进步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以海量信息为基础、以沟通、分享和创新为手段、以人为核心的新时代,图书馆也必然要以新的时代发展趋势相吻合才能有效提升和发挥其功能。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功能的有效提升,必须遵循生态化的思路:一方面,把整个社会看成一个大系统,在系统中找到现代图书馆应有的位置,认识其所应发挥的功能;另一方面,把图书馆本身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整合其内部各部门并使之协调运行,将其应有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此外,在图书馆与读者、图书馆与社会、图书馆与馆员等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上,也要遵循生态化的思路,注重通过图书馆与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来发挥和提升图书馆的功能。

2.研判社会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确定图书馆功能生态提升方向

图书馆功能是指图书馆作为一个特定层次的社会系统与其外在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互动能力。图书馆功能生态提升的前提是对其存在的环境,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的准确研判,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身定位和功能的确认。

2.1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为社会承担着实现海量信息价值的关键作用

信息,不能直接成为生产力,不能直接变换为价值,任何重要的、有益的信息,只有+人,并化为人的思想、进入人的实践领域,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价值。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的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毫无疑义的信息文明时代,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是其最根本的特征,社会上的任何人和事无不存在于信息的海洋之中并依其获得存在的能量。在这种大背景下,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专门机构,其功能就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记录和存储人类社会文明的文化产品,被动等待人们的翻阅和查找,而是应以积极的态度,主动迎接海量信息,除了仍然担负存储、记录文化信息的责任之外,还应当搞好对于海量信息的分类、组织、推送、交流、传播等多项功能,不但要使海量信息与需要信息的人一一对应,还要注重提高人与信息之间的相遇相识的效率,以最快速度和最短距离实现人息对话,使海量信息实现海量价值。

2.2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为社会承担着筛选信息,提高信息使用效率之责

在互联网+的时代,海量的信息自然是加速了世界的互联,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困扰。信息冗余或信息垃圾有时会降低人们获取有用信息的效率,贻误时机;有时会误导人们,导致相关的活动走向歧途。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人们都会感受到这样的烦恼,即被无休止的各色信息所包围,信息应接不暇,让人们成为了失去自我的“信息囚徒”;更有甚者,由于被动接收的错误信息和不健康信息,还会误导和戕害一些判断能力不强的人。面对这种情况,现代图书馆应当把筛选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功能,一是做到剔除信息垃圾,节约人们有限的精力和注意力;二是做到进行基本的社会价值判断,剔除有害信息;三是为服务对象筛选和推送适合的信息,提高信息的使有效率。

2.3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承担起引领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功能

互联网+时代,技术的进步使“书”的意义不同于传统,人们读书、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也随之逐渐发生改变。一方面,人们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既丰富又快捷,理论上可以高效获取海量信息,进行知识武装;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人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海量、迅捷的信息传播,也必然造成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碎片化、浅薄化现象。从本质上来说,图书馆肩负着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之责,对互联网+时代带给人类文明发展的负面效应不应无视。因此,现代图书馆应主动承担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之责任,发挥宣扬科学学习的理念、引领健康读书的潮流,并维护人类文明的最基本价值判断的功能。

2.4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成为大众的精神家园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努力和根本目的都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 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这样的目标并不会那么容易实现,但是,每当社会发展向前跨跃了一步的时候,这一伟大的目标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便会再次缩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与普罗大众的进一步融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现代图书馆在着力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同时,不应把“人”仅仅定义为传统图书馆的固有服务对象,而应当走向社会,走向人民,把自身的发展植根于群众,通过服务群众来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大众精神家园。

3.变革传统思维,以“分享”的理念和“联动”机制迎接新时代

传统图书馆建设受到资源含量、类别、地理位置和服务对象等特定条件的限制,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再次强化了人类社会“共享”的概念,即某些特定要素越是得以共享,就越能产生多的价值,比如信息、平台、知识等。

3.1打破壁垒,开放共享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集散地,不但要顺应分享的时代潮流,作为公益性机构,还要将分享的理念再度提升,弘扬事业共享的理念。首先,现代图书馆,只有不断打开个体壁垒,开放融合,实现整个行业的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才能使自身不再囿于传统条件的限制,成为互联网+时代信息海洋上的一个个孤岛,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其次,作为公益性机构,只有崇尚共享的理念,才能真正做好服务,完成好现代图书馆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角色任务,有效发挥自身功能。

3.2构建机制,联动协作

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共享的理念是宏观层面的指导,要落实为实际行动,必须依靠具体的体制机制来保障。共享的理念不能依靠资源的重复建设,只能依靠各图书馆之间建立一种互通有无的稳定的“联动”机制,实现全行业的整合与协作,才能达到目的。这样,图书馆的建设就不再是一馆一地的事情,而是一个全行业性的活动,图书馆的资源、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也都要带有全行业的性质。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现实中的图书馆,都将是一个人类文明成果信息总库的一个简易终端,其成本低廉,覆盖广泛,并以最便利的方式,为最广大的群众服务。

4.变革传统的服务方式,与服务对象形成多维互动

图书馆馆员的主要工作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信息与知识的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对人的服务。在前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图书馆,第一方面的工作是图书馆馆员工作的核心,而查找资料,“人息结合”更多是读者自己需要关注的事。进入互联网+时代,由于行业的整合、联动与协作,信息处理的工作大部分已经被集约化和共享化,不是每一个终端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图书馆馆员的主要工作从管理好“书”,转向服务好“人”,架设“人息结合”的桥梁。在服务于人的方面,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在服务于人上有所不同。

首先,服务于人在全馆工作中的地位和比重是不同。如前所述,传统图书馆的主要精力放在信息和文化成果的处理上,而对人的服务比较简单;但现代图书馆由于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使得信息和文化成果的处理集约化和共享化,解放了大部分图书馆的人力,使之有可能将服务于人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互联网+时代对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信息价值实现程度的要求,使得现代图书馆必须将服务于人、架设“人息结合”的桥梁作为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的核心。

其次,对人的认识程度不同。传统图书馆服务于人,仅仅把人设定为来馆读者或者是某固定机构人员或群体,如学校、科研院所等。传统图书馆服务于人的场所也比较狭隘,局限于图书馆建筑之内或其设备所及之处。在互联网+时代,深度服务的要求首先要对“人”进行科学仔细的分类,比如,按知识层次分为科研人员、学生、大众和特定需求者等,按知识类别可分为专业研究者、特色关注者和生活需要者等等。同时,在网络技术特别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持下,现代图书馆对于人的服务几乎可以发生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和每天24小时之内的任何一个时间段。

再次,与人的沟通有本质的不同。从服务方式上来看,不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现代图书馆,都讲究通过馆员与读者进行沟通,以使自己发现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并改进。传统图书馆与人的沟通是被动的、单向的,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因为传统图书馆并不主动向服务对象问询意见和建议,只为服务对象保留其不满意时投诉的渠道。在互联网+时代的“人馆互动”中,图书馆及其馆员是积极的主动的,互动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还包括设立交流平台、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有效互动。在互动中所得到的反馈信息,也会被逐一搜集、进行科学分析作为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对人服务的方式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由从前简单的、笼统的、单向度、低维度的平面化服务,逐渐变革为科学的、具体的、双向度、多维度的立体化服务。只有这样,现代图书馆才真正架设起“人息结合”的有用桥梁,履行好自己在社会大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任务,发挥出应有的社会功能。

5.紧跟技术进步,及时应用最新技术成果

互联网+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中一个相对较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其特征主要地表现为信息的高效传播并产生价值,速度和应用是这一时代的关键词。图书馆作为专业的信息处理机构,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应当会有大的作为。

5.1同步信息技术进步,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现代图书馆作为一个专业的信息处理机构,必须保障以最快的速度向社会提供有序信息,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社会功能。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但经过科学程序筛选的、有序的信息却依然稀缺。提供这些稀缺资源则是图书馆要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服务方向。现代图书馆并不是信息技术的研发机构,却是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应用的机构:一方面,现代图书馆必须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每一个新的进步并且转化为知识服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作为社会信息处理专业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另一方面,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是现代图书馆必然进行的研究任务,图书馆必须善于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最新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行业的应用。只有跟随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武装自己的、作为一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的图书馆,才能被称之为是现代图书馆,才能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大系统中发挥出应有的生态功能。

5.2结合技术发展,促进人息结合效率

除了信息处理,现代图书馆的另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是促进“人息结合”。如何能使信息与人高效的结合并创造出新价值是图书馆存在的意义所在。以往社会的文化信息,其形式比较单一地表现为文字,多以纸质书籍作为载体,因此信息处理和“人息结合”的形式也比较简单,不外是处理书籍和使人读书。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信息不同于以往社会,形式不仅有文字,还有很多图片、影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其载体也丰富多样,不仅有纸质书籍、还有光盘、数据库和其他电子存储设备等。可以说,现代图书馆必然是一个多种媒体高度聚合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首先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此外,这些不同形式的媒体形式和资料内容,如何在“人息结合”的过程中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作用,也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支持和调配。

综上所述,现代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每一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将这些现代科学技术的每一成果合理应用到图书馆的事业中去,是处在互联网+社会生态链中的现代图书馆必须做好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罗绘秀: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图书馆学刊》 2015(11) (25-27)。

[2] 张兴旺,李晨晖: 《“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相关问题研究》,《图书与情报》 2015(05) (33-40)。

[3] 张兴旺,李晨晖: 《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 《图书与情报》 2015(04) (63-70)。

论文作者:李楠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试论互联网+视角下的图书馆功能生态化提升论文_李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