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而出的爱情献祭者———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与巴金《家》中的女性对比评析论文_徐子威 李前

破茧而出的爱情献祭者———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与巴金《家》中的女性对比评析论文_徐子威 李前

〔摘 要〕女性的命运与自我意识一直是备受小说家的关注。本文以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和中国著名小说家巴金的《家》为中心,从女权主义出发,主要围绕着时代影响意识主流这条主线来分析比较两位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批判了当时社会制度对女性的压迫,礼赞了女性的品质,对现代女同时也审视了女性与家庭的关系性的自我意识的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欧亨利 巴金 女性 自我意识 时代

美国小说家欧亨利与中国作家巴金属于两个全然不同民族的作家,然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关于女性的主题有着巨大的感召力,赢得了世界读者的赞誉。其中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与巴金的《家》,以他们不同的民族素材和社会背景,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 “镀金时代”与个人经历

欧亨利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随着资本在美国社会的快速流动,是美国成为了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欧·亨利长期生活在下层,对美国社会豺狼虎豹的剥削本质通透明了,而他非常人的经历让他拥有了悲悯情怀,所以想道出了下层劳动群众对剥削、压迫的愤怒与反抗。所以在其作品中,常常以女性为视角,通过她们的语言、行为、心理和遭遇,表达主题思想。另外欧亨利笔下的女性都是美与爱的化身,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欧亨利年幼丧母,是由其姑母抚养长大,而后又与艾斯蒂相恋,当时热恋期间,艾斯蒂的父母极力反对,于是两人瞒着父母私奔,婚后生下一个女儿。后来欧亨利为躲避在银行做出纳时盗用资金的审讯,他不得不抛下妻子和女儿,独自到洪都拉斯漂泊。得知妻子病危的消息,他赶回家乡,安置好亡妻后被捕,入狱五年。在他心中,艾斯蒂一直是他的最爱,妻子无怨无悔的等待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给欧亨利留下永生难以磨灭的记忆,并对其创作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在欧亨利笔下的女性都是乐于奉献、渴望婚姻美满幸福的坚忍的女人。

2 封建制度的压迫和五四运动新潮两重天社会因素、文学思潮以及个人经历对巴金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奠定了基础。接受现代意识的巴金是生活在一个封建家庭里,综观他的全部创作,就会看到其中浸透着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而封建大家族各种风俗礼仪活动也是繁多而盛大。比如巴金所回忆的母亲的葬仪;大哥与表姐们的种种游戏;家族的祝寿、祭祖等。应该说,大家族的生活,使巴金幼年起,就接触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及家族制度的真相,使他了解到其他孩子们所不能得到的社会知识,促进了其早熟,并以深刻的印象刻印在了巴金的记忆中,成了以后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库藏。而在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也是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次是巴金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新潮,在外来开放文明思潮的冲击下,女性命运以及女性解放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她们从愚昧中苏醒,不再一味地遵循封建礼仪,而是一个个具有个人思想和独立意识的现代女性,有着追求全新生活和爱情自由的权利。这类女性,是巴金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女性类型。所以巴金就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熏陶中,开始对女性解放与女性革命有了一种基本的认识与思考。

3 大时代背景下的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最早起源于法国,后来流传到英美国家,五四时期传入中国。起初,女权主义指追求男女平等,后来深入发展,意味着选举权的政治平等。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女权主义是指由外在的改变而引起的女性内在精神的改变,特别是近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并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全面的身心解放,培养了科学的审美观,能够享有丰富而健康的休闲生活。女权主义主要概括为十个方面:女性境遇的考察、女性存在的缺失、女性权力的实践、女性安全的毫无保障、女性创造力遭受压制和被无视、女性自觉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确立,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女性的人道主义公正、女性的组织建设、女性话语权力、女性发展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确立。而本文主要从女性的解放和自由发展方面展开,对比中西方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女性角色。

4 破茧而出的爱情献祭者———两者笔下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

4.1 相同点:

4.1.1 权力的再现———他者女性。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又反映着社会存在。虽然欧亨利和巴金两位作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但是两者笔下的女性却都是体现着男权的存在下的女性压迫。在《麦琪的礼物》一文中,尽管作者对德拉的描写用了大量的笔墨,对身为男性的吉姆却惜墨如金,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女性的德拉仍然是以丈夫为生活的中心,在生活中她的使命就是做好家务,等待丈夫的归来。文中德拉的形象是美丽的、温顺的、贞洁的,但又是被动的、含蓄的,她虽然甘于奉献、为爱牺牲,但却是依靠男性而生活的,并且在乎丈夫是怎么审视自己的。一言以蔽之,德拉是被动的,隶属于男性,屈从于父权和夫权,顺其自然地成为男性的“对象”,还在无形中成为被审视的对象。例如德拉在失去了自己的美丽长发后,并未对自己的长发感到惋惜和后悔,却担心吉姆眼中的自己是否美丽。在德拉的表现中,女性成为了被男性审视并依附男性的对象,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丈夫展开的。

而在《家》中,男权主义更是明显。在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的中国,“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思想更是影响着一代代女性的命运。例如文中的瑞珏就是一个典型的深受男权主义迫害的女性形象。她温柔娴淑,对丈夫、长辈百依百顺,到最后就连由于长辈们在牌桌上的失和而丧失了自己憧憬的爱情,但是对此她也没有进行反抗,而是忍辱负重的接受了父辈为她安排的无爱的婚姻。她的思想被禁锢、愿望被压制、独属于女性的光芒也被无边无际的封建社会的黑暗所掩盖,她身上体现着整个封建社会的烙印,这是属于时代的叹息。追溯其根源,夺走这个妙龄女子的美好生活的正是吃人的封建礼仪下的男权主义思潮,它们禁锢着这些女子的思想,压迫着她们,不让她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所以到最后她们成为了封建礼教下的牺牲者。

4.1.2 男性慰藉的寄托者。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女性一直被看做是男性的附庸,无论是在文学还是现实生活中,在两性关系里,女性都是无法超越男性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在这样的一个关系里,为了找到一个平衡点,女性往往是作为男性慰藉的寄托者而存在的。欧亨利生活的 19 世纪中后期至 20 世纪早期,美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空前增加,这使得女性纷纷走出家庭,和男性一起参与到社会劳动中。而彼时从欧洲刮起了一股女权主义运动的狂风,冲击了美国父权主义,女性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所以在此期间生活的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独立解放的新型女性形象。在《麦琪的礼物》中,德拉的美丽、善良、单纯、美好、甘于奉献就一直感化着男主,即使两口子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男主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却无压力的与女主过着幸福的生活,妻子德拉给予丈夫心灵上的慰藉和安抚,而丈夫不惜卖掉珍爱的金表只为了送给德拉镶着宝石的梳子。这是德拉和吉姆在感情方面走向平等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在欧·亨利的价值观中,女性的地位已得到一定的提升。而在巴金的《家》中,虽然瑞珏不是为了爱情而嫁给觉新的,但是婚后她却是一位善解人意、温柔贤惠的好妻子。她懂得觉新,所以替他生儿育女,努力维持着整个封建大家族里的传统礼教。而觉新本在放弃了自己的最爱娶了瑞珏、在长辈的压迫下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种现状下,将瑞珏看做同病相怜之人,更成为了觉新黑暗人生的一丝寄托。所以到最后失去了瑞珏的觉新才会感到自己丧失了最后的依托,只有将生命的意义寄予到瑞珏的孩子海儿身上。

4.2 不同点:女性的自我意识与主动追求。

4.2.1 勇于牺牲的新型女性形象。《麦琪的礼物》讲述了一对年轻而贫穷的夫妇在圣诞节前一天,两人卖掉自己最珍贵之物为对方买礼物,结果却发现各自精心准备的变成了无用之物,但他们得到了最宝贵的礼物———爱!在这个过程中,德拉犹如一位完美无瑕的天使,现实生活中形容女性的所有美好词汇都在德拉的身上得到了体现。虽然丈夫没能够让她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她一直无怨无悔;为了送丈夫表链,卖掉了自己珍贵的长发也未丝毫感到惋惜。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甘于奉献、勇于追求爱情和自己想要的生活的独立个性的女性,不仅是对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一种再现,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价值关系和权利关系的再现。

4.2.2 失去自我的传统女性形象。而在巴金笔下的女性群体中,表现的却是中国大部分的传统女性。由于受封建伦理的规范以及大背景下的男权文化和自身缺陷的制约,她们社会夹缝的一个“小人物”,压抑、痛苦、彷徨、挣扎,她们一直被束缚,在令人窒息的封建社会中缺乏独立的空间,最后不得不屈服于外力,导致了自己灵魂的扭曲、心理的变态。虽然自己是封建伦理道德的牺牲品,但是她们却自觉地以封建卫道士的身份自居逐渐蜕变成封建传统的象征,她们在茫茫社会中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只能依附男人从而获得自己身份确认的微薄话语权力。她们是觉醒最慢的人,甚至是不愿觉醒的人,最后逐渐变成被侮辱、被损害的群体。在《家》中瑞珏便是这样一个让人心疼的传统女性。她出身世家,知书达理,温柔贤惠,但最终抵不过吃人的封建礼数,嫁给了素未谋面的觉新。但如此美好的人也难逃命运的捉弄,高家愚昧的封建思想以“血光之灾”为由将身怀六甲的瑞珏赶出家门,让她在城外待产。宽容大度的她已经将忍辱负重当成了一种习惯,所以最终因难产死亡,香消玉殒。

在人类发展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决定了人们的不同婚恋观,也使每个时期的女性都拥有着独特的个性。这两位作者都从不同角度关注了女性的价值取向,并将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学品质融入小说当中,具有巨大的人物感召力。他们基于女性解放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揭示出女性命运与时代文化之间必然而又隐秘的关联,也是女性价值体现的风向标。深入时代的思想触角,如何在追求女性价值与保全幸福家庭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是一个值得现代人思考的问题。在历史的滚滚长流中,趋势一定是进步的,在当今社会,女性的个人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在强调女性权力需求膨胀的同时也不应该丢弃传统文化中较为中和的品质,中西结合,吸取国外女性勇于追求幸福生活的热血品质,成为新一代的独立有个性的女性。

参考文献

1 欧芳.巴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M].山花:下半月,2009(5)

2 白宝善.张爱玲作品中传统精神的现代表现[M].山花,2009

3 徐迎红.一段妇女解放的激情之旅———巴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M].江西师范大学,2007

4 郑黎明.麦琪的礼物中德拉的天使形象分析———基于女性主义的视角[M].华中人文论丛,2013(03)

5 崔晓艳.巴金的家中三位女性悲剧形象分析[M].青春岁月,2015(05)

6 王潇霄.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家中的女性形象[M].文学界:理论版,2011(6)

7 李娜.巴金与岛崎藤村笔下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M].青年文学家,2010

8 胡铁生.人的本质与其所处的社会———欧·亨利与莫泊桑的两篇短篇小说对比评析[M].学术交流,2004

9 王缙苓.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解析[M].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10 梁红.困苦中挣扎爱情中永生欧亨利小说中的女性[M].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1 刘璐.论巴金女性观的生成与女性形象塑造[M].陕西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论文作者:徐子威 李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破茧而出的爱情献祭者———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与巴金《家》中的女性对比评析论文_徐子威 李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