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古力·吾提克尔 新疆和田市肖尔巴格乡库木巴格小学 新疆 和田 848000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 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對于普通的小学音乐教育来说,德育渗透不仅具有显著的客观性,还具有时代性,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音乐教育丰富多彩与生动的特征进一步体现,在新时期展现出时代特色。音乐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元素,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教育人的方式。音乐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在于音乐审美教育是教育人的重要手段,教育人的目标明确,音乐艺术与道德教育密切相关。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63-01
音乐课堂应注重课堂内容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运用丰富多样的内容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开放式学习体验。教师可以渗透道德教育,结合舞蹈,创作绘画和表演。音乐教育和各种教育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了开放和愉快的课程。音乐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一、德育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从德育教育的基本内涵来看,它始终伴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变迁,也是满足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当中,德育渗透体现在一般教育规律之中。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早在十八大以来就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普及的关键阶段,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所以,作为教师,要在音乐教育模式的优化之下,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体系,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责任感,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将音乐学科打造成为培育精神的思想性工程。
二、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1、选题问题
从实际的教学实践来看,选题问题成为了主要的影响因素。例如某些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为了强行契合德育教育的内容,完全地排斥非主流音乐。虽然对于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来说,它所具备的思想性与主题能够显著地突出音乐教学的特征与规律,但在题材选择方面,除了要考虑审美需求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外,更应该注重思想内涵,让学生主动接受,而不是通过被动灌输的方式让学生强行接受某些内容。
2、解读方式
音乐的解读应该从音乐的内涵中展开。在课堂教学环节,如果出现教化主题代替音乐的现象,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由于音乐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是打好基础的阶段,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音乐的美感所在,而不是单纯地用标准答案来固定化解读音乐作品,从一定程度上看,这种理解模式反而让德育渗透的难度加大,影响了音乐学科的教育意义。
3、音乐现象感染
从社会整体的音乐现象来看,学校的音乐教育实际上处于一个不利的局面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今社会上的音乐模式更多地体现出经济效应,追求的是所谓的收视率与娱乐。这些内容恰恰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容易受到这些“音乐”的影响。甚至有学生认为音乐就是简单的娱乐,能够通过所谓的流行歌曲来进行传递,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于课程内音乐内容的学习,在主动性与积极性上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发展
时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之下,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同样要突出重点,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所以在实际的课程教学当中,应该满足学生对于音乐技能的知识需求,促进他们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提高。从社会现象来看,很多学生并不喜欢音乐课程,原因在于音乐课程的内容和他们的兴趣之间存在着矛盾,他们虽然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程的内容。因而,教师需要找准音乐教育的特点,突出教育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特征,实现音乐文化与德育教育间的融合,在音乐学习中丰富学生的知识与音乐视野。
例如在学习《黄河颂》时,教师可以先将这段音乐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聆听中了解作品的慷慨激昂与气势磅礴,感受精神震撼。在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创作时的背景。这首曲子是反映抗日救亡主体的现代诗,表现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突破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气势与精神。所以,可以从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进行挖掘,从而让音乐作品的选题真正符合学生教育与发展的需求,才能让学生主动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2、正确解读,挖掘教育意义
音乐鉴赏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实现活动的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融合德育教育的内容,正确地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教育意义,探究其文化要素的体现。例如在教材中,有许多音乐作品不仅体现了艺术表现形式,也蕴含了重要的教育意义,如《龙的传人》。不仅在歌词上表达出了明确的气势,在意境上也能体现出国家特色。因此,教师也需要正确利用这些素材,融汇德育教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丰富多彩的音乐模式下记住中华民族的魂。
3、打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小学音乐教育环境既要注重校园内的音乐环境,也需要考虑到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干扰与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育效果的提升,让德育渗透不断优化。虽然社会音乐环境的问题普遍存在,甚至于某些学生“沉浸”在庸俗的流行音乐当中,但学生本身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重,所以从课堂教学方面来看,可以进行音乐化的设计与布局,并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环境下的魅力,并强化德育意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把握作品表现出的内涵,以负责的态度去对待音乐学科,以高尚的情操去审视教材,以新的课程理念去驾驭音乐课堂,以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内容。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将音乐教学与德育教学相联系,充分的挖掘音乐教材当中的德育因素,不断地提高德育教育质量,进而锻炼学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庆玉.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15):162-163.
[2]冯文娟.浅谈如何做好小学音乐教学[J].北方音乐,2017,(24):174.
[3]刘冰.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9,(05):140.
论文作者:阿依古力·吾提克尔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音乐论文; 音乐教育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内容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