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肥料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肥料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冶军,侯振安,闵伟,姜艳,关钰

(石河子大学 农学院,新疆 石河子)

摘 要: 为了提升新开课程《肥料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水平,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习与考核等方面总结了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肥料;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作用,立足生态文明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面向农林业生产一线的需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大批复合应用型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1]。分析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从事肥料生产、研发与销售的毕业生的比例呈增涨趋势。2015年,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定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了本科学生的特色课《肥料科学与技术》,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已由选修课升级为必修的专业综合课程。

一 合理拓展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培养高素质研究创新型人才,规划设计探索建立“知识积累-应用实践-研究创新”的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2]。课改前,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通过《植物营养学》课程来学习肥料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学习肥料的种类、性质和特点;肥料对作物生长、产品品质及环境影响;各类肥料的施肥技术等。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肥料的研发,特别是研制新型肥料已成为了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的研究热点,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新开设《肥料科学技术》是以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微生物学等课程内容为基础,加强多学科交叉,合理拓展教学内容,向肥料加工与制造等领域进行延伸,以肥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新型肥料的设计开发与生产、以及肥料的合理施用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新型肥料等不同的原料选择、配方设计、加工工艺和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生产和开发肥料的基本技能,增强对肥料学科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改进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合理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激活课堂

实践表明专题讨论教学法,即有利于激活课堂,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根据《肥料科学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在每个知识单元基础知识已学习的前提下,开展一次专题讨论教学,整个课程进行4次专题大讨论,过程主要包括:教师提前确定选题、学生课下自由分组准备、组内合作讨论、推选小组学生代表上讲台讲述、提问补充答疑、教师总结。以“微生物肥料”知识单元为例,每班分4个小组,学生围绕“生物肥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这一专题,积极主动查阅资料,通过彼此交流,共同讨论,相互启发,分别从微生物肥料应用技术、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想法和建议。每组学生讲述15分钟、提问补充答疑5-8分钟、教师总结30分钟左右。专题讨论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团结协作深入研究讨论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认识、理解和掌握,又增强了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式教学方式应用中要注意几个细节:学生准备和讨论时期,授课教师要注意指导;上台讲述的学生不能重复,争取更多学生锻炼知识凝练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总结即要有针对性,又要强调重点和要点。

初中数学学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难度大,平时还有许多考试,需要时间进行复习,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进度有一定要求。这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就会流于表面,只注重形式化的过场,而没有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生无法理解独立思考的本质,也就无法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引入现代化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其容量大、直观性强、图文并茂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们的青睐,在《肥料科学技术》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平时科研实践中的素材积累。不仅参考借鉴网络上的课件和图片,更多的是根据教学所需,在平时的科研实践中,多拍图片,多录像,使素材来源更加贴近教学内容、更符合多媒体教学的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出现,给教学改革开拓了思想和路径,《肥料科学技术》尝试应用清华“雨课堂”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巧用随机点名、实时答题、答疑弹幕及学生数据分析、课后小结等功能,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机会,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反馈的难点和“不懂”,进而调整课程节奏及重点讲解,通过精讲巧练智慧教学,极大的增进师生互动效率、提高了教学效率。

随着绥中县 “节水增粮”政策的实施,预测在2020~2030年间水田灌溉用水指标为6450m3/hm2,旱田1275m3/hm2,蔬菜指标3450m3/hm2。

三 加强校企合作,课程实习紧贴生产环节

课程实习是《肥料科学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有益补充。实习时间为一周,主要内容是在农牧团场和生产种植单位开展肥效调查,并到六家具有代表性肥料生产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在实习前,指导教师详细讲解实习意义、行程安排和具体内容,做好思想动员。实习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生产一线管理或技术人员,对企业生产、管理情况进行全程介绍。实习后,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分析,完成实习报告。《肥料科学技术》的课程实习让学生结合课程理论所学学会运用新型肥料肥效评价的一般方法;熟悉肥料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了解当前肥料生产中不同工艺的应用现状和特点,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同时了解附近周边的几大肥料企业的生产现状和规模,获得肥料生产、包装、储运和销售等环节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以后的生产实习和择业就业。

四 注重过程化考核,保障教学实绩

追求教学效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的本质,而课程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按照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教学评价中转变评价观念,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与内容,以多维度、多元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发展。[3]《肥料科学技术》课程考核,考核成绩包括两部分,分别为平时考核60%和期末笔试40%,其中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和练习、讨论课演示、课程作业等内容。考核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侧重于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改善了学生平时松懈考前紧张的不良状态,强化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注重平时多下功夫,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 2018-10-17. http://www.moe.gov.cn

[2] 刘峰,刘玉红,刘英.《肥料商品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89-9691.

[3] 张凯田.易加互动平台下课堂教学多元评价的实践研究苏州大学[D].苏州大学,2017.

本文引用格式: 冶军,等.《肥料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现代化,2019,6(61):83-8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1.032

作者简介: 冶军,男,山东牟平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型肥料与现代施肥技术。

标签:;  ;  ;  ;  

《肥料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