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化大生产下的设计产物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未来的城市环境设计中,应当将适老性融入设计中,以形成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思维,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
关键词:开放式住宅外部空间设计适老性原则
由于身体情况的变化,老年人的行动能力较差,而大型住宅区往往人多车多,给老年人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相对来说,风景优美的地区更适合老年人居住,应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建设老年人居住区。我国正慢慢趋向于老龄化社会,养老住宅区也是未来建设的发展趋势,社会应加大资金投入,为老年人建设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现状。
要解决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就必须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居住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本节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居住情况以及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的老年人居住意愿几方面阐述了我国当今社会条件下老年人的居住现状。
1.老年人的居住方式。我国老年人现有的居住方式还是比较多样化的,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1)独居(有配偶或无配偶)这种家庭被称为“空巢”家庭,也被称为“纯老户”,其中包括从未结过婚的或离婚的孤老;分居、子女在国外、和子女分开居住的双全老人;单翁、单妪的老年人家庭。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各种观念也跟着产生了变化,多数老人已经接受独自或与配偶居住的居住方式,而且这种居住方式正呈现出逐年的递增态势。(2)与子女共居(已婚子女、未婚子女或第三代)。尊老敬老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思想,几代同堂的居住方式是传统家庭幸福观的体现。中国的传统观念为历来是重人伦、重天伦之乐,与欧美国家的崇尚个人、独立自主的观念有所差别。由于老年人与子女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经济依附关系,且体弱或生病的老人需要子女的照顾抑或子女需要老年人帮忙照顾小孩或料理家务,所以老少两代或三代共居起来比较方便一些。(3)社会养老设施集居。近年来,随着观念的改变,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抚养照顾老人,尤其是那些长期患病、残障的老人对其他的家庭成员来说是很重的负担。而在社会养老设施里将老年人集居的居住方式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那里,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和治疗设备,老人尤其是患病老人,可以得到更全面、周到的护理、照顾。虽然选择这种居住方式的老年人的比例远小于独居和共居,但它的优越性是其他居住方式无法比拟的。越来越多的老人逐渐意识到它的优越性,愿意接受这种养老方式,对相关养老设施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2.老年人的居住情况。老年居住问题中特别突出的是老年人的住房标准太低的问题。在发达国家“老有所居”的方针实施的很好且受到很大的重视,而在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以家庭养老为主,且多数同子女住在一起,居住需求常常被忽视了。在住宅内部空间方面,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中有超过一半的住宅内没有设置卫生间扶手、厨房里吊柜太高、且没有紧急呼叫设备、煤气泄漏报警装置。在住宅外部环境及邻里关系方面,我国城市住宅大部分为多层和中高层,老年人出入不便,特别是行动困难的老人,高楼对他们来说就像充满束缚的牢房一样。并且老人住的层数越高,外出活动的几率就越小,老人们相互之间和与外界交流机会的也逐渐变少,有些老年人几乎到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地步。另外,我国许多城市既有住宅区为了提高容积率而缩小楼间距小、导致小区绿化率降低,且缺少户外活动和交流场所。在改造时就要求设计师们考虑无障碍设计,方便老年人出入,还要尽力将室外环境做好,设计足够的场所供老年人的交往和休闲娱乐。
二、住宅外部空间配套设施的适合老化
1.老年活动公共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既有住宅小区中,要有文化活动场所,这样就不会让老人感到生活单调、孤单、寂寞,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2.服务和医疗机构配套设施。老人缺少相应的照料和及时医疗服务。配套设施完整了,老人就医、购物就方便,老人的基本生活权利得到保障。
3.老人集聚的室外活动空间。老人并不愿意减少甚至失去与社会的交往,因此,便于老年人集聚的室外活动空间,增进老人和非老人之间、老年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条件。老人对环境的要求并不单纯局限在“环境优美”上,他们喜欢聚集的地方多是小区主干道两侧的热闹地段。
4.无障碍设计。住宅小区中许多地方不要有上下楼的台阶,或者景观设计中,为创造变化空间,不要出现高低错落,要有相应的缓坡,以及无障碍栏杆的设置,使轮椅老人方便的通行。(1)安全组织道路建设。步行空间建设。人车共存是当前道路建设的核心方向,建设慢行交通也是目前交通发展的主流思想。合理的建设方案不仅可以避免大量的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活动空间。街道两边的设施建设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老年人的活动空间。道路设计方案的最初目的是方便步行,而步行的方便来源于街道的长宽比。慢行交通要通过设计合理的街道长宽比来实现人与车的通行。开放式住宅区在平时会允许外来车辆的通行,进而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安全,因此,对于那些特定的老年人居住区需要加强车辆管制,尽量降低噪音。此外,街道的规划设计可以通过设施建设来实现,从而保证老年人出行安全。(2)步行的多样化建设。道路建设的合理分级。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人们对道路的要求,分开的道路建设也可以保证老年人的出行安全,使得人行区和车辆区具备独立的运行系统。不同的建设方式代表不同的生活理念,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老年人活动方式。不同的道路类型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着不同的作用,多样化的出行方式不仅节省了老年人的出行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老年人的运动模式,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
5.便利设施的服务建设。便利的距离。由于老年人的运动比较缓慢、行动距离比较短,所以那些常见的生活配套设施需要安置在相对密集的地方,一般在1千米以内,这样,老年人可以随时随地地休息和使用相关设施。正常来说,小规模的居住区配套建设往往建立在500至1000米,小型的服务建设则是250至500米,这样,可最大程度缩短老年人的出行距离。另外,还应在街道周边增设老年人的休息区域,提供周到的全方位服务。其常见的布局模式有几种。集中式布局形式。集中式的布局方式富含多样化的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老年人聚集到一起,活动的差异性也能诱发更多的活动方式。周边围合式布局形式。围合的布局形式往往与集中式完全相反,城外的居住区以安静为主,城中的住宅区以喧闹为主。因此,城外和城中详细的区分模式是当前建设的重中之重。合理的建设方案可以使行人更具活力,有助于加速周边配套设施的发展建设。步行街式布局形式。步行街模式来源于特殊的空间形态,其完美的街道尺寸和居住环境使得居民的生活区各具特色。居民区的建设实施过程中,充分融入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特征,大大减少了老年人的出行运动量,保证了老年人的直线出行和安全出行。立体网络式布局形式。网络上的布局格式是一个三维空间模式,其中包含着地下区域、地上区域以及地面区域,每个角落的设施安排都不尽相同,但也大幅度延长了到达距离。
人口老龄化显然已经是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了,但社会各界人士如果能本着“以老年人为本”,尽量照顾到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优美、整洁、宁静的生活空间,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老龄化的问题定会解决好。
参考文献
[1]周蜜.老龄化社会城市社区居住空间的规划与指标控制[J].建筑学报,2015(5).
[2]昊建.老龄社会下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适老问题与对策[J].建筑学报,2015(6).
[3]陈非非.居住区老年人活动场地规划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
论文作者:商雨晴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老年人论文; 老人论文; 方式论文; 设施论文; 子女论文; 居住区论文; 布局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