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州市水利局 贵州省盘州市 553537
1盘州概况
盘州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贵州西大门,属中国凉都·六盘水市,国土面积4056平方公里,全县辖27个乡镇、街道(6个街道、14个镇、7个民族乡),450个行政村,5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1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2万。
盘州属珠江流域南、北盘江水系,汇流面积大于10km2河流80条,其中汇流面积大于20km2河流34条。
盘州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部位,广西丘陵与黔西北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受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地形破碎,切割深,坡耕地比重大,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程度深,森林覆盖率低,降水量分布上不均匀,夏季雨水多且集中,降水强度大。易引起山洪暴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国家和省批复实施盘州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全面提高我县山洪灾害预测预报能力,减轻山洪灾害在盘州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2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情况
为加快山洪防治体系建设,提高防汛抗灾的整体能力,2010年起,盘州根据国家、省、市防办《关于抓紧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紧急通知》(国汛办电[2010]246号)文件精神,在全市范围开展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
按照“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以避为先的方针,注重防治、注重实效、注重责任落实、注重能力提升”这一总体工作要求,建成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落实、预警及时、响应迅速、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运行目标,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截至目前,盘州已为27个乡镇、街道,450个行政村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统一配备铜锣、扩音喇叭各390套,手摇报警器390套,无线预警广播108套,自动雨量站34处,自动水位雨量站3处,简易雨量计109处,雨量报警器151个,六要素自动气象站2处,图像监测站12个,视频监测站6个,修订市级预案1个,乡级预案39个,村预案186个,完成79所学校预案编制,设立警示牌450块、宣传栏400块、宣传标语150条,组织培训演练3次以及山洪灾害应急保障系统和广泛的宣传教育,完善的省、市级及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及会商系统、健全的群测群防体系。
同时,盘州开展了以山洪灾害普查、预警指标划定、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建立和预案编制、山洪防御宣传、培训、演练等为主要内容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2012汛期的几次强降水过程,盘州通过及时撑握雨情,与气象部门联合将预警信息及时发出,准确告知当地及周边的降水情况,加强防范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的发生,及时转移不安全地带的人员及财物,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群众防汛意识淡薄,有的认为山洪灾害防御是政府的事,是水利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在;认为大水不会年年来,存在侥幸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是工程管理有难度大。由于我县国土面积大,村寨较多,站点多而分散,缺专业管理人员,致使各类设备管理难度很大。影响我市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
4经验体会
市、乡、村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群众看见的切身利益,也是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要有一个机构保障。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建立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一般情况下,由乡镇长(街道主任)、村主任担任组长,联系水利的乡镇长(街道主任)和村委担任副组长,其相应的人员为成员,下设监测预警组、人员转移组、抢险救援组和后勤保障组,上述人员由上级发文公布,上墙公告,在防汛期间必须到岗到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2)要有一套制度保障。制度是生动的准则和依据。乡镇(街道)、村二级防汛组织制度主要有:检查制度、值班制度、抗旱抢险队伍管理制度、信息报送制度,防汛物资使用管理制度以及避灾场所的管理制度,各类制度要公上布墙。
(3)要有一支保障队伍。队伍建设是防汛工作的有力保障,主要监测预警队伍、人员转移队伍、抢险救援队伍和后勤保障队伍。上述人员信息均应登记造册,及时更新,并上及相关部门,以便召之即平、来之能战。
(4)要有一批物资保障。原则上受威胁山洪灾害村要有设立一个防汛仓库,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物资,物资储备数量基本能满足该村抢险救灾,并登记造册,建立物资出入台帐,对消耗的物资进行及时补充。
(5)要有一套设施保障。村级防汛设施最关键的是信息接收设备和预警设备。接收设备包括手机、电话、电脑等,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及时掌握上级的各种通知,指示和命令,及时了解当前水雨情信息,方便防洪抢险和预警决策。
(6)要有一套预案保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制以人员转移、预警信息传播和抢险救灾为重点的防汛工作预案。主要包括:防汛应急预案、山洪灾害应急预案、水库山塘抢险预案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预案应因地制宜、科学实用、简明扼要、便于操作。
(7)要有一定场所保障。首先要有一定的固定办公场地,成列公布各类制度,陈放预警设备、防洪物资以及各类预案。有人员转移任务的行政村,必须确定一个避灾安置场所,比如学校、会堂等公共场所,并具体落实避灾场所的管理与使用制度。
(8)要有一定经费保障。充足的经费是防汛减灾工作有效实施的前提,由市和乡(镇)级作适当补助,满足村级基层防汛工作的基本开支,特别是物资经费、预警监测人员补贴等。
上述8个方面内容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必须对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及时修订,人员信息及时更新上报,物资及时更新,才能让这个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网络正常运行,发挥效益。
论文作者:包丽萍,陶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山洪论文; 灾害论文; 要有论文; 预案论文; 人员论文; 物资论文; 制度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