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并给出相应对策。方法:从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气管插管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人工气道路径、发生时段、镇静药物使用、气囊管理和48h后是否重新置管等问题相关。结论:ICU气管插管,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尽量采取经鼻路径的气管插管方式,合理使用镇定剂,规范气囊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临床特征;对策
非计划性拔管,主要是指在没有通过医务人员同意的情况下,患者自行将自身气管插管进行拔出,或是导致气管插管脱落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可能是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足而导致的。就ICU患者来说,其病情发展较为严重,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机械辅助通气,是有效的措施之一[1]。在这一基础上,一旦发生了非计划拔管,就会导致患者气道出现损伤,甚至导致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在重新置管的过程中,还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如何有效防范非计划性拔管问题的发生,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以我院ICU接收的患者为例,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现做出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气管插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展开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的纳入标准为:ICU患者,符合气管插管标准要求,诚信度良好。并且,80例患者中有男性44人,女性36人,患者年龄在22岁-67岁,平均年龄为(48.98±6.22)岁。所有调查均在获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展开。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的可能性.
1.2方法
对研究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相应的气管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的报表,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性别、年龄、管道类别、诊断情况、拔管时间和镇静剂使用情况、气囊管理、是否在48h内重新置管等。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进行表示,并用X2进行检验,对比结果P<0.05,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和t检验,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80例患者展开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分析,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人工气道路径、发生时段、镇静剂使用、气囊管理和48h后是否重新置管等问题相关。
表一 临床特征分析[n(%)]
3结论
ICU患者,其病情发展较为严重,患者病情变化极快,需要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机械辅助通气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辅助支持[2]。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了非计划拔管,就会导致患者气道出现损伤,甚至导致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在重新置管的过程中,还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本研究以在我院ICU接受气管插管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为例,在其中抽取80例,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表示为: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人工气道路径、发生时段、镇静药物使用、气囊管理和48h后是否重新置管等问题相关。结果表明,ICU气管插管,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尽量采取经鼻路径的气管插管方式,合理使用镇定剂,规范气囊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保证患者的安全。
因此,需要临床针对ICU气管插管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体征进行分析,从而具有针对性的给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具体措施如下:
3.1选择鼻路径方式
临床治疗中,针对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在一周之内无法实现撤机拔管操作的患者,需要尽量选择经鼻路径的插管方式,这种方法更易于固定,能够有效实现口腔护理,减少对咽喉的刺激,同时也能够保证患者的正常进食,提高患者的耐受度,能够有效避免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发生。
3.2合理安排倒班制度
就ICU来说,因为其对应的工作内容相对较多,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繁重,使得人员的工作质量难以被有效提高。在这一基础上,一旦护理人员看护不足,就会导致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问题的产生[3]。要想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就需要医院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实现弹性排班制度,增加护理人数,做好交接班,在护士离开时,要注意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约束情况进行评估,避免因为看护不足而导致患者拔管情况的出现。
3.3合理使用镇静药物
镇静药物的使用,能够保证患者舒适的,安全的度过不耐受期,避免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概率的出现,从而保证患者的自身安全。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镇静药物,同时督促护理人员每2-4小时对患者进行镇静评分。从而保证最好镇静效果的应用。这既能够减少患者的不适感,而且有利于治疗的推进,避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发生。
3.4规范气囊管理
气囊管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避免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发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在插管前,进行10ml的空气注射,并对外气囊进行挤压,确定气囊是否存在漏气现象,从而将其置入到患者体内。同时,要在置管期间,保证每4h对气囊的压力进行一次监测,一旦发现其小于25,则需要对其进行补气操作,同时避免漏气情况的发生[5]。
3.5增强对拔管指征的掌握
医生增强自身对拔管指征的掌握,更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从而避免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发生。同时有效掌握拔管时间,在实现积极拔管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频率,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6]。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医院对医生展开培训课程,定期对医生的素质基础进行提高,保证医生自身发展,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施掌握,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毛丽洁,郑秀云,赵思思,詹健,肖兰香.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01):49-51.
[2]骆菁,曾碧城,刘小娟.探讨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3):160-161.
[3]段应龙,丁四清,张秋香,余晓,张小红.63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0):1261-1264.
[4]胡玉兰,秦玉荣.ICU非计划性拔(脱)管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05):44-46.
[5]朱姝芹,许勤,童孜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特征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08):8-10.
[6]刘丽华,邓小玲,陈小叶,陈煌,谢红珍.非计划性拔管流行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7):14-18.
论文作者:曹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患者论文; 计划性论文; 气管论文; 发生论文; 气囊论文; 情况论文; 对策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