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抗震保护研究(三)——陈列文物抗震安全分析

博物馆文物抗震保护研究(三)——陈列文物抗震安全分析

一、博物馆文物的防震保护研究(三)——陈列文物的地震安全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壮[1](2020)在《馆藏文物储藏柜隔震体系效能研究》文中认为馆藏文物作为人类文明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及研究价值,且因其自身特点具有不可再生性。同时,馆藏文物储藏柜是文物储存储放的高频区域,而其对外界震动激励,尤其是地震作用下响应较为激烈,易出现结构性倾覆以致于文物损坏。馆藏文物储藏柜隔震是文物防震保护问题中不被重视的环节,而国内外针对“馆藏文物储藏柜隔震”系统的防震设计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馆藏文物储藏柜设计研制了一套储藏柜隔震体系——馆藏文物储藏柜隔震体系,以馆藏文物储藏柜防震系统为研究核心,针对储藏柜自身结构特性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文物储藏柜结构自身特点以及自身参数和隔震要求,提出了储藏柜隔震体系设计方案,优化了设计方案参数设置,给出了设计适用范围;对隔震体系单个支座进行了水平刚度、水平等效阻尼比等力学性能参数理论公式的分析,重点分析了支座水平耗能特性及隔震体系隔震率;针对文物单体浮放状态进行了抗倾覆理论验算,提出了隔震体系隔震效能评价指标。(2)通过试验与数值计算研究文物储藏柜隔震装置竖向力学性能。首先,通过输入不同竖向荷载,得到支座不同工况滞回曲线,研究竖向刚度、耗能特性的响应规律;其次,通过建立支座有限元模型,获得与试验相同工况下模型的滞回曲线,分析支座竖向刚度与耗能特性的响应规律,最后通过试验值与计算值的横向对比获得模型的适用性结果。(3)研究在不同竖向荷载、水平剪切位移作用下,隔震支座的水平力学性能。首先通过加载单、双向剪切幅值,分别得到支座水平单剪滞回曲线,分析竖向荷载对支座水平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耗能性能、最大水平剪应力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其次基于单、双向加载结果,研究加载耦合效应对支座水平力学性能影响规律。(4)以实际工程为研究背景,首先对文物储藏柜隔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地震加速度传导方式;其次建立储藏柜有限元模型,分析储藏柜动力特性变化影响规律;基于实地博物馆场地条件及相关抗震规范要求确定博物馆地震动输入,获取隔震体系加载输入激励值。(5)通过简谐波、地震波输入研究隔震体系响应规律。通过对隔震体系施加不同条件激励,获得加速度输入输出值对比曲线,分析隔震体系隔震效能影响规律;重点讨论了装置隔震率、文物宽高比对地震反应的响应规律,得到不同激励下隔震效能指标,并给出隔震体系可靠适用范围。

陈科[2](2019)在《浮放文物滚动摩擦摆隔震(振)装置效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博物馆馆藏文物作为世界文明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且具有不可再生性。同时,馆藏文物具有轻质易损和浮放的共同特点,对振动荷载作用响应十分敏感,尤其是地震荷载。浮放文物隔震装置是文物预防性防震保护问题的决定性因素,而国内外针对基于“博物馆结构—展柜—隔震装置—浮放文物”系统的隔震装置性能设计研究甚是罕见。因此,本文针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研制了一种浮放文物隔震装置——滚动摩擦摆隔震装置(Rolling Friction Pendulum Isolator,RFPI),以浮放文物防震安全为研究中心,围绕应用RFPI隔震浮放文物地震反应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馆藏文物的震害特点研制了浮放文物滚动摩擦摆隔震装置,并建立隔震装置动力分析模型。首先理论推导了RFPI的谐振响应全过程,重点分析了稳态响应及其隔震机理,再讨论曲面半径、文物重量、激励特性对RFPI系统响应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数值法求解水平及竖向耦合荷载作用下装置系统的谐振响应,着重分析幅值比、频率比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规律。(2)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RFPI系统的动力响应及其隔震效能。首先通过输入不同频率谐波,得到不同文物重量下RFPI系统水平向加速度传导比曲线,并以之验证第二章动力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然后,基于正弦共振拍波输入时RFPI系统的加速度传导比,构建RFPI系统响应随激励频率的响应模型;最后,分析了不同类别地震动对RFPI系统响应的影响规律,构建随机波作用下系统加速度传导比与地震动强度和文物质量的响应模型,从而研究激励特性和文物质量对RFPI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3)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应用RFPI隔震浮放文物的地震反应。重点讨论地震动频谱特性、强度、文物高宽比、质心高度及质量对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建立不同高宽比浮放文物动力放大系数随地震动强度的响应模型;得到不同设防烈度下RFPI隔震效能指标,并给出隔震装置可靠使用范围。(4)以成都某博物馆为工程背景,结合该馆结构振动特性、文物特征、展柜边界条件设计RFPI特性参数,建立设计装置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其在楼面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探讨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期实现基于“博物馆结构—展柜—隔震装置—文物”系统的隔震装置性能设计方法,进而推广滚动摩擦摆隔震装置在馆藏文物防震保护的应用。

蔡鑫[3](2019)在《新型浮放文物半主动隔震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物作为一种价值不菲的物品,传统放置或安装方法不能有效地保护文物在地震中的安全,隔震技术能有效保护文物免地震破坏。目前,已研究开发了一些用于文物隔震的被动隔震装置,但被动装置对地震的强随机性适应性不强,且隔震装置的承载范围较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新型文物半主动隔震系统,并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半主动水平隔震装置,该隔震装置采用低摩擦滚珠承载和弹簧复位,设置磁流变阻尼器实现半主动智能控制,并设计出承载范围大的隔震装置。采用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得到隔震装置复位弹簧刚度和阻尼的合理取值,并对磁流变阻尼器与复位弹簧进行了设计。然后,采用Matlab编程对该半主动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控制算法及文物质量对隔震效果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了四种控制算法的隔震效果优劣,提出适合该隔震系统的控制算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采用限界Hrovat控制算法对地震位移及加速度响应控制更加优异,且在不同质量文物下隔震效果基本稳定。其隔震效率能达到66%以上,且随文物质量的增大,文物的响应位移增大较小,隔震效率持续增加。相比被动隔震,其隔震效果提高约20%,响应位移减小约20%。

潘娇[4](2017)在《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防震保护研究》文中认为地震是造成馆藏文物损毁的主要灾害之一,和馆藏文物缓慢的自然腐蚀过程相比,地震对馆藏文物的损坏是突发性、毁灭性的,因此提升博物馆馆藏文物防震预防性保护意义尤为重要。馆藏文物的收藏方式主要以库房收藏和陈列展示为主,库房收藏的文物主要采用定制囊匣、软包装材料包裹等方法来保障其地震安全,而陈列展示的文物因为要满足其陈列展览效果,所采取的防震措施有限。因此,本文以《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馆藏文物防震规范》(WW/T0069-2015)等标准为依据,结合建筑、展柜、文物三个方面对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的防震保护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的防震措施进行调查,包括云南省博物馆建筑结构特性、文物陈列方式及现有的展陈文物采取的防震措施等;2、通过测试数据分析计算得到云南省博物馆的动力特性,各楼层展厅楼面加速度,对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现有防震措施进行调查和评估;3、在对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防震措施进行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对存在防震安全隐患的展陈文物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通过以上三方面的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云南省博物馆建筑采取整体隔震以后,展厅楼面加速度较小,对本身无破损且高宽比较小的文物,现有的传统防震措施能满足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防震保护的需求。而对于有破损、高宽比较大的、强度较差的文物,可通过“现代隔震技术+传统防震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震。这项研究为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防震措施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于提升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的防震预防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聂焱森[5](2017)在《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隔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每次地震对馆藏可移动文物的破坏极其严重,这一问题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减轻地震作用对馆藏可移动文物的破坏十分迫切。本文首先建立了隔震与非隔震博物馆的有限元模型,对地震波传递到两种博物馆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各自的楼面波,作为研究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地震响应的外部激励。然后建立了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及展柜有限元模型,可以通过支座弹簧刚度的调整,控制结构周期,结合该支座对楼面波从博物馆传递至展柜全过程进行研究。在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的基础上,设计了变刚度文物隔震支座,并对其设计方法以及隔震效果进行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利用MIDAS建立隔震博物馆及非隔震博物馆模型,按照规范选取了三条地震波,其中一条为人工波,进行时程分析。提取不同建筑高度楼层的楼面波加速度时程,并对其进行傅立叶变化,得到其频谱特性。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博物馆(包括隔震博物馆及非隔震博物馆)楼面波加速度峰值均随着楼面层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同一地震作用下不同楼层的楼面波均具有相似的频谱特性。隔震博物馆对地震作用有一定的阻隔作用,非隔震博物馆对地震作用有一定的放大作用。(2)利用ABAQUS建立了展柜-支座模型,支座采用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通过第三章得到的楼面波作为外部激励输入,调整支座刚度,得到了展柜文物放置处的加速度反应谱以及位移反应谱。分析表明可以通过改变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弹簧刚度来控制结构的整体周期,实现文物隔震的目的。对于隔震博物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其楼面波平均加速度峰值为0.52m/s2。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可以将结构平均加速度反应峰值控制在0.21m/s2,隔震率为59%,此时结构的平均位移峰值为149mm。对于非隔震博物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其楼面波平均加速度峰值为4.45m/s2。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可以将平均加速度峰值控制到0.34m/s2,隔震率为92%,此时结构的平均位移峰值为124mm。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更适用于非隔震博物馆结构中。此外,本文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了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的设计方法。(3)利用ABAQUS建立了展柜-支座模型,支座采用变刚度文物隔震支座,通过第三章得到的楼面波进行加载。分析表明变刚度文物隔震支座无论是对于隔震博物馆还是非隔震博物馆都有良好的隔震效果。其中,对于非隔震博物馆,变刚度文物隔震支座的减震效果更为明显。变刚度文物隔震支座可以更好的实现不同地震强度下不同的设计目标。多遇地震作用下,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文物的加速度反应;罕遇地震作用下,在控制文物的加速度反应的前提下,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文物的位移。此外,本文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了变刚度式文物隔震支座的设计方法。

于建军[6](2017)在《博物馆结构—文物陈列系统的防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文博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博物馆的数目、建筑体量不断加大,文物藏品日益增多。这将使得博物馆结构不断向着新颖性、多功能、高层、大跨、隔震减震等方向发展,但许多难题也随之而来。如结构体系的新颖性容易导致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出现不对称、偏心情况;文物藏品的增多将促使文物陈列层不断升高,从而造成其防震性能降低。此类新问题的出现将对博物馆的防震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而当前对此方面的研究往往将建筑结构的抗震和馆藏文物的防震分割开来,缺乏统一的设计理念引导;这使得当前博物馆较难有效地保障大震作用下文物的防震安全。为此,本文在对博物馆结构及其文物的震害特点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文物的防震安全为研究重点,从博物馆结构、文物、结构-文物系统三方面,采用试验、理论推导和有限元建模计算等方法研究了其地震作用机理、防震性能及防震优化设计方法。分析了地震波作用类型、输入强度、陈列柜和文物的重心高度四类因素的组合变化文物陈列系统的防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文物防震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及其判定依据,研发了文物悬吊减震系统并建立了其计算模型;对文物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判别式;对博物馆防震设计中的结构体系进行了优选,提出其防震分析应优先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建模计算,并通过实例对其分体式和整体式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博物馆结构-文物系统的防震安全体系进行了分析,结合试验和理论分析计算,研究了其防震控制方法,给出了其防震性能水准,并提出了加速度破坏准则和博物馆整体系统的加速度控制路线图。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当前许多博物馆的文物防震通常是凭经验,没有对其进行科学严密的地震危害性分析、试验和理论计算,因而造成得其实际的防震效果好坏缺少可信度的情况,本文以历次震害中破损均比较严重的陶瓷器文物陈列系统为原型制作了2层框架结构模型,并考虑浮放、尼龙线拉结固定、悬吊减震三类情况对文物陈列系统进行了防震性能振动台试验。分析了地震波的作用类型、输入强度、陈列柜及文物的重心高度、防震措施等因素的变化对其防震性能的影响规律。(2)针对当前对博物馆文物系统的防震性能衡量指标不明确的问题,本文对模型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放大系数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于文物的防震设计应首先以加速度指标作为控制指标。为了有效地提高文物系统的防震性能,本文研发了悬吊减震系统。与传统的尼龙线拉结固定的文物的防震性能相比,当地震输入较小(PGA<0.20g)时,此系统对文物的减震效果并不明显;但当地震输入较大(PGA>0.20g)时,此系统表现出较好的减震效果,且其减震效果随着地震波输入的增大而相应的增强。(3)通过对采用传统防震措施的文物的防震性能进行分析,指出陶瓷文物的主要破坏方式是滑移和倾覆;陈列柜、文物的固定程度对文物的防震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据此,根据陈列柜是否固定在地面或楼板面上、文物是否固定在陈列柜上,将可移动文物陈列系统的抗震计算模型分为了Ⅰ、Ⅱ、Ⅲ、Ⅳ四种类型;对四类模型进行了滑移分析、摇晃分析和滑移-摇晃耦合分析;研究了其地震作用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运动判别式。(4)对振动台试验中用四角尼龙线拉结固定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地震作用分析,推导出了其最大允许地震输入值的表达式。以文物试件为例,分为水平、竖向两向地震作用和仅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两种情况计算了试件的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竖向地震作用对文物的影响不可忽略。通过振动台试验结果可知,文物悬吊系统对文物的减震效果明显。对单层可移动文物悬吊减震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建模分析;对多层可移动文物陈列系统中的多层悬吊式、单层多吊式减震系统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结合悬吊减震系统的试验结果和与单摆减震系统的动力特性的对比分析,建立了悬吊减震计算模型;提出了其减震机理,并验证了可移动文物悬吊减震系统的有效性。(5)对博物馆设计中常见的结构体系进行了优选,提出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结构相对适合用于博物馆防震设计,并对其防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优化。针对当前常用的等效剪切模型和弯曲-剪切模型偏重于平面分析,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地震作用下复杂结构中同一楼层上不同点的地震响应,立体分析法需考虑结构各层的质量、刚度、偏心距、转动惯量等多种因素的耦联影响,计算过程复杂且精度不高的现状,提出应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建模计算。以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结构为例,研究了各结构在同等情况下,不同楼层上的相同节点和同一楼层上不同节点的地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结构中不同楼层上的相同节点、同一楼层上不同节点的地震响应均不相同;地震作用的竖向分量对文物的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大,在博物馆结构设计时不可忽略。(6)以8层框剪对称、非对称结构博物馆建筑为例,对博物馆整体系统的分体式和整体式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分体式建模传力路径明确,适合于单个文物陈列系统的研究,但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各楼层上不同文物陈列系统的地震响应需单独计算,费时费力。整体式建模直接通过地震分析求得文物的地震响应,减少了地震能量的传递损失,因而适合用于多个文物陈列系统的地震作用的整体研究;其缺点是文物系统对地震的响应并不明显,因而使分析结果相对有所偏差。(7)对博物馆结构-文物陈列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的隔减震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基础-主体结构间隔减震控制中的刚体分析模型、多质点平动体系分析模型、多质点体系平动-摇摆分析模型进行了讨论;为了降低地震作用对结构构件的破坏影响,提出了一种文物陈列架减震梁的设计方法。结合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博物馆结构-文物陈列系统的防震性能水准。以文物陈列系统的振动控制为主要控制指标,提出了加速度破坏准则和博物馆整体系统的加速度控制路线图。对基于博物馆整体系统防震安全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与磁流变阻尼器(MRD)隔减震混合控制体系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对其关键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

文祝[7](2016)在《博物馆展陈文物隔震装置效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地震频发,在历次震害调查中发现除了人员的伤亡和公共财产的损失,博物馆展陈文物的震损也非常严重。国外博物馆展陈文物的有效防震措施是应用各种展陈文物隔震装置,其中多种隔震装置的设计原理是摩擦摆原理模型,而国内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却很少。本文首先调研摩擦摆原理模型的特点,结合博物馆展陈文物的防震保护要求,在摩擦摆原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滑动摩擦摆原理模型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滑动摩擦摆原理模型更适合于博物馆展陈文物的防震保护。然后,分别基于摩擦摆和滑动摩擦摆原理模型制作出了两种隔震装置,利用WS-Z30小型精密模拟地震振动台分别对其进行动力测试,对比两种隔震装置的水平向动力特性,试验结果与前面的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此外,针对影响隔震性能的整体性和连接精度等问题,对滑动摩擦摆式隔震装置进行改进设计并再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隔震装置的隔震性能更好,为隔震装置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建议;最后,为了进一步研究改进后滑动摩擦摆式隔震装置的隔震效能,以某博物馆为工程实例,通过对其进行现场振动测试,确定博物馆展陈文物在地震时可能受到的动荷载的频率范围,结合相关规范进一步确定其可能受到的地震作用。并以此为依据,利用三方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对改进后滑动摩擦摆式隔震装置进行地震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隔震装置的隔震效能较好。

马伯涛,宋毛毛,吴来明,葛家琪[8](2016)在《《馆藏文物防震规范》关键技术——防震安全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馆藏文物防震规范》WW/T 0069-2015,基于馆藏文物防震安全提出馆舍、展陈和文物全系统防震安全理念、设计方法和具体措施。本研究针对馆藏文物防震设计方法、适用范围、展柜及文物安全性判别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了"地震波+馆舍+展柜+文物"的全过程全系统防震设计理念;其次,针对浮放展柜及文物,进行地震作用下安全性分析研究;第三,与Getty博物馆研究成果对比,验证本研究理论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分析得出:文物防震安全与文物高宽比、支撑接触面摩擦系数、安放处加速度峰值等因素有关;引入了抗滑动安全系数和抗倾覆安全系数进行设计,可充分保证文物安全性。

刘彤,文祝,孟庆利,贾彬[9](2015)在《滑动摩擦摆式隔震装置振动台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博物馆展陈文物出于"展陈美观"等要求主要以浮放为主,在地震作用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现有博物馆展陈文物的防震保护措施主要是各类隔震装置的应用.以某博物馆为例考虑所在场地和建筑物的结构动力特性,确定隔震装置可能受到的地震作用;再分别利用WS-Z30单向小型精密模拟地震振动台和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对自主设计并制作的滑动摩擦摆式隔震装置进行振动台试验,通过传导比等参数测试其水平向动力性能和三向地震作用下的隔震效能.

李文杰[10](2015)在《不同边界条件下文物展柜的动力响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加强文物的保护工作,文物保护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财政计划。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上海博物馆牵头的《馆藏文物防震规范》编写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以健全国内有关文物保护的法规,指导文物保护工作。本文主要以地震波从博物馆楼层传至文物展柜这一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对五种独立中心展柜模型进行正弦激励与地震作用的计算分析。给出不同边界条件下展柜展台面处的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同时分析了阻尼、摩擦系数、外加激励幅值以及激励频率对放大系数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利用ANSYS分别建立固定和浮放工况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作用和正弦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分析,并与已有的振动台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对展柜模型输入固定幅值、不同激励频率(1-50Hz)的正弦激励,给出用于指导展柜分析的正弦激励频率范围;并且给出此频率段内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展台面处的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上限值D6和DF;分析总结了在此频率段内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展台面动力放大系数随激励频率变化的规律。对模型输入三种地震波进行分析,分析了在高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展柜宽度的改变,动力放大系数的变化规律,并且给出了地震作用下,两种条件下的动力放大系数上限值DG和DF,进一步验证了所给出的正弦激励频率段的合理性。本文还对阻尼、摩擦系数、激励幅值等因素对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用于指导固定和浮放下展柜分析的正弦激励频率范围均可取在9Hz及以内;在此频率段内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展台面处的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上限值DG为1.90和DF为2.60;且两种条件下展柜的展台面处的动力放大系数均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激励幅值的影响规律为,随着激励幅值的增加动力放大系数有所减小;地震波作用时激励幅值对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不明显;单频激励作用时高频段的影响比低频段明显。浮放条件下,当展柜所受水平摩擦力大于水平惯性力时,激励幅值和摩擦系数的改变对动力放大系数基本无影响,且在此条件下固定展柜的动力响应明显小于浮放情况。随着阻尼比的增加,两种展柜的动力放大系数均随之减小。

二、博物馆文物的防震保护研究(三)——陈列文物的地震安全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博物馆文物的防震保护研究(三)——陈列文物的地震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馆藏文物储藏柜隔震体系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隔着技术概述
    1.3 馆藏文物隔震概述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馆藏文物储藏柜隔震装置的设计方法研究
    2.1 馆藏文物储藏柜隔震装置设计方法
        2.1.1 文物储藏柜隔震机理及布置特点
        2.1.2 文物储藏柜选型分析
        2.1.3 隔震装置选用原则
        2.1.4 隔震装置设计方案
        2.1.5 隔震装置设计流程
    2.2 基本理论分析
        2.2.1 隔震支座性能分析
        2.2.2 隔震原理分析
        2.2.3 馆藏文物抗倾覆理论验算
    2.3 本章小结
3 文物储藏柜隔震支座竖向力学性能研究
    3.1 隔震支座的设计
    3.2 隔震支座竖向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2.1 试验基本概况
        3.2.2 试验结果分析
    3.3 隔震支座竖向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3.3.1 隔震支座有限元模型
        3.3.2 有限元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文物储藏柜隔震支座水平力学性能研究
    4.1 隔震支座有限元模型
        4.1.1 隔震支座模型的建立
        4.1.2 隔震支座模型的材料定义
        4.1.3 隔震支座模型的加载途径
    4.2 支座单剪力学性能分析
        4.2.1 分析工况
        4.2.2 隔震支座的滞回曲线
        4.2.3 隔震支座的水平等效刚度
        4.2.4 隔震支座的等效阻尼比
        4.2.5 隔震支座的耗能性能
    4.3 支座双剪力学性能分析
        4.3.1 分析工况
        4.3.2 隔震支座的滞回曲线
        4.3.3 隔震支座的水平等效刚度
        4.3.4 隔震支座的等效阻尼比
        4.3.5 隔震支座的耗能性能
    4.4 本章小结
5 文物储藏柜隔震体系响应研究
    5.1 文物储藏柜隔震影响因素分析
    5.2 文物储藏柜动力特性分析
        5.2.1 文物储藏柜抗震设计分析
        5.2.2 文物储藏柜模态分析
    5.3 地震波的选定
    5.4 文物储藏柜隔震体系研究
        5.4.1 隔震体系有限元模型
        5.4.2 简谐波作用研究
        5.4.3 地震作用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浮放文物滚动摩擦摆隔震(振)装置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解析法求解隔震(振)装置谐振响应
    2.1 引言
    2.2 滚动摩擦摆隔震装置稳态响应分析
        2.2.1 隔震装置分析模型
        2.2.2 隔震装置稳态响应
        2.2.3 稳态响应分析
    2.3 隔震装置谐振响应全过程分析
        2.3.1 隔震装置自由振动
        2.3.2 隔震装置谐振荷载响应
    2.4 双向荷载作用下隔震装置谐振响应
        2.4.1 隔震装置分析模型
        2.4.2 幅值比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2.4.3 频率比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滚动摩擦摆隔震装置特性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概要
        3.2.1 试验模型装置
        3.2.2 试验设备
        3.2.3 试验内容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白噪声作用下的响应
        3.3.2 谐波作用下的响应
        3.3.3 正弦共振拍波作用下的响应
        3.3.4 随机波波作用下的响应
    3.4 动力分析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隔震浮放文物地震反应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概要
        4.2.1 试验模型
        4.2.2 试验内容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浮放文物振动台试验结果
        4.3.2 隔震浮放文物振动台试验结果
    4.4 隔震装置效能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应用
    5.1 隔震装置性能设计方法
    5.2 工程背景
    5.3 模态测试
        5.3.1 测试方案
        5.3.2 测试结果分析
    5.4 隔震装置参数设计
    5.5 有限元模型及时程分析
        5.5.1 有限元模型
        5.5.2 选用地震动记录
        5.5.3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5.5.4 隔震装置地震反应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新型浮放文物半主动隔震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浮放文物的特点及传统保护方法
    1.3 国内外浮放文物隔震装置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2 浮放文物水平隔震原理
    2.1 引言
    2.2 文物的破坏机理
    2.3 浮放文物被动隔震系统
    2.4 文物主动隔震系统控制算法
    2.5 文物隔震半主动控制算法
    2.6 本章小结
3 新型文物隔震装置的设计
    3.1 新型文物隔震装置整体设计
    3.2 复位弹簧及阻尼器的设计方法
    3.3 弹簧及阻尼器参数的确定
    3.4 弹簧以及阻尼器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新型文物半主动隔震系统地震响应分析
    4.1 被动控制地震响应分析
    4.2 主动控制地震响应分析
    4.3 半主动控制地震响应分析
    4.4 各种控制算法的隔震效果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防震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博物馆展陈文物的防震保护研究综述
        一、博物馆建筑的防震保护研究
        二、展柜(台)防震保护研究
        三、文物自身防震保护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内容
        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的防震保护
    第一节 云南省博物馆建筑防震
    第二节 云南省博物馆现有展陈文物防震
        一、云南省博物馆文物陈列方式
        二、云南省博物馆现有展陈文物防震措施
第二章 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防震安全性评估
    第一节 云南省博物馆展厅动力响应分析
        一、整体结构模型
        二、地震波的选取
        三、展厅楼面加速度
    第二节 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防震安全性评估
        一、文物防震安全性评估适用理论概述
        二、展柜防震安全性评估
        三、文物自身防震安全性评估
第三章 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防震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节 合理改进传统防震措施
    第二节 采取展柜(台)隔震技术
    第三节 建立展陈文物防震管理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隔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文物震害特点
    1.3 文物的防震措施
        1.3.1 博物馆结构的防震
        1.3.2 展柜的防震
        1.3.3 文物的防震
    1.4 国内外馆藏文物防震保护技术的发展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本文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隔震基本原理和数值分析手段
    2.1 隔震原理
    2.2 隔震系统的概述
    2.3 隔震支座研究现状
        2.3.1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
        2.3.2 滑动隔震支座
        2.3.3 复合型隔震支座
        2.3.4 其他隔震支座
    2.4 模型外加激励的选取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某博物馆楼层波特性研究
    3.1 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分析
        3.1.1 工程概况
        3.1.2 有限元模型介绍
    3.2 基于隔震博物馆建筑的楼层波时程及频谱分析
        3.2.1 楼面波加速度时程及频谱
        3.2.2 结果分析
    3.3 基于非隔震博物馆的楼层波时程及频谱分析
        3.3.1 楼面波加速度时程及频谱
        3.3.2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隔震设计研究
    4.1 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介绍
        4.1.1 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组成
        4.1.2 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理论公式推导
    4.2 展柜-支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自振特性研究
        4.2.1 展柜-支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2 展柜自振特性研究
    4.3 楼面波作用下的展柜-支座模型隔震效果分析
        4.3.1 隔震博物馆楼面波作用下的分析
        4.3.2 非隔震博物馆楼面波作用下的分析
    4.4 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设计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变刚度文物隔震支座隔震设计研究
    5.1 变刚度文物隔震支座介绍
    5.2 变刚度文物隔震支座有限元模型
        5.2.1 变刚度模型有限元实现办法
        5.2.2 变刚度文物隔震支座设计参数与有限元模型对应关系
    5.3 楼面波作用下的展柜-支座模型隔震效果分析
        5.3.1 刚度变化规律研究
        5.3.2 隔震博物馆楼面波作用下的分析
        5.3.3 非隔震博物馆楼面波作用下的分析
    5.4 变刚度文物隔震支座设计方法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博物馆结构—文物陈列系统的防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博物馆结构-文物系统的防震性能研究现状
        1.2.1 博物馆结构的防震性能研究
        1.2.2 博物馆文物系统的防震性能研究
        1.2.3 博物馆结构-文物系统的防震性能研究
    1.3 博物馆结构-文物系统防震性能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 可移动文物陈列系统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试验模型设计
        2.2.1 模型制作
        2.2.2 文物试件放置形式及传感器设置
        2.2.3 试验加载制度
        2.2.4 试验输入地震波
        2.2.5 试验模型各测点通道布置及测试内容
    2.3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点
        2.3.1 试验破坏等级划分
        2.3.2 2/3 配重层工况地震作用破坏现象
        2.3.3 1/3 配重层工况地震作用破坏现象
    2.4 试验结果分析
        2.4.1 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
        2.4.2 模型结构的位移响应
        2.4.3 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
        2.4.4 模型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
        2.4.5 模型结构中文物响应与陈列层台面响应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3 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陶瓷器)陈列系统的防震性能研究
    3.1 陶瓷材料的基本特性
    3.2 可移动文物的防震性能分析
        3.2.1 陈列文物的传统抗震措施及效果分析
        3.2.2 陈列文物的基本破坏形式及控制参数
        3.2.3 陈列文物的隔震减震(振)性能分析
    3.3 可移动文物陈列柜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
        3.3.1 可移动文物陈列柜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3.3.2 可移动文物陈列柜与主体的连接方式
    3.4 可移动文物陈列系统的地震作用分析
        3.4.1 可移动文物陈列系统的抗震计算模型
        3.4.2 浮放文物的运动判别式
        3.4.3 浮放文物的地震作用机理
        3.4.4 可移动文物陈列系统的地震作用机理
        3.4.5 可移动文物陈列系统的地震作用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博物馆建筑结构的防震性能研究
    4.1 博物馆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2 博物馆常见建筑结构形式的震害分析
        4.2.1 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
        4.2.2 常见建筑结构形式的结构特点与震害分析
        4.2.3 博物馆建筑结构体系优选
    4.3 博物馆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
        4.3.1 等效剪切模型
        4.3.2 等效弯曲-剪切模型
        4.3.3 空间分析模型
        4.3.4 分层模型的层刚度的计算
        4.3.5 算例分析
    4.4 博物馆建筑结构的防震安全设计问题分析
        4.4.1 防震安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4.4.2 模型结构的基本参数
        4.4.3 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
        4.4.4 地震波及研究工况选取
        4.4.5 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中各楼层节点的位移响应的影响
        4.4.6 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中各楼层节点的加速度响应的影响
        4.4.7 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中楼层节点的加速度反应时程的影响
        4.4.8 竖向地震作用对不同阻尼比结构中相同节点的加速度响应的影响
        4.4.9 基于文物防震安全的博物馆结构的防震性能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博物馆建筑结构-文物系统的防震安全体系研究
    5.1 博物馆建筑结构-文物系统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5.1.1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5.1.2 地震作用分析建模方式
    5.2 博物馆建筑结构-文物系统分体式建模的地震作用分析
        5.2.1 分体式模型
        5.2.2 各分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
        5.2.3 地震波选取及工况选择
        5.2.4 对称、非对称框剪结构的地震作用响应分析
        5.2.5 文物陈列系统的地震作用响应分析
    5.3 博物馆建筑结构-文物系统整体式建模的地震作用分析
        5.3.1 整体式模型
        5.3.2 整体式模型的动力特性分析
        5.3.3 地震波选取及工况选择
        5.3.4 对称、非对称框剪结构-文物系统模型的地震响应分析
    5.4 博物馆建筑结构-文物系统不同建模方式的优缺点对比
        5.4.1 分体式建模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
        5.4.2 整体式建模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
    5.5 博物馆建筑结构-文物系统防震安全的隔震减震控制
        5.5.1 地基的隔震减震控制
        5.5.2 基础的隔震减震控制
        5.5.3 基础-主体结构间的隔震减震控制
        5.5.4 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控制
        5.5.5 建筑结构-文物陈列柜(架)间的隔震减震控制
        5.5.6 文物陈列系统的隔震减震控制
    5.6 博物馆建筑结构-文物系统的防震安全体系研究
        5.6.1 防震安全性能水准与控制参数
        5.6.2 振动控制方法
        5.6.3 防震破坏准则
        5.6.4 防震设计的加速度控制
        5.6.5 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减震混合控制体系
        5.6.6 防震安全体系控制参数优化与多道防震防线的建立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6.1.1 博物馆建筑结构-文物系统的防震安全现状调研与分析
        6.1.2 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陈列系统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6.1.3 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陈列系统的防震性能分析
        6.1.4 博物馆建筑常见结构类型的防震性能分析
        6.1.5 博物馆建筑结构-文物系统的防震安全体系研究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博物馆展陈文物隔震装置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博物馆展陈文物震害现状及特点
    1.2 隔震技术的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震作用下浮放物运动状态的研究
        1.3.2 浮放物所受地震作用的研究
        1.3.3 隔震材料和装置的研究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隔震装置的原理
    2.1 隔震原理与传导比
    2.2 摩擦摆原理模型的特点
    2.3 滑动摩擦摆原理模型的理论分析
    2.4 利用MATHEMATICA进行数值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隔震装置的水平向动力特性试验
    3.1 展陈文物隔震装置的制作
    3.2 水平单向振动台试验基本情况
        3.2.1 试验设备
        3.2.2 主要试验步骤
    3.3 两种隔震装置的对比试验
    3.4 改进前后的对比试验
    3.5 本章小结
4 展陈文物所受地震作用的研究
    4.1 确定地震作用需要考虑的因素
    4.2 实测某博物馆的基频
    4.3 随机波的选取和确定
        4.3.1 典型地震动的选取
        4.3.2 人造地震动的确定
        4.3.3 随机波幅值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隔震装置的地震模拟试验
    5.1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基本情况
        5.1.1 试验设备
        5.1.2 试验内容
    5.2 振动台输入数据验证
    5.3 三向动力特性试验
    5.4 地震模拟试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馆藏文物防震规范》关键技术——防震安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全系统防震设计理念
2 浮置文物防震安全设计之经验公式法
    2.1 基本规定与参数计算
    2.2 滑动验算
    2.3 倾覆验算
3 与Getty博物馆研究成果对比
    3.1 浮放文物安全判别
    3.2 实例对比验证
4 结论

(10)不同边界条件下文物展柜的动力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馆藏可移动文物陈列现状调研
        1.2.1 文物及其陈列柜的放置形式
        1.2.2 文物展示柜的形式与种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博物馆结构本身的防震
        1.3.2 展柜本身的防震
        1.3.3 文物本身的防震
        1.3.4 其它相关的探索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2.1 计算分析的基本理论
        2.1.1 动力响应的时域分析方法
        2.1.2 模态与阻尼的相关理论
        2.1.3 模型外加激励的选取
        2.1.4 浮放物体的安全性理论分析
    2.2 展柜模型的确定
    2.3 浮放支座单元的选取
        2.3.1 Combin39单元属性
        2.3.2 Combin40单元属性
    2.4 本章小结
3 固定展柜动力响应分析
    3.1 展柜模型的验证
    3.2 简谐激励作用下的分析
    3.3 地震作用下的分析
    3.4 阻尼和激励幅值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3.4.1 阻尼比对放大系数的影响
        3.4.2 激励幅值对放大系数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浮放展柜动力响应分析
    4.1 展柜模型的验证
        4.1.1 弹簧支座参数的选定
        4.1.2 展柜模型的计算验证
    4.2 外加激励作用下的计算分析
        4.2.1 简谐激励作用下的分析
        4.2.2 地震作用下的分析
    4.3 阻尼和摩擦系数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4.3.1 阻尼比对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
        4.3.2 摩擦系数对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
    4.4 激励幅值对放大系数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博物馆文物的防震保护研究(三)——陈列文物的地震安全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馆藏文物储藏柜隔震体系效能研究[D]. 王壮.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2]浮放文物滚动摩擦摆隔震(振)装置效能研究[D]. 陈科. 西南科技大学, 2019(11)
  • [3]新型浮放文物半主动隔震系统研究[D]. 蔡鑫.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云南省博物馆展陈文物防震保护研究[D]. 潘娇. 云南大学, 2017(01)
  • [5]滑动式文物隔震支座隔震性能研究[D]. 聂焱森.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2)
  • [6]博物馆结构—文物陈列系统的防震性能研究[D]. 于建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7]博物馆展陈文物隔震装置效能研究[D]. 文祝. 西南科技大学, 2016(03)
  • [8]《馆藏文物防震规范》关键技术——防震安全设计研究[J]. 马伯涛,宋毛毛,吴来明,葛家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6(02)
  • [9]滑动摩擦摆式隔震装置振动台试验研究[J]. 刘彤,文祝,孟庆利,贾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0]不同边界条件下文物展柜的动力响应分析[D]. 李文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9)

标签:;  ;  ;  ;  ;  

博物馆文物抗震保护研究(三)——陈列文物抗震安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