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援外医疗工作的现状评价与优化策略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援外医疗工作的现状评价与优化策略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援外医疗工作的现状评价与优化策略

周银燕1,刘睿宁2,吕 伟3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650000;2.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辽宁 大连,116025;3.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云南 昆明,650000)

摘 要: 援外医疗是国家医疗外交的重要构成内容,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具有巨大的政治效应、文化效应和制度效应。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推进,援外医疗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援助模式的不适应、援助队伍建设滞后以及受援国支撑资源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需要我们从战略高度定位援外医疗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对外宣传,继续扩大对外援助的规模。

关键词: 援外医疗;医疗外交;一带一路;全球卫生治理

援外医疗是我国实施医疗外交的重要呈现形式,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国家的政治使命。“中国对非洲及其他国家的援外医疗,一度是当时国际政治形势下的外交手段”,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政治的荣誉感不再仅为中国援外医疗对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医疗外交是中国援外医疗从未改变的政治方针”。① 吴菲.中国援外医疗史鉴[J].中国医院院长,2013(18):76-78。 院外医疗队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不仅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而且也树立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勇于承担国际人道主义的国家形象,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地位。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受援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当地医疗卫生条件的变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中国的对外医疗援助正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借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调整和更新援外医疗的工作策略,实现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兼顾,这是新时期推进我国医疗外交新的课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援外医疗工作作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回应形势的变化,切实改进工作思路,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创卫生援外工作新局面。文章尝试以我国对乌干达医疗援助为例,通过全面透析我国援外医疗队的自身管理与业务开展的现状,锚定存在的问题,在“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的视域内构思新时代国家院外医疗事业的优化改进策略,助力于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援外医疗的效应分析

据统计,我国自实施援外医疗以来已累计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地区60余个国家和地区派出援外医疗队员2.6万人次,诊疗患者2.8亿人次;目前,全国共计有27个省(区、市)承担着派遣援外医疗队的任务,致力于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全球人民健康的保障,仅在非洲就有42个国家派驻有医疗队,正在非洲工作的医疗队员约1000名。毋庸置疑,我国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援外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新并形成了诸多有效的国际合作模式,收获了相当积极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高瞻远瞩地发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要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这为新时代深入推进院外医疗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一)援外医疗扩大了国家的政治影响力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中国对外医疗援助体现出理念上重义轻利的特点,政治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建国之后我国外交政策将发展中国家定位为外交布局的基础,从1960年代的独立浪潮到现今越来越紧密的中非合作,中国都对非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力的支持。正是在这一战略构建之下我国从1963年开始就开始向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援助,采取的主要援外方式包括援建医院、派遣医疗队、培训医务人员、提供药品和医疗卫生器材、临时资金援助等。实践证明,对外医疗援助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在全球卫生治理机制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全球治理的视域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必然包含人类卫生安全和健康安全的共同体,这需要世界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施治。中国长期以来对世界卫生事业的持续参与,对世界卫生组织的坚定支持,使新时期继续承担全球卫生治理应尽的义务、继续扩大全球卫生治理的影响有着良好的基础。

(二)援外医疗增进了民族的文化感召力

援外医疗工作还承载着向世界传递民族优秀文化、优秀品质的使命,通过运用诸如针灸等传统中医疗法,在缺医少药的非洲等极不发达国家中充分利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较低成本和较高疗效地治疗疑难杂症,这让非洲人民对中医药从怀疑、尝试到信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援外医疗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一代又一代援外医疗队队员以实际行动铸就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良好形象。① 杜尚泽.习近平会见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N].人民日报,2013-8-17(1)。 中国对外医疗援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受援对象大多数是普通的民众,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先行者。中国援外医生与受援国的普通民众亲密接触,在医疗实践中传递了中国的文化理念尤其是民生关切之情,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民众提供服务、技术和药物,解决了他们的切身问题,保障了他们的生存权。尤其是非洲人民为中国医疗队的博爱精神所感动,也让他们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产生好感,这种民间友好关系逐渐扩展到官方层面,对中非长期友好交流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对非洲医疗援助突出体现了中国追求和平与和谐的理念,尽管种族和信仰背景存在差异,但每个患者的生命都得到充分的尊重。我国的“医疗援外是秉持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大爱,是‘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义利观的现代诠释。……在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的当下,医疗援助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② 蒲水涵.凌锋:开启医疗援外新时代[J].中国政协,2018(5):62-63。

(三)援外医疗提高了社会的制度吸引力

援外医疗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实施医疗人力资源的软援助,这其中既包括“走出去”的援助模式,也包括“请进来”的援助模式。国内参与援外医疗的医院不仅大量排除专家指导团到援助目的国就医院的建设与管理、基础医学的规划与发展、重症医学学科建设、急诊医学以及医学影像学等医疗诊治、医疗技能的工作指导、人员培训,而且还大量接纳援助国医疗人员的短期业务培训,通过包括理论授课、临床见习、施教带教等方式,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除在援助双边国互相派遣医疗队外,还包括发放中国政府奖学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学生来华读书和举行卫生领域各类培训班等方式。通过这些形式的人力资源合作,尤其是“请进来”的方式,受援国的官员和年轻人有机会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发展状况,他们还可以了解和学习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外其他方面的发展经验。

环保节能方面,五建依托自身优势,在2011年开始试水土壤污染治理工程项目。至今已完成了北京广华新城、北京焦化厂等两个大型土壤修复项目,合同额近10亿。今年,五建正在执行天津石化土壤修复项目,合同额近2亿元。近期五建还应业主要求,快速应对、妥善处置了数起恶性突发土壤污染事件。与此同时,五建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华东理工等高校和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石化大连院、中石化上海院、SEG技术研发中心等众多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开发技术,探索“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高端人才使用方式,不断提升能力,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技术集成、市场开发、项目执行”土壤修复企业。环保节能业务也即将成为五建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援外医疗工作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定位

以中国对乌干达医疗援助为例,简单介绍我国对乌干达医疗援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扩大对外医疗援助规模、加强援外医疗工作管理、创新援外医疗工作思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时期援外医疗工作进行探索。

(一)现状分析:对乌干达的实践举措

始终坚持援外医疗工作作为国家医疗外交的重要构成内容这一指导方针不动摇,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更需要从中国参与全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援外医疗工作,针对存在的现实困境和运行模式变迁的现实诉求,积极探索改进援外医疗工作的优化路径。

当前我国对乌干达医疗援助主要措施是:(1)援建了纳谷鲁中乌友好医院;(2)每年在我国举行短期培训班,如卫生领域官员研修班与技术培训班,为乌干达培训医疗卫生管理人才和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3)每年赠送大量药品和医疗器械;(4)最主要的援助模式是派遣常驻医疗队。常驻医疗队每两年一批次,从2017年开始每年一批次,根据当地医院的需求,每批7—9名队员,援助专业有普外科、创伤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内科、针灸科、麻醉科、感染科等。如第17批援乌医疗队2017—2018全年门诊病例12000多人次,麻醉手术270多台次。

2.准确把握医疗援助的态势。我国的对外医疗援助是政府的技术性援助,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尊重主权、自力更生、公正合理的基础上的援助,但医疗援助因其自身优势得到许多国家青睐,某些国家为了自己的私利,采取不正当竞争千方百计排挤我国医疗队,援外医疗已成为外交角力最前沿的阵地之一。因此,对外医疗援助不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是干好和干坏的问题。对外援助不再是单方面的给予,更是实现我国整体战略、服务我国外交的重要方式。中国应一如既往地支持受援国的经济、社会、民生发展,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不附加条件的医疗援助。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对现行对外医疗援助进行改革,要作为关系国家声誉、民族形象和祖国利益的大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对待,不断完善政策、切实落实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援外医疗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这些原则和主张,符合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也适应了历史潮流和时代的要求,必将为中国未来医疗援助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问题定位:现实困境与模式更新

通过我国对乌干达的援外医疗实践也可以看出,在取得相当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现实困境,这需要适时地进行援外医疗模式的更新。

1.创新援外医疗工作思路。(1)将医疗援助与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相结合。为促进援助外溢效应最大化,要在卫生发展援助中充分利用中非论坛、中国一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大湄公河次区域、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框架以及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等多边政府民间组织和公私合作伙件的关系,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南南卫生合作的理念、做法经验及相关产品及技术的传播,在地区性、全球性的卫生多边治理机制中争取更多话语优先权和主动权,使卫生援助的外溢效应最大化。

在2013年国家卫计委等八部委所下发的《关于新时期加强援外医疗队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援外医疗队工作的意义做出了明确的定位,中国援外医疗队工作是一项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在新时期务必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援外医疗队工作的重大意义。“一带一路”背景下也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和把握我国的援外医疗工作。

3.受援国支持性的医疗资源不足。受援国受制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等因素,客观上使得我国援外医疗工作的现实开展面临着诸多的限制。(1)医院的人力资源捉襟见肘。在乌干达,医生是多点执业,由于在公立医院的收入不高,多数具有一定水平的医生倾向于到私营医疗机构开阵,甚至自己开办诊所,一个星期在公立医院工作仅有1-2天的时间。(2)中乌观念差异造成工作受阻。部分受援国医护人员时间观念、责任意识比较薄弱,工作存在一定的拖沓现象,援外医疗队员不得不事必躬亲,不仅专家地位没能体现,常常还兼做助手的工作,从事大量基础性、低水平的诊疗和值班工作,专家成为了最基本的劳动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3)医疗资源的限制。受医疗设备制约,部分新技术无法开展。由于受援国部分医疗设备匮乏,援外医疗队的医生想开展一些新技术时,受到医疗条件限制无法进行,严重影响队员能力的有效发挥,也阻碍了受援国医疗技术的进步。

三、新时期援外医疗工作改进的优化路径

云南省政府是面向乌干达的医疗援助的主要承担者,自1983年起就启动了向乌干达派遣医疗队的援外工作,先后派出18批援乌干达医疗队,173名医务人员和专家,经医疗队诊治的患者数以万计。第19批援乌干达医疗队于2018年9月27日出征,由7名医生、1名翻译、1名厨师组成,涉及针灸、泌尿外科、腹腔镜、麻醉、消化内镜、传染病、耳鼻喉等医学专科领域。2012年从金贾迁至首都坎帕拉,中国援建了中乌友好医院,援乌医疗队除了开展治病诊疗之外,还培养出一批批当地的业务骨干和科室带头人,带动所在医院的技术发展,医疗队还利用节假日到贫困缺医少药的地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一)从国家战略高度定位援外医疗工作

2.援外医疗的队伍建设存在滞后性。(1)存在派遣难和轻管理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单位和领导对我国现行援外医疗工作的政治意义及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对全球化时代我国的对外医疗援助认识出现偏差,过分强调单位及个人利益,部分医疗机构舍不得选派业务骨干。一方面,例如手外科、颌面外科、儿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ICU、麻醉科、传染科等专科医生,甚至包括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受援国需求量都比较大,另一方面国内环境好,生活水平高,与受援国生活、工作条件艰苦形成鲜明反差。由此导致援外医疗队选人难、派人难的问题日渐突出,主动报名人员越来越少,尤其是手术科室,这就造成医疗队员“派遣难”。援外医疗的参与积极普遍不高,例如,四川省无论是全省各相关医疗单位还是候选医务人员个人,皆对援外医疗工作热情有所降低、认识有所转变,参与援外医疗工作的积极性逐年降低。① 王楷容.新时期援外医疗管理的挑战与应对分析——以四川省援外医疗队为例[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3):13-15。 与此同时,还存在“重派出轻管理”现象,援外医疗队派出后的管理工作就放松了。(2)部分医疗队员工作消极。目前,有部分队员对我国新形势下援外医疗的意义及重要性认识不足够,也导致其工作消极。有个别队员在援外医疗工作的两年期内很少做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手术,甚至旷工,受到当地医院的诟病,严重影响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声誉。这暴露了医疗队员遴选的弊病,以及派遣前相关培训有所欠缺。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部分队员有一定心理落差。初次援外医疗时,部分队员以为自己是专家,应从事医疗技术指导方面的工作,然而到受援地后,却从事相当于国内住院医生的繁重工作,这给部分队员造成了一定心理落差。因此,建议应遴选出高素质的队员,加大出国前岗位政治思想的培训力度。(3)语言交流困难严重制约援外医疗工作。语言交流困难是制约医疗队开展工作的主要因素。语言的隔阂严重阻碍了中乌医务人员间的交流,在病情分析、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过程中不能有效沟通,甚至可能出现理解偏差;手术中不能与乌干达方助手沟通,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外语学习是援外医疗队组建后首先遇到的也是最大的困难。援外医疗队在国内仅仅接受几个月的语言培训,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困难可想而知。由于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少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流利口头交流。

1.对外医疗援助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医疗援助同时具有上述要素,不仅充分展示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大国风范,也体现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同舟共济、援助不附带政治条件、平等互利的政治风采。我国在制定医疗援助政策时,首先是尊重受援国国家主权和合作愿望,在执行医疗援助过程中不谋取霸权,不操纵受援国国际间事务,没有大国强权政治意图,尊重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社会制度、政治体系、经济发展道路和外交策略的权利。通过一系列举措,中国的政治主张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尊重和支持,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较高的影响力。

虽然云天化复合肥的示范田肥料投入比对照田多30元/亩,但示范田的棉花亩产量比对照田多30kg/亩、纯收入增加210元/亩;这表明,施用云天化复合肥14-8-20可以显著增加辣椒种植户的种植收益。

3.用战略眼光来认识对外医疗援助。医学既是自然科学,又是人文科学,既游离于政治之外,又摆脱不了社会性和政治性的色彩。医疗援助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更不是劳民伤财的“作秀之举”。对外医疗援助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性、技术性极强,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在信息公开和政策引领等方面为民间提供便利,引导和规范民间的力量广泛参与,方便民间力量在政府不便于或无法涉及的领域发挥灵活的补充作用,不断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系统开展城市土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调查评价(即城市地质调查),把握城市地质环境状况与发展趋势,是保障经济发展、缓解资源紧张的重要措施;是巩固土地资源、推进城乡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改善人民居住环境、防护治理地质灾害的主要手段;是合理利用、保护地质环境资源和城市安全的一种合理手段。城市地质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地质灾害预防、城市防震减灾、工程可行性研究、重大工程选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工程测量、投标等。本文通过对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识别柳州市地层、古生物、岩石和构造特征,研究其属性、年龄、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以期提高地图的总体调查研究水平。

(二)中国援外医疗工作优化的具体路径

2013年8月,在全国卫生援外工作暨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会议提出新时期我国援外医疗工作的“六个结合”,即长期派出和短期派出相结合,常规技术和高端技术相结合,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相结合,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等,“实践证明,在新的援外医疗模式下,实现6个方面的结合是完全可行的”。① 李嘉,宋林子等.对新时期援外医疗模式探索的初步思考[J].中国病案,2016(6):46-49。 根据前述的现状分析和问题定位,我们认为应以创新援外医疗的工作思路、加大援外医疗队伍的自身建设为优化路径的关键环节,不断加大中医药文化的对外宣传,持续扩大对外医疗规模。

1.传统援助模式的效果逐年减低。援助初期,乌干达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较落后,医护人员奇缺,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水平也非常有限,各受援医院许多专科的医疗工作都由援外医疗队的医生主持,援外专家都特别受到重视和欢迎。但是随着国际相关卫生组织对非援助力度的不断加大,美国、日本、印度等国持续不断地拓展在非的卫生事业,中国医疗援助的效果正在逐渐削弱。近年随着乌干达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医疗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乌干达培养的医生数量逐年增加,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他们对外国医生的依赖性逐步减弱,原有的医疗援助格局发生了改变。虽然援外医疗队队员基本都是原医院的技术骨干,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两国医生的医疗水平差异大,存在语言交流能力不足,疑难病例诊治讨论沟通效果不满意的问题,导致部分援外医疗队无法在工作中发挥应有的医疗水准,使医疗援助的作用受到了影响,有的甚至逐渐被边缘化。中国向非洲受援国每年增送大量药品,但当地百姓对中国药品的标准以及疗效存在质疑,有钱人更是花重金购买美国、日本的药品,导致中国药品的使用量较低;同时,中国药品的外包装标识大多数是中文,只有说明书有英文版本,也大大降低了使用量。

面对被告咄咄逼人的态势,海力和龙斌脸色气得发青,竹韵的脸也涨红了,接着由红转青,手里捏着那份证据,快要捏出水来。最后,竹韵狠狠地咬了咬牙,高高地举起了手说:“审判长,审判员,原告竹韵请求发言。”

(2)探索开展援外医疗多层次服务。作为医疗对外贸易的一种探索,可以选择在受援国一些重要大城市建立营利性专科医院,主要填补受援国临床治疗的技术空白,医院由我方投资建设并管理,主要医务人员也由我方派遣,聘用部分受援国医务人员和工勤人员。以此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国医疗队的技术优势,在援外医疗力量储备、物质保障等方面对各医疗点工作的开展给予更多的支持。同时,医院也可作为对外交流的平台,促进双方医务人员的沟通和了解,扩大援外医疗工作的影响。

我省畜牧业发展以初级养殖为主,在屠宰分割,精细化加工、冷链运输,追溯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展不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不紧密,尚未真正实现产、加、销的有机结合,产业融合度低;品牌建设方面,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能力不强,无法有效提升我省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扩大品牌效应,主要畜产品中除了乳制品加工企业达到42家,位居全国第一位,培育了君乐宝、新希望等品牌之外,生猪、肉牛、肉羊均未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品牌。

(3)扩大“请进来”、创新“走出去”的方式深化交流合作。结合受援国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对受援国在医院管理、医学技术、临床实践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与合作空间展开调研,寻找规范化培训的可能性,适时安排受援国卫生机构人员来我国进修学习和参加短期培训班。邀请受援国卫生官员和医院管理者来中国访问交流,现场感受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果,加深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进而提高对中国援外医疗队的重视程度,并发掘进一步合作的空间。与此同时,积极创新“走出去”的形式,例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2014年组建一批10人的医疗队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进行为期6个月援外医疗,这相对于常规的为期2年的援外形式对于大多数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疗队员来说更受欢迎,既可以获得走出国门进行医疗实践,又不会失去本职岗位的相应机会和待遇,因此这种短期派出模式也就更能吸引国内高年资医疗人士参与到援外医疗工作中。② 宋林子等.短期专家型援外医疗模式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2016(6):79-80。

(4)利用平台加大医疗科研的力度。非洲部分国家是登革热、埃博拉、艾滋病、霍乱、肝炎等疾病的重灾区,应当充分利用援外医疗这一宝贵途径,深入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及时将信息反馈回国内并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不断加强技术人才的能力建设,培养适应医疗援助需求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他们接着在显微镜下观察患病小鼠脊髓内的导血管。“在白血病小鼠中,你可以看到这些血管被白血病细胞所包围,”斯普金斯说,“这些细胞在隧道里,围绕着这些血管,来来回回。癌细胞找到了一条通往大脑和脊髓的捷径——一条他们有特殊钥匙的秘密通道。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些关键技术,斯普金斯希望它们能被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其他脑癌。

(5)创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2014年4月,江苏省率先在马耳他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必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并开展了首次远程诊疗服务。江苏的会诊现场设在江苏省卫生厅应急指挥中心,参加会诊的专家是2名来自江苏省中医院的主任中医师,同时也是参加过援马耳他医疗队的老队员。此次会诊也是江苏历史上的首次中医跨国网络会诊,具有重要意义。要创新性把远程会诊平台搭建好、使用好,在每月固定时间为受援国的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同时也为中外医务人员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2.加强医疗队自身建设。(1)重视援外医疗队的组建和培训工作。一要做好援外医疗队员的选拔工作,援外医疗队的组成应以高年资主治医师为主,队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还要具备较强的临床业务能力;二要选好医疗队长,医疗队远离祖国,队长就是这支队伍的核心,医疗队生活和工作状态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队长表现的优劣,医疗队长不仅需要具备相当的组织能力,而且还要有甘于奉献、乐于吃苦的思想境界;三要加强医疗队员的外语培训,使队员们较好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当地语言,为援外医疗工作做好必要准备。

步骤5 更新种群,计算所有的新个体适应度值,并与原个体适应度值进行对比,保留较优个体为下一代种群个体。

(2)转变援外医疗队员的业务观念和业务能力。既要培养“适应和适当改变当地医生的诊疗习惯”,还要培养“过硬的诊断疾病的基础临床技能”,“增强本学科相关的多学科诊疗能力”。① 曹广.提高医疗援外人员整体素质的几点建议[J].中国卫生人才,2015(6):80-83。 尽管援外医疗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给受援国带来先进的医疗理念和医疗技能,但受援国自身的医疗体系往往比较粗放,观念也比较落后,例如没有交班制度、手术无菌观念淡薄、护理操作不规范等,这都需要援外人员克制单方面强制对方医疗行为符合我方医疗标准,要有循序渐进的心理准备和观念转变。同时,援外医疗队员要改变过度依赖辅助诊疗设备来进行疾病诊断方式,通过提高临床基础技能,更多采用问诊和常规体格检查来进行诊疗,以获取更好的医疗合作效果。进行适当的全科培训,了解普外科以外学科的疾病,提高临床鉴别诊断能力,并熟练掌握最基本的外科操作技术,以增加受援国对援助医疗队员的医疗诊治接受度。

11月 19日早上 7:00,随着供料磨机、2#磷酸、浓缩、磷铵2#线、复合肥2#线、磷酸二铵、工业一铵等装置相继停车,其他各系统进入自保模式,磷肥厂正式进入大修。

(3)做好援外医疗队的服务保障工作。做好援外医疗队的保障工作,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的应尽职责,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援外医疗队总部的作用。首先要关心医疗队员的工作情况,尽可能地为队员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其次要关心医疗队员的生活情况,主动为队员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4)出台医疗队员的配套政策。解除医疗队员的后顾之忧,是提高援外医疗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一要解决好医疗队员的津贴待遇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援外医疗队员的津贴水平;二要解决好医疗队员的职称晋升问题,对援外医疗队员的职称晋升,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逐一落实,经过有目的的选拔,通过援外工作的磨练,为单位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干部。

3.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西方医药在世界医学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中国医药的现代科学化与西药的中药化,中国医药在更大范围内的使用成为可能。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于2010年将中国的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展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在对外医疗援助中打造中国医药馆或中医科室,广泛使用中国传统医药,并利用外交使馆、国际中国文化节等契机弘扬传统中国医药文化,是将中国文化的抽象性与实践性的完美结合,有利于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国医药在世界医学界中的地位。

4.扩大对外医疗援助规模。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周边受援国呼吁中国扩大援助规模。目前中国82.3%的对外援助资金集中分布于亚非地区,且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应将获得公众认可的对非医疗援助的成果推行至同样面临一系列卫生、健康威胁的亚洲及拉美地区,在更大范围内面对更多观众利用卫生援助对中国软实力进行提升。另外,可以通过对外医疗援助这一平台,拓宽中国其他领域的企业进入非洲的途径,不断扩大对外援助的规模,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鼓励医疗产业公司牵头医疗医药援建,让医疗医药援助工程转变为医疗医药成体系的产业项目援助”,综合实施人员培训、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医院运营等软件方面援助,借力“一带一路”探索并推广医疗援外成套项目建设。② 付强.一带一路医疗援外成套项目改革的探讨——以国药集团在缅甸实施项目为例[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12):76-78。 为此,就需要积极协调援助医疗队与驻外使馆、受援国政府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社会基础是做好援外医疗工作的前提。一要密切与我国驻外使馆的联系,定期向使馆汇报医疗队的工作情况,争取使馆方面对援外医疗工作的更多支持;二要加强与受援国的沟通,协调当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院切实履行好双方协议中的承诺。

中图分类号: R19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672-0681(2019)05-167-006

作者简介: 1.周银燕,云南文山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硕士研究生,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疗卫生事业;2.刘睿宁,云南会泽人,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2017级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3.吕伟,辽宁大连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干部,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收稿日期: 2019-05-08

(责任编辑:陈文兴)

标签:;  ;  ;  ;  ;  ;  ;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援外医疗工作的现状评价与优化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