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的“渐进发展”理论_苏维埃论文

论列宁的“渐进发展”理论_苏维埃论文

论列宁的“渐进发展”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列宁的社会主义学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理论宝库。其重要内容之一,是关于渐进发展的理论。所谓“渐进发展”,指与“冒进”相对应的、速度相对较慢的、逐步的、有秩序的、平稳的发展状态。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里,“发展”或者是向着社会主义目标的发展,或者是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列宁关于“渐进发展”的理论,是向着社会主义目标“渐进发展”的理论。研究列宁的这一理论,对于人们当前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列宁“渐进发展”理论的进程

在1917年十月革命过程中,列宁即形成和提出了“渐进发展”的理论。二月革命后,斗争的形势十分复杂。在革命的队伍中,既有布尔什维克,又有孟什维克,还有左派社会革命党、右派社会革命党等等。这种情形要求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提出稳妥的、比较能够为其他派别所认同的对俄国社会进行改造的设想。

在此过程中,列宁关于俄国社会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计算和监督”。所谓计算和监督,指在不改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前提下,由工人组织或国家机关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账目进行计算。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论及当前革命的任务时提出:“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注:《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6页。)当时,党内有人误解了列宁的《四月提纲》,指责他“指望”将俄国革命立即转变社会主义革命。列宁指出,“这是不对的”,我不但没有“指望”我国革命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我还提醒大家不要有这种想法。他说:“我所‘指望’的仅仅是,无非是:工人、士兵和农民在处理增加粮食生产、改善粮食分配、改善士兵给养等等实际困难问题上,会比官吏和警察高明。”(注:《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7页。)即希望展开“计算和监督”,把生产和分配组织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即起草《工人监督条例草案》,随后领导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正式的《工人监督条例》,展开了工人监督活动。

值得强调的是,“计算和监督”的思想是“非剥夺剥夺者”的思想。也就是说,列宁当时并未形成和提出剥夺资本家财产的思想。1917年5月,俄国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及经济破坏,出现严重的饥荒。临时政府的劳动部长、孟什维克斯柯别列夫发表文章说,为了改善劳动群众的生活状况,必须把有产阶级的税率提高到利润的100%,即“剥光”资本家。列宁批评了这种“高调”和“空话”,说:“我们能够而且应该处理得更适当,逐步实行比较合理的税收,把小股东和大股东区别开来,对前者将征得很少,对后者才征得很多。”(注:《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7、108、109页。)他还说:“甚至对大多数资本家,无产阶级不仅不打算把他们‘剥光’,……不仅不打算剥夺他们的‘一切’,而且相反,打算让资本家在工人亲自监督下去做有益的和光荣的事情。”(注:《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7、108、109页。)这里的意思是,不要“剥光”资本家,既不剥夺他们的生产资料,也不对他们征收100%的捐税,而只是对少数大资本家征收较多的捐税。列宁说:“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了摆脱灾难而应该向人民宣传的措施。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已经取得政权的地区现在就应该部分实现的措施。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后应该全部实现的措施。”(注:《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7、108、109页。)同年11月5日,列宁在《告人民书》中谈到苏维埃政权当时的措施时说:“除实行最严格的计算和监督,把以前所规定的捐税全部征收上来外,政府不打算再采取任何其他措施。”(注:《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2页。)即苏维埃政府不打算剥夺资本家的财产。列宁主张不剥夺资本家的财产,意味着他否定激进发展的措施,主张采取渐进发展的措施。这说明他当时的思想是“渐进发展”的思想。

需要指出的是,在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列宁在回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时,明确提出当时采取的是“渐进发展”的措施。1921年10月,列宁看到了一份私营的《广告小报》,引起了对1917年底苏维埃政权政策的联想。他在当时举行的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讲到这件事,并指出:“在1917年底颁布的头一批法令中,有一条关于国家垄断广告业务的法令。这条法令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争得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设想,向新的社会经济关系过渡尽可能采用渐进的办法(由本文作者加粗,下同)——不取消私人报刊,而使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服从国家的领导,把它们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法令规定国家垄断广告业务,也就是设想还保留私营报纸而把它作为一种常规,还保留需要私人广告的经济政策,也保留私有制,即保留许多需要刊登广告的私营企业。”(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2页。)以上这一段话,最清楚地表明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的思想。他主张采用“渐进的办法”向新的社会经济关系过渡,这种办法的内容是保留私有制,即保留需要刊登广告的私营企业,保留私人报刊,将这些企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服从国家的领导(这也就是所谓“计算和监督”)。可是,当时资产者不服从苏维埃政权的法令,展开破坏活动,迫使苏维埃政权同他们进行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这说明,当时上述苏维埃政权的法令及其指导思想是“天真的”。列宁在上述报告中指出了这一点,同时强调:1917年国家关于垄断广告的法令“有正确的成分,即国家政权(无产阶级)在向新的社会关系过渡时曾试图通过一种可以说是最能适应当时存在的关系的途径,尽可能采用渐进的办法,不作大的破坏。”(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4、225页。)意思是说,当时所实行的关于计算和监督的措施,是最能适应当时条件的措施,是渐进的措施,是不作大的破坏的措施。在此报告中,列宁还就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党和苏维埃政权的措施做出如下评价:“一方面,无产阶级国家在1917—1918年在人民意气风发的条件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另一方面,苏维埃政权试行了一种经济政策,起初打算实行一系列渐进的改变,打算比较慎重地向新制度过渡,这一点也表现在我所举的那个小小的例子里(即苏维埃政权颁布国家垄断广告业务的法令的例子——引者)。”(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4、225页。)以上援引的材料说明,在上述报告中,列宁三次提出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党和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是渐进的办法或渐进的改变。这一方面证明他十月革命时期的思想确实是渐进发展的思想,另一方面证明他对此思想是充分肯定的。

苏维埃俄国的国内战争时期,是俄共(布)领导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对国内外资产阶级展开猛烈进击的时期。人们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列宁的思想属于“激进”、“冒进”的思想,即认为他主张快速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可是实际上,列宁这一时期继续坚持并明确论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

当时的俄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小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可是,从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和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看,必须把个体农民引上集体化的道路,必须使个体经济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显然,完成这个任务是异常困难的。1918年11月上旬,列宁在中部各省贫苦农民委员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下子就把数量很多的小农户变成大农庄是办不到的。要在短期内一下子把一直分散经营的农业变成公共经济,使之具有全国性大生产的形式,由全体劳动人民普遍地同等地履行劳动义务,同等地公平地享用劳动产品,——要一下子做到这一点,当然是不可能的。”(注:《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0、352页。)这里所谓“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一下子”是不可能的,指必须经过一个长时期的、缓慢的过渡阶段。12月中旬,他在讲到这个问题时又说:“实现由个体小农经济到共耕制(指公有制—引者注)的过渡,显然需要很长时间,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深深知道,在小农经济的国家中,不经过一系列渐进的预备阶段,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注:《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0、352页。)在这里,他不仅清楚地说这种过渡“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明确地提出,不经过“一系列渐进的预备阶段”不可能实现这种过渡。

他这里所说的“渐进的预备阶段”,指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对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事实。列宁此前曾说过,对农民平均分配土地,让农民个体经营,看起来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由于广大农民要求这样做,布尔什维克不能违背大多数农民的意愿;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促进农民经济的发展,为以后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他强调不经过这样的预备阶段,则不可能完成农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同时他再三强调:“我们深深知道,由个体小农经济过渡到共耕制,是千百万人生活中一场触及生活方式最深处的大变革,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只有到人们非改变自己生活不可的时候才能实现。”(注:《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53页。)

1919年10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他提出,实现社会主义要求消灭阶级,消除工农差别,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经过长期的、逐步的、渐进的过渡,绝对不可以采取急躁轻率的态度。这就是他所说的:“为了消灭阶级,……这不是一下子能够办到的。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任务,而且必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个任务不能用推翻哪个阶级的办法来解决。要解决这个任务,只有把整个社会经济在组织上加以改造,只有从个体的、单独的小商品经济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这样的过渡必然是非常长久的。采用急躁轻率的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只会延缓这种过渡,给这种过渡造成困难。”(注:《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73、307页。)这一论断由于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办法,明确提出采用急躁轻率的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极具理论深刻性,成为列宁关于“渐进发展”的经典性论断。

1919年11月,列宁在全俄党的农村工作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分析了俄国中农的阶级特点。当时的中农作为劳动者农民,受过资本主义的压迫,是站在工人阶级一边的。但是作为握有余粮的私有者的农民,在社会上出现饥饿威胁的时候,就变成了投机者和剥削者。因此工人阶级如何处理同中农的关系,从而将这个阶级引向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无比艰难的任务。列宁说:“我们的最困难的任务就在这里。社会主义者总是指出,向社会主义过渡,就会提出一个艰巨的任务,即工人阶级如何对待中农的问题。这里我们应当特别期望共产党员同志细心地、自觉地好好对待这一复杂而困难的任务,不要企图一下子就解决问题。”(注:《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73、307页。)

总之,在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在论述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时,自始至终强调不能急躁轻率地行事,不能图快,不能企图一下子解决问题,要求进行长时期的、渐进的过渡。这足以说明,这一时期他坚持并论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将这一时期列宁的思想看成为“激进”的思想,在于人们将列宁应付战争形势和战争条件而做出的决定或提出的论述看成了社会主义理论。毋庸讳言,在国内战争时期,列宁领导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措施。这是应付战争形势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列宁自己曾经说过,这不是正常的经济建设所要求的政策和措施,不是正常的经济体制和制度。因此不应将列宁关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措施的论述看成为社会主义理论。(注:俞良早:《列宁后期思想的政治性质及发展中的一贯性》,《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8年第2期。)

1921年春,苏俄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主要有:实行粮食税制,允许自由贸易,支持城市小型私人工商企业发展,开展租让制和租赁制,在国有企业实施商业原则即物质利益的原则等等。在实践中,列宁深入阐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

在这一时期,列宁首先着眼于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正确处理同私有者农民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1921年3月,列宁在党的十大报告中指出,在俄国,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无产阶级只占人口的少数,占大多数的是农民,是进行小生产的私有者农民,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国家在恢复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长期地同小农打交道,必须渐进地发展。他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些为商品流转而生产的小农,小业主,小生产者。而大生产是不可能在旧的基础上恢复起来的,这需要很多年,至少要几十年,在我们这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可能还要更长一些时间。在这以前,我们还要同就是这样的一些小生产者打好多年的交道,……。”(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这里,关于无产阶级国家需要同小农打“好多年的交道”的论述,体现了“渐进发展”的思想。他还说:“如果某个共产党人,竟然想在三年内可以把小农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根系改造过来,那他当然是一个幻想家。”“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这件事需要花几代人的时间。”(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3、51页。)在列宁看来,由于这个情况,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有特殊的办法,“就是实现自己专政的或者说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妥协”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包含着一系列的措施和过渡办法”(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3、51页。)。这里的思想,是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在很长的时期内同农民协调关系的思想,是采取特殊的办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是“渐进发展”的思想。同年6月,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再次提出:“俄国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要正确地规定并实行一些必要的办法,以便领导农民,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通过许多渐进的办法实现使用机器的社会化大农业。”(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16、217页。)这里,他明确而直接地提出必须使用“渐进的办法”实现社会化大农业,从而表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在这一时期,列宁着眼于俄国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阐述了“渐进发展”的思想。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指出,俄国由于落后,大城市以外的许多地方,占统治地位的是宗法制度、半野蛮状态和十足的野蛮状态,那里的乡村同铁路之间相隔几十里,或者只有羊肠小道,或者无路可通。由这样的状态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创造一个条件,即实现全国电气化,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他说:“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几十座区域电站……,如果我们能把电力从这些电站送到每个村子,如果我们能得到足够数量的电动机及其他机器,那么从宗法制度到社会主义就不需要或者几乎不需要过渡阶段和中间环节了。我们很清楚,实现这‘一个’条件,单是完成第一批工程,就至少要花上十年工夫,至于缩短这一期限,那只有等到无产阶级革命在英、德、美这些国家中获得胜利的时候才有可能。”(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16、217页。)意思是说,在落后的俄国完成电气化,需要很长的时间。由此看,在俄国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或者是等到无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国家取得胜利,俄国在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下也许较容易向社会主义过渡,但这更是遥遥无期。列宁认为,如果上述条件和途径不能实现,那就只有通过“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他说:“在最近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从宗法制度、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16、217页。)这些中间环节,指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通过中间环节过渡,指利用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向社会主义过渡。他的上述思想不是马上完成过渡任务的思想,而是经过很长的时间或者经过中间环节过渡的思想,这种思想是“渐进发展”的思想。

这一时期,列宁还就俄国恢复经济和经济建设的任务,阐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同年5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国内战争结束以后,恢复国民经济和经济建设的任务将提到首要地位,苏俄同国外资本主义的斗争也转到经济建设方面,因此完成恢复经济和经济建设的任务至关重要。他说:“经济建设问题对于我们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这条战线上,我们应当慢慢地、逐步地——图快是不行的——而又坚持不懈地提高和前进,以取得胜利。”(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6、335页。)这里,强调慢慢地、逐步地前进,认为图快是不行的,表达了“渐进发展”的思想。在此会议上的报告中,他还说:“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后来又用一些法令和决定加以肯定下来的政策,无疑是党认为必须认真地和长期地实行的政策。”(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6、335页。)这里所说的政策就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体现渐进发展的政策,认为新经济政策必须长期实行下去,说明列宁主张长时期的渐进发展。同年8月,他指出,过去的几年,无产阶级在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取得了世所罕见的成绩,现在转入了经济建设,这比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要困难得多。他说:“在经济工作中,建设必定更加困难、更加缓慢、更要循序渐进。”(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115、244页。)“我们只能一步一步地、一寸一寸地前进,否则象我们这样一支‘军队’,在这样困难的道路上,在这样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现在是无法前进的。”(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115、244页。)这里提出经济建设中必须更加缓慢、循序渐进,必须一步一步地前进,深刻地表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同年11月,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115、244页。)这里,列宁使用了“渐进主义”一词,认为新经济政策就是“渐进主义”的行动方式,是目前的新事物,从而表述了“渐进发展”的理论。

二、关于“渐进发展”的形式或措施

渐进发展,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或措施实现的。列宁在当时的实践中就此作了深刻的理论阐述。总结和归纳他的思想和理论,“渐进发展”的形式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较长时期地发展小农经济。如前所述,列宁从俄国存在着大量农民和存在着小农经济的事实出发,得出了它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渐进发展”的结论。与此相联系,在实践中他主张较长时期地发展小农经济。在俄国农村,1917年10月至1918年夏,是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在列宁和俄共(布)的领导下,苏维埃政权通过《土地法令》和《土地社会化基本法》,宣布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会的土地,连同所有耕畜、农具、农用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由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无偿地转让给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从而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以后,俄国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在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被迫实行余粮收集制和禁止自由贸易,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战争结束后,列宁提出,一定要尽快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为小农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他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7、207、65页。)国家十分需要粮食和燃料,“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7、207、65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列宁和党采取了许多措施。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实行粮食税。在列宁看来,粮食税是推动小农发展生产的一种动力。3月15日他在党的十大报告中说:“我们必须今天晚上就把通过的决定用无线电向世界宣告,说明我们执政党的代表大会已经基本上决定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从而给小农许多刺激,推动他们来扩大经营,增加播种面积。”(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7、207、65页。)援引的这些论断说明,列宁当时极力支持小农经济发展。列宁逝世前夕,在重要著作《论合作社》里提出了开展合作化的任务。可是,在列宁的思想上,当时的合作化,就是组建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进行个体生产劳动、通过合作社进行彼此之间和城乡之间商品交换的消费合作社。也就是说,列宁当时设想的合作社,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集体劳动的生产组织,而仅仅是“买卖机构”。从一定意义上看,他的这个思想仍然是发展小农经济的思想。

(2)积极地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在苏维埃国家,强调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采取许多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看似离开了社会主义的目标。可是,在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水平很低的条件下,这样做能够促进发展,实际上是在缓慢地、逐渐地接近社会主义目标。由此,在列宁的思想上,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是实现“渐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形式。1921年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活跃起来了。针对此,列宁指出,由于有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有小农经济的发展,必然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无可争辩的真理,这是政治经济学的初步原理所揭示的现象。对此,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怎么办呢?他说:或者是试图完全堵塞资本主义发展的通道,“一个政党要是试行这样的政策,那它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杀。说它在干蠢事,是因为这种政策在经济上行不通;说它在自杀,是因为试行这类政策的政党,必然会遭到失败”(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7、217、217页。)。这里,列宁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在苏维埃国家或者说无产阶级国家,不能堵塞资本主义发展的通道。这一时期,党内有人对于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持不正确的认识,于是出现了一种议论:社会主义是幸福,资本主义是祸害。列宁针对此说,不能简单地谈论这个问题,同未来的社会主义相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7、217、217页。)。即认为就俄国当时的情况而言,资本主义是“幸福”。正是由这样的认识出发,列宁提出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他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7、217、217页。)这是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最经典的论断。

(3)紧紧地抓住发展商业的环节。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商业和商品交换。在苏维埃国家发展商业和商品交换,似乎离开了社会主义的轨道和目标。可是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一步步地接近社会主义的目标。由此,在列宁的思想上,发展商业是“渐进发展”的一种形式。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列宁并没有将商业与建立新经济联系起来,甚至在新经济政策初期,他在提出实行商品流转时仍寄希望于通过合作社实现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以物易物式的直接交换”。直到1921年秋“以物易物式的直接交换”失败了,他才认识到无产阶级国家必须发展商业。这年10月,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说:商业问题提上了党的工作日程,“不管我们怎样觉得商业领域距离共产主义很遥远,但正是在这个领域我们面临着一项特殊任务。只有完成了这一任务,我们才能着手解决极其迫切的经济需要问题”(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3、233、248页。)。值得指出的是,在列宁的思想上,发展商业是这一时期新经济政策体系中的“主要环节”。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他说:“这就是我们在新经济政策问题上应该看清的主要之点。”(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3、233、248页。)在另一文中,他又说:“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如果我们现在能紧紧‘抓住’这个环节,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整个链条。”(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3、233、248页。)他在《论合作社》中指出:“现在全部问题在于,要善于把我们已经充分表现出来而且取得完全成功的革命气势、革命热情,同……做一个有见识的和能写会算的商人的本领……结合起来。”(注:《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4页。)这些论述强调,发展商业是当时各项经济政策的“主要之点”,是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全部问题在于”要有做商人的本领等等,说明列宁把发展商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

(4)适时地转变工作重心从而消除“激进发展”的态势。在苏维埃国家,由于各种原因,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有时处于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之上,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环境的影响,党和国家的整个工作往往容易离开“渐进发展”的轨道,形成“激进发展”的态势。这就要求党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告一段落时,适时地转变工作重心,消除“激进发展”态势,恢复“渐进发展”的正确轨道。所以在列宁的思想上,适时地转变工作重心是实现“渐进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1918年4月,由于党和无产阶级的斗争,苏维埃政权已经在俄国各大城市和乡村建立起来,并且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巩固。由于签订布勒斯特和约,苏维埃俄国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这时列宁提出了转变工作重心的思想。他说:“镇压反抗的任务目前大体上已经完成,现在提到日程上来的是管理国家的任务。”(注:《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2、155页。)党的第一个任务是说服人民相信党的纲领和路线的正确性,第二个任务是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和镇压剥削者的反抗,“现在,构成目前时局特点的第三个迫切任务提上了日程,这就是组织对俄国的管理”(注:《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2、155页。)。在前一个阶段,苏维埃国家对一部分企业主实行国有化的措施,剥夺了他们的财产,体现出当时事业发展的“激进”态势。列宁说,如果我们继续以过去的速度发展,继续坚持“激进”的态势,我们就一定会失败,所以一定要把工作重心转变过来。由于不久爆发了国内战争,这一次转变工作重心的任务没有完成。到1920年11月,红军彻底打垮了弗兰格尔的反革命军队,国内战争以苏俄军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终,苏维埃俄国取得了同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一定的均势。这时列宁及时地、再一次地提出了转变工作重心的任务。他说:“现在必须在国内战线上取得胜利。……应当做到把全部热情和纪律都转而用于和平经济建设的工作,应当争取普通群众参加到这一事业中来。”(注:《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页。)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以后,俄国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标志着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一个新的、更深层次的转变,说明列宁从新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形成了转变工作重心的思想。

标签:;  ;  ;  ;  ;  ;  ;  ;  ;  ;  ;  

论列宁的“渐进发展”理论_苏维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