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二维度分析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模型论文,竞争力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75(2006)-05-0008-05
模型是一种思路、一个框架,给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确定一个经济分析模型,是研究竞争力问题的重要前提。本文在对众多学者关于旅游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根据旅游业的行业特征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构建起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经济分析模型。
一、研究回顾与评述
1.对波特产业竞争力研究模型的套用
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产业竞争力研究中提出的“钻石模型”[1],实际上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确定了一个经济分析框架,即: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6个因素:(1)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其中特别强调的是“要素创造”而不是一般的资源禀赋;(2)需求条件——包括市场需求的质和量(需求结构、消费者的行为特点等);(3)相关和辅助产业的状况;(4)企业的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5)政府行为;(6)机遇。
波特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对许多产业都有借鉴意义。许多学者对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的分析模型主要是对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研究模型的套用。例如,Ritchie and Crouch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系统分析框架。该分析模型有4个构成要素:核心资源和吸引物(core resources and attractors),支持性因素和资源(supporting factors and resources),旅游目的地管理(destination management),决定目的地质量和附加值的因素(qualifying and amplifying determinants)[2]。2000年,Ritchie and Crouch又对模型进行扩展,加入了他们认为的第5个构成要素——目的地政策、规划和开发[3]。国内大多数研究者如黎洁、郭鲁芳、巫宁、戚能杰、朱应皋等[4-8],都套用波特的钻石分析框架,将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概括为:旅游生产要素状况,国内旅游需求,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旅游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以及政府6个方面,以此得出关于我国旅游产业竞争力现状和潜力的结论。
这些研究模型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由于学者们都套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因此,他们的研究内容和结论都非常相似。同时,也正是由于钻石模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使得它在用于研究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时针对性较差。
第二,研究模型对竞争力形成的过程因素考虑较少,对产业结构因素的分析仅停留在对产业主体的罗列上,有的侧重于对旅游业市场竞争力的分析,而不是对整个产业效率的分析。
第三,有的研究模型虽然因素非常全面,但是因素之间的因果作用关系混乱,或者仅仅列出了因素,而没有考虑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四,许多研究模型还共同表现出难于量化为指标的缺陷。
2.周常春、保继刚的二因素模型
周常春,保继刚在对肇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中,提出了二因素分析模型[9]。他们认为,对于某一城市的旅游业而言,其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绝对因素和相对因素。绝对因素在相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是不可变的,具有垄断性特点,主要包括区位要素、形象要素和政策要素。相对因素是较容易发生变动的,包括景区景点、交通、住宿、购物、餐饮和娱乐6个要素。
这个模型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由于这个模型是作者在对一特定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其分析框架作为其它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分析工具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第二,模型对绝对因素所包括的3个要素采用了定性分析方法,在后续研究中能否找到这3个要素的代表性指标,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三,文章没有对相对因素是否可以选择相关的统计指标来量化,以及如何选定指标,哪一种方法的客观性更强等问题进行研究。
二、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建构的思路
1.体现形成竞争力的“因”、“果”两个维度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高低,最终体现为其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盈利率,这是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最终实现指标,反映了区域旅游业之间竞争的实际结果。因此,对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分析首先可以从竞争结果上来分析,即从结果上看,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表现为特定区域旅游产品在客源市场的占有份额。当一个区域旅游业竞争力高于另一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时,它在客源市场上(客源地)占有的份额就大,利润就高。
但竞争力不仅是一个比较的概念,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竞争主体是否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还与决定或影响竞争力的因素有关。因此,研究区域旅游业竞争力除了客观描述其产业竞争的实际结果外,还要对决定或影响其产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即对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还要从原因上来分析,把一切有利于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各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所建立的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分析模型,是“因”、“果”二维度的分析模型。
2.注重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分析
由于旅游业本身具有的高复杂性和强关联性,使得影响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也很复杂。但是在竞争的过程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也只是那些形成竞争主体之间差异的因素;而由于产业类型、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产业市场竞争结构以及产业政策的各不相同,其中一些因素可能变成次要因素或非关键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在竞争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变成关键性的决定因素。正是这些关键因素决定或影响着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因此,本文在进行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原因分析时,重点围绕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来分析。
3.揭示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关键因素对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强度、深度和广度不同,具有层次性,因此,所建立的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分析模型还应揭示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4.分析旅游产业类型及产品特征
对旅游产业类型和特征的分析是模型建立的前提。对于不同的产业类型,决定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有所不同。因此,建构区域旅游业理论分析模型必须对旅游产业特性及其产品特征进行分析。
三、区域旅游业二维度分析模型的构建和分析
本文在波特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以及其他学者和机构的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旅游业的行业特性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构建起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经济分析模型。本文认为,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强弱应从“果”、“因”二维度来分析,它主要取决于反映竞争结果的外显竞争力和反映竞争力强弱原因的内在竞争力(见图1)。
1.外显竞争力
外显竞争力反映的是竞争主体的即时竞争力状况,是区域之间旅游业竞争的实际结果,是旅游业竞争力最为直接的体现。它由产品市场竞争力、客源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效率3个模块构成。
体现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盈利能力指标,它是产业各种竞争优势的综合反映,是产业竞争力高低的最终表现。
从竞争的过程来看,盈利能力高低反映了产业在竞争过程中其产品对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力的大小。
产业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业竞争力的质量,是旅游产业生产效率的体现。
2.内在竞争力
与外显竞争力反映产业竞争的结果不同,内在竞争力主要是指产生或支撑外显竞争力,使之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决定因素。它由以下3个模块构成:
(1)核心竞争力
它是决定和影响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发展状况的首要因素,是区域旅游业保持长期和稳定竞争优势中最重要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明显特征[10]:独特性——包括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创新能力的独特性等,它决定了区域旅游产业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长期性——核心竞争力是在具备一定的自然和历史基础的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变而逐渐形成的;难以替代性——上述独特性和长期性是其它区域很难在短期内通过模仿而获得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包括旅游吸引物竞争力、产业结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企业集群放大力。
旅游吸引物竞争力:旅游吸引物是本区域所独具的自然遗产景观、文化遗产景观、人造景观和社会活动等。它对形成区域特色旅游产品,获得较大的差别利益,从而增强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旅游吸引物具有不可转移性、地域分布性和相对垄断性等客观属性,因此,区域旅游业所具有的这种竞争优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产业结构竞争力:产业结构是产业发展至一定程度的结果,但产业结构的主动性调整和升级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其中,市场竞争结构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因为有些产业适合在自由竞争或垄断竞争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另外一些产业则适合在寡头垄断的环境中形成竞争力(通常在垄断竞争阶段利润低且利润很不稳定,在寡头垄断阶段利润和市场都相对稳定)。对于旅游业,在发展初期需要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但在发展后期则需要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以避免市场过度竞争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旅游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旅游业的竞争更多的是旅游产业系统之间的竞争[11],旅游消费的综合性和多重性,决定了旅游业内部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部门之间必须相互衔接以形成强大的产业协同合力,从而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产业是产业内企业的集合[12],产业内单个企业的竞争力的高低以及企业群体竞争优势的强弱,对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一方面,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有助于区域内旅游整体竞争力的增强;另一方面,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旅游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如此可以实现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与旅游企业竞争力的良性互动循环。
集群放大力: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13]。通过产业集群,产业内的企业既共享产业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经验等,又相互竞争,促进了企业效率的提高,增强了要素吸纳能力,产生了外部规模经济等集群效应。由此而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力、差异化优势力、区域营销优势力和市场地位优势力,将有效地放大单体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创造出所谓的集群放大力。
(2)基础竞争力
它决定着未来竞争实力的发展态势,对竞争力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起着保障和支持作用。基础竞争力包括区位优势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人才本体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综合经济竞争力。
区位优势竞争力:它是区域旅游业竞争和发展的初始条件,有利的区位吸引着更多的旅游者以及资金、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当然,区位优势在本质上是一种潜在优势,旅游区域的区位优势主要通过地理位置、交通、通讯及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发挥出来,区位只有结合了其它条件被产业所运用,才能成为产业价值的现实源泉。
基础设施竞争力:它是影响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旅游专用设施竞争力和旅游公共设施竞争力。旅游专用设施是直接为旅游服务的设施,包括区域旅游交通工具、区域旅游接待设施、康体娱乐设施、旅游购物设施等。旅游公共设施是间接为旅游服务的设施,包括交通设施、能源供给系统、通讯系统、废物处理系统以及其它相关设施。
人才本体竞争力:这是由区域旅游业内每个人才的内在素质组合产生的竞争力。生产要素所形成的竞争优势除了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外,还将取决于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而生产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加以体现。如果没有充足的人才投入,其它要素投入的增加很可能是无效的。
生态环境竞争力:它反映的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产业长期良性发展和竞争力得以保持、提升的基础。因此,应该从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一角度选用与环境污染相关的指标。
综合经济竞争力:综合经济实力是区域以往业绩的积淀,是区域经济总体发展达到的水平,它也是区域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平台基础。综合经济实力越强,越有利于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在更高层次上发展。
(3)制度竞争力
制度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较为隐含的组成部分。国外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是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市场经济尚未发育成熟,体制、机制、文化价值观等制度性因素仍然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14],它们对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具有重要和关键的影响作用。因此,对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必须将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纳入到研究视野中。制度竞争力包括法制环境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体制创新力以及区域文化影响力等。
3.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从影响竞争力因素的角度把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划分为3个层次: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影响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居于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核心地位。处在中层的基础竞争力和外层的制度竞争力是影响区域旅游业竞争力间接因素,其中,基础竞争力是产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是区域旅游业所具竞争力的基础,决定着未来竞争实力的发展态势。制度竞争力是对现有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是旅游业发展的激励性因素和动力。
由上述分析可知,核心竞争力依托于基础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与此同时,基础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保障和支撑,将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