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中医院 537500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1月在门诊就诊的86 例胃溃疡患者,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 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胶囊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胃溃疡患者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溃疡;加味柴胡疏肝散;疗效观察
胃溃疡为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极高,病情反复且病程较长,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会发展成严重的胃出血、胃穿孔等疾病,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1]。胃溃疡主要是由于人体上消化道黏膜受胃酸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或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而引发的疾病。中医认为,胃溃疡大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调、气候寒冷、脾胃虚弱等因素密切相关,也与患者所受的工作压力及生活压力等心理因素有关。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 2015 年1 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86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3 例患者实施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 2015 年1 月在我院住院的86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胃溃疡诊断均参照《内科学》(第6 版)诊断标准确诊[2]。排除具有胃恶性病变,合并有溃疡出血、幽门梗阻、胃肠部手术史者,心、脑、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者,孕妇以及哺育期妇女,对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过敏者等。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 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29 例,女14 例;年龄23 ~ 60 岁,平均(42.5±12.8)岁;溃疡面直径为0.8 ~ 2.0 cm,平均(1.0 ~ 0.1)cm;Hp 阳性43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 例,女16 例;年龄25 ~ 61 岁,平均(41.7±10.5)岁;溃疡面直径为0.8 ~ 1.6 cm,平均(0.9±0.1)cm;Hp 阳性患者43 例。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溃疡直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胶囊进行治疗: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每天1 次,每次30mg,于早餐前30min 服用;餐后30 min 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每天3 次,每次0.5g,及克拉霉素胶囊,每天2 次,每次0.25g。联合用药1 周后,改为单纯服用兰索拉唑,连续用药3 周。4周为1 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方剂组成:陈皮12 g,柴胡10 g,川芎9 g,枳壳10 g,芍药12 g,炙甘草10 g,香附12 g,厚朴10 g,半夏10 g,广木香12 g,鸡内金15 g 及黄芩10 g。每天1 剂,水煎2次混合得500ml,每次温服250 mL,空腹时口服,每天2 次。方剂加味:对于上腹疼痛程度较高且嗳气呕吐者,加味沉香6 g,延胡索10 g 及砂仁6 g(砂仁最后再放入);无精打采、疲倦乏力者,加味党参10 g,茯苓10 g;痛感急迫、泛酸严重、舌边泛红者,加味焦栀子10 g,乌贼骨15 g;腹部胀痛者可加味青皮、郁金、以助理气解郁之功;嗳气频繁发作者,加用旋覆花,亦可用沉香降气散降气解郁。4 周为1 个疗程。服用1 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
1.3 疗效评定标准
以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疗效评定标准[3]: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胃镜检查后患者的病灶消失则为痊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后患者的病灶消失一半以上则为显效;患者症状有所缓解,经胃镜检查后病灶消失< 50% 则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没有发生变化或者更为严重,经胃镜检查后病灶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每组总例数×100%。Hp 清除:14C- 尿素呼气试验作为诊断依据,呈阴性则表示清除,阳性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 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观察组Hp 清除率为88.4%,对照组Hp 清除率为79.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类型;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被破坏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引发胃溃疡的重要因素。此外,药物因素、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遗传、环境及精神等因素均与胃溃疡的发生有关。在胃溃疡疾病的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例较高,且多发于中老年人。胃溃疡在中医学属“胃脘痛”、“吐酸”等疾病范畴,病在胃,与肝、脾等脏器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胃溃疡的病发多以患者情绪不稳定、饮食不节及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外邪侵扰及药物刺激也会导致患者胃络受损,最终引发胃溃疡。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加味柴胡疏肝散药方中有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厚朴、半夏、广木香、鸡内金及黄芩等,陈皮与柴胡作用于肝,具有疏解郁气的功效;鸡内金、枳壳及半夏能促进消化,利于缓解胃部疼痛;木香及厚朴具有疏气解郁的功效;川芎、芍药及甘草具有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诸药合用,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腹痛,减少泛酸,还能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的观察组无论在总有效率(97.7%)方面,还是在Hp 清除率(88.4%)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1%)和Hp 清除率(79.1%),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胃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怡凯,蓝创新,周芝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248 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25(5):152.
[2]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7-38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
论文作者:石广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加味论文; 胃溃疡论文; 患者论文; 柴胡论文; 对照组论文; 阿莫西林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