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前的46例患者为常规组,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后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护理后的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急救总时间及护理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可缩短急救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全程优化护理模式;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1],是颅外段动脉狭窄阻塞了血液运输,减少机体内血液循环造成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常会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及心律失常等严重的疾病。抢救急性脑梗死的过程需要争分夺秒,而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不仅可提高抢救效果,还会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2]。为了探究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选取95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颅内出血、近3个月内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行较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严重糖尿病、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及口服抗凝药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常规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43岁-79岁,平均年龄(56.25±5.54)岁;发病时间0.5-6h,平均发病时间(2.7±0.6)h。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42岁-79岁,平均年龄(56.24±5.52)岁;发病时间0.7-6h,平均发病时间(2.8±0.7)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问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心电监护、采集血样送检及建立静脉通道等常规急诊护理。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模式:(1)优化接诊:开通先抢救、后挂号缴费的绿色通道。由“120”护送的患者,分诊护士听到救护车鸣笛后立即推平车至急救中心门口接诊,并迅速推至抢救室;因胸闷胸痛白行就诊或有家属陪同患者,分诊护士接诊后立即用平车送入抢救室,同时通知医师进行抢救。(2)优化抢救流程:护士接诊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并进行鉴别诊断,之后协助医师进行心电监护,再次评估病情,为医师提供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的信息。(3)优化转运交接:护理人员转运患者要填写危重患者的转运交接单、护理记录单及术前准备,再次评估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准备好急救药品、器械和氧气,并检查各种管道,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后,向手术室护士交代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用药等情况;在协助患者过床时要观察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变化。(4)做好抢救记录:护理人员须做好抢救全程的记录,术后对数据进行整理,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1.3观察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和急救总时间)、护理后的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利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患者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价,每个维度的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准确录入到SPSS26.0软件,以95%为可信区间进行准确地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若存在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和急救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
常规组患者护理后NIIHSS评分为(15.3±6.4)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为(11.5±5.6)分。统计学比较后,差异显著(t=3.0847,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4.5h的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首选的治疗方法,常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进行早期静脉溶栓、再通血管,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以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状态[4]。影响血管再通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发病至医院时间、确诊时间、急诊处理时间及溶栓前准备时间等,均是由医护人员完成的,而缩短上述处理时问,可以直接提高抢救效果[5]。
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应用于急诊的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服务对象,根据护士的实际情况对护理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条理清晰,措施合理,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具有系统一体化的优势,能确保救治服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救治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问、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及急救总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说明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可以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时间。NIHSS评分是衡量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指标,治疗、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的变化是判定治疗和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观察组患者于溶栓前、溶栓中及溶栓后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说明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秦琳.周其达.邹锡良等血压变异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7(12):5603-5605.
[2]李莎莎.陈会生.血尿素氮/肌酐比值和尿比重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3):22-21.
[3]陈霓红.周俊山.施洪超等.早期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1):18-22.
[4]余向贞.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全程优化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8)151.
[5]黄敏.李晓波.陈兰兰等.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4):398-400
论文作者:易婷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时间论文; 全程论文; 脑梗死论文; 溶栓论文; 职能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