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定西医院 743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新生儿依据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有55例新生儿,研究组55例新生儿用纱布包小手或是戴手套,输氧管应用蝶形胶布稳固,胃管应用3M透明敷料稳固,对照组55例新生儿不包小手也不戴手套,胃管与输氧管均应用传统方式稳固,对比两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的皮肤抓伤率与管道脱落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皮肤抓伤率与氧管、胃管、留置针脱落率分别是0、9.09%、3.64%、7.27%,对照组患者的皮肤抓伤率与氧管、胃管、留置针脱落率分别是12.73%、34.55%、20.00%、21.82%,组间对比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皮肤抓伤,还可以显著减少管道脱落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皮肤抓伤;管道脱落
皮肤属于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具有免疫、调节体温、物质代谢以及屏障等作用。新生儿皮肤较为薄嫩,且抵抗力不强,角质层还未发育完全,皮下血管较为丰富。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对象均为四肢活动自如、神志清楚、活力好、反应快、没有禁食以及未应用镇静药物的新生儿。将所有新生儿依据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有55例新生儿。对照组55例新生儿中,男32例,女23例;胎龄30~42周,平均胎龄(35.2±1.8)周;年龄生后1h~27天;出生体重1300~4000g,平均体重(2800±258.5)g;其中12例鼻导管输氧,55例留置针输液,12例经口留置胃管。研究组55例新生儿中,男33例,女22例;胎龄31~41周,平均胎龄(36.1±1.4)周;年龄生后1.2h~26天;出生体重1450~3500g,平均体重(2750±450.5)g;其中13例鼻导管输氧,55例留置针输液,11例经口留置胃管。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年龄、性别、胎龄、体重以及留置管道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一定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新生儿的输液留置针穿刺位置均选择在手背静脉以及头皮静脉,并且使用3M透明敷料进行稳固,外周再采用3M防过敏纸胶布进行稳固。
1.2.1 对照组 对照组12例鼻导管输氧新生儿采用传统固定方式稳固输氧鼻导管,具体方法是于鼻导管前方采用医用胶布贴交叉贴于新生儿嘴唇上端,再于新生儿脸颊部分别用胶布贴予以稳固;12例经口留置胃管新生儿采用传统固定方式稳固留置胃管,具体方法是于胃管后采用医用胶布贴交叉贴于新生儿下颌部,不戴小手套,小手不予以包裹。
1.2.2 研究组 研究组13例鼻导管输氧新生儿应用医用胶布剪成蝶形状稳固输氧鼻导管,将鼻导管前端固定到新生儿鼻梁上,再于脸颊部用3M防过敏纸胶布予以稳固;11例经口留置胃管新生儿应用新型胃管固定方法稳固留置胃管,具体方法是将胃管用3M透明敷料稳固在患者下颌位置,入院就给新生儿发放我院自制的棉布小手套并戴好,或是把小手利用无菌纱布予以包裹。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的自我抓伤以及管道脱落情况。开展APM排班,无论是白班还是晚班均采用责任包干制,由专门的责任护士进行看护,新生儿皮肤抓伤情况,胃管、鼻导管以及输液留置针的脱落情况均由责任护士记录,皮肤抓伤一次以及管道脱落一次均按照1例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研究数据进行分类与汇总,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分析以及处理上述汇总数据,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组间率对比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显示,组间率对比应用t检验。如果对比P<0.05时,说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以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通过相应护理后,研究组55例新生儿中无1例新生儿皮肤抓伤,对照组55例新生儿中皮肤抓伤的有7例(12.73%),组间抓伤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x2=4.476,P=0.006);研究组55例新生儿氧管脱落的有5例(9.09%),对照组55例新生儿氧管脱落的有19例(34.55%),组间氧管脱落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x2=10.446,P=0.001);研究组55例新生儿胃管脱落的有2例(3.64%),对照组55例新生儿胃管脱落的有11例(20.00%),组间胃管脱落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x2=7.066,P=0.008);研究组55例新生儿输液留置针脱落的有4例(7.27%),对照组55例新生儿输液留置针脱落的有12例(21.82%),组间输液留置针脱落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x2=4.681,P=0.031)。
3 讨论
目前我国众多医院新生儿科室预防新生儿抓伤以及管道脱落的主要方法是束缚新生儿肢体,或是给新生儿戴小手套【2】,全身包裹新生儿的方法通常不采用,因为新生儿现正处于生长发育早期,束缚其全身会损伤新生儿的肌肉组织,严重时还会使得新生儿发生骨折【3】。此外,全身包裹的方式对于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也十分不便,容易发生褥疮。有众多医学报道【4】曾表明新生儿予以全身束缚会产生恐惧和烦躁等不良心理,新生儿应用全身束缚的方法造成死亡的事件也曾有出现【5】。为新生儿戴手套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小儿抓伤以及管道脱落。住院的新生儿属于没有自主能力的群体,常常会出现自我抓伤、胃管与输氧管等脱落的风险,防止新生儿自我皮肤抓伤的关键是约束手部活动。利用手套或是纱布来包裹双手对新生儿的四肢活动不会造成影响,让小手无抓力,因而不会抓伤皮肤。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对新生儿早期发育触觉会产生影响,不利于发育【5】。有研究报道【6】,新生儿早期触觉十分敏感,皮肤内的乳头层中的触感神经末梢会十分快速的发展,在这个阶段用纱布或是棉质手套对其包裹会对指端的神经发育造成不利。同时包裹的新生儿非常容易出汗,密闭环境下的包裹会影响新生儿皮肤的呼吸状态。所以,采用棉质手套包裹时,必须使用纯棉布、能高压灭菌以及无纤维毛的手套,且还要注意包裹时间。
发生管道风险的主要因素是管道固定不稳或是未妥当固定,所以有效的固定管道方法是预防管道发生脱落的关键。我院实施品管圈活动来固定输液留置针,利用3M透明敷料进行稳固后再用3M防过敏纸胶布进行固定。该方式能够减少输液留置针的脱管率,并且防止穿刺位置发生感染,有效预防皮肤发生过敏损伤【7】。输氧管应用蝶形胶布稳固,胃管应用3M透明敷料稳固,也能够显著减少输氧管和胃管的脱管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皮肤抓伤率与氧管、胃管、留置针脱落率分别是0、9.09%、3.64%、7.27%,对照组患者的皮肤抓伤率与氧管、胃管、留置针脱落率分别是12.73%、34.55%、20.00%、21.82%,组间对比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充分表明,在新生儿住院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其皮肤抓伤率以及管道脱落率。
综上所述,给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皮肤抓伤,还可以显著减少管道脱落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月映.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904-1905.
[2]谢函.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4):161-162.
[3]杨新芳.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8(16):198-199.
[4]申英俊.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0(1):594-594.
[5]余小红.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32(14):186-187.
[6]王丹,崔红瑞,狄盼盼等.意识障碍伴躁动的患者使用肢体约束带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10):595-596.
[7]吴宇丽.胆汁淤积性肝病皮肤瘙痒的临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8(20):228-228,230.
论文作者:王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新生儿论文; 皮肤论文; 抓伤论文; 管道论文; 稳固论文; 胶布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