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 201515
摘要:目的:总结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方面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方法: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方面所对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结果: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主要氯丙嗪、氟哌啶醇为代表,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为代表。结论:药物是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至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过度体现了临床研究的进步,临床合理用药可降低患者症状复发率,阻止患者社会功能衰退进程,进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加速社会功能康复转归的目的。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病性障碍,有较高临床发病率,致残风险大。有报道显示[1],精神分裂症起病较早,会直接影响患者认知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对社会功能也有诸多不良影响。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的最主要手段。我国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逐步自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过渡至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用药价值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 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临床既往报道中针对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多,目前普遍观点认为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制以神经递质及受体学说为主[2]。自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常见药物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两类。以上两类药物多通过作用于受体中脑-大脑皮质层以及中脑-边缘系统的方式发挥抗精神分裂症作用,以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的大量释放。除此以外,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也可能对患者下丘脑通路多巴胺受体产生作用,故而用药期间患者可能出现内分泌改变、代谢异常、锥体外系反应等一系列副作用,临床实践中必须谨慎对待。
2 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也可称之为非典型性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既往有报道中指出[3]: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在治疗患者幻觉、怪异言行、妄想等阳性症状方面的效果与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相当,对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冲动行为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经实验证实: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在改善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等阴性症状方面的效果较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更为确切,主要依据是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作用机制进行了调整与改进,通过阻断D2受体以及5-羟色胺受体的方式,发挥广谱作用功效,且锥体外系反应风险低,避免了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常见用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氯氮平
1990年开始,氯氮平被批准应用于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实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疗效,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青春型、妄想、幻觉、兴奋躁动等阳性症状有良好改善效果。但也有报道认为[4],精神分裂症患者用氯氮平治疗期间对血液系统有一定副作用,如白细胞增多、减少、血沉降率异常等。因此临床应用期间必须对患者血象进行动态持续性检测,一旦出现粒细胞缺乏症状需及时停药以免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相对受限。
2.2 利培酮
利培酮是目前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中最常见的药物之一,对阴性、阳性症状均有确切改善效果。从作用机制上来说,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有极强的中枢神经系统5-HT拮抗作用,对D2受体以及5-HT2A受体作用尤其确切,针对D2受体的拮抗作用与氟哌啶醇类似,且用药控制相关症状后的复发率低,服用依从性良好。有观点中认为[5],低剂量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良好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主要为催乳素水平异常或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也可见头晕、镇静等轻微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给药剂量有正相关关系。但有报道认为:女性患者大剂量维持利培酮给药可能造成催乳素异常分泌,月经失调常见,严重时可能导致闭经,故女性患者的临床应用应当更为慎重。
2.3 奥氮平
奥氮平自1996年开始被应用于临床,被证实对精神病理各类表现均具有确切的改善效果,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国外研究中对经氯氮平、利培酮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以及分裂样精神性障碍患者用奥氮平治疗,给药剂量为10.0mg·d-1~40.0mg·d-1,显示有20.0%左右患者产生疗效,提示奥氮平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弥补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不足。有观点指出:奥氮平具有一定镇静作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奥氮平治疗可以控制兴奋性症状,改善睡眠质量,用药期间不良反应以糖耐量异常为主,可能导致有糖尿病史患者血糖、尿糖异常升高,故对合并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谨慎使用。
2.4 喹硫平
国内自2004年开始将喹硫平应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且本药物被证实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转归期间各种症状的复发有良好预防作用,且可短期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催乳素异常以及急性肌张力障碍。目前临床推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给药剂量在300.0mg·d-1~800.0mg·d-1区间,对于老年期急性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良好应用价值,且可同时对伴发老年痴呆症状产生治疗效果。
2.5 齐拉西酮
齐拉西酮同样是我国目前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用治疗药物,与其他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相比,齐拉西酮与受体可形成新结合位点,对神经系统功能作用机制不同,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阴性症状的同时,还可对抑郁、焦虑等情感症状产生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通过激动5-HT1A受体的方式,发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的效果。与其他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相比,齐拉西酮用药期间更为安全可靠,代谢异常、催乳素水平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总结:
本研究中综述认为: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主要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两类,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几类。结合上述分析可见:药物是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至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过度体现了临床研究的进步,临床合理用药可降低患者症状复发率,阻止患者社会功能衰退进程,进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加速社会功能康复转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林晶,刘家洪,唐伟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249-252.
[2]梁英,苏允爱,黄继忠等.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4):262-267.
[3]张峰,王江.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5):521-524.
[4]蒋鹏.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对糖脂代谢影响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4,(1):96-98.
[5]苏中华,张明,张怀晨等.伴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干预措施和治疗结局[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7):506-512.
论文作者:孟召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精神分裂症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受体论文; 症状论文; 作用论文; 哌啶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