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小线角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是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主要乔木树种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主要为害蛀干害虫。在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掌握发生与为害规律,可取的显著防控效果。
关键词:白蜡;蛀干害虫;生物学特性;防治
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 因具有生长较迅速,对气候、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干旱、耐水湿,且材质好、树形优美,尤其是其耐盐碱能力较强,对烟尘、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较强抗性,成为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及我国北方滨海盐碱地区主要乔木树种,栽植应用广泛[1]。但由于受到蛀干害虫的危害,导致白蜡生长衰弱,虫口密度大时造成整株大片死亡,对绿化美化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2015年4月,对东营西城区域白蜡的蛀干害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东营西城区域白蜡的蛀干害虫主要为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小线角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其中,云斑天牛平均有虫株率达15%,部分区域虫株率达40%以上,受害株虫口密度平均为4~8头,单株最多达28头;小线角木蠹蛾平均有虫株率达3%,部分区域虫株率达6%以上,受害株虫口密度平均为20~30头,受害严重的单株达200头以上,且危害呈日益加重趋势。
1.云斑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
1.1材料与方法
1.1.1材料
虫源:胜中社区雅苑小区云斑天牛危害的白蜡。100cm*100cm*100cm的养虫笼5只、放大镜一把、解剖镜一台、1~150mm游标卡尺、数码相机一部。
1.1.2方法
自3月中旬~11月,在绿化带内对白蜡设多个观察点,每点选择一株,每3~5d观察一次,详细记载其发生危害及活动情况。
1.2观察结果
1.2.1发生规律
据观测,该虫2~3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虫道内越冬,成虫5月下旬~6月上旬开始钻出,啃食白蜡当年生枝条的嫩皮,取食30~40天后,开始交配、产卵。6月初至7月下旬为产卵期,每雌可产卵30~50粒。卵经10~15天孵化,产卵时在树皮上咬成圆形或椭圆形手指大小的刻槽,将一粒卵产于其中,卵多产在树干离地面2米以内处。卵经10~15天孵化,幼虫孵出后,先在皮层部分为害,幼虫入孔处有大量粪屑排出,树皮外胀纵裂,流出黑水,以后逐渐深达木质部,蛀成纵斜的虫道。据查,树龄越小,幼虫侵入孔距地面越近。幼虫在边材危害一个时期,就钻入心材,在虫道越冬。翌年8月上旬在虫道顶端作一蛹化室化蛹,8月下旬~9月初羽化为成虫,在蛹室越冬,第三年白蜡发枝后,成虫从枝干上咬一圆孔羽化孔钻出。
1.2.2生活习性
成虫翌年在5月中旬左右咬一圆孔,至5~6月间陆续飞出树干,进行取食、交尾、产卵。幼虫在蛀道的活动期较长,啃食树干成木丝并上下填充在蛀道内。成虫耐饥饿能力强,最长时间达40天。成虫具有趋光性,成虫晚上见到灯光就活跃,因此靠近灯光的行道树危害株率高,交尾时间在接近中午时或晚上进行,交尾时发出轻微“吱吱”声。成虫具有假死性,遇到外力冲击就会表现出来。成虫出现恐惧时触觉位置向后现象。
卵大多产于树干离地1.5m以下或主干分叉处,周围可连续产卵3~10次或转圈产卵。产卵时在树皮上咬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cm左右的浅穴,然后将卵产入浅穴上方。每穴产卵1粒,每头雌虫可产卵40粒左右,分批次产下,卵多产于胸径10~20cm的树干上,6月为产卵盛期。成虫在林中活动时间约40天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卵期9~15天,初孵幼虫先在韧皮部或边材蛀成三角状蚀痕,约20~30天后蛀入木质部,先向下蛀食,后向上蛀食,不久便由此排出木丝,粘结在蛀孔上,虫粪多时掉在地面上在树干周围布满木丝。幼虫蛀食能力强,蛀道较粗大长约25cm左右,略弯曲。第一年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翌春继续为害,幼虫跨年度两次为害,生命期(包括越冬期)约12~14个月,第二年8月就可以羽化,成虫第2年在蛀道内越冬,可生活8~10个月,第三年5月中旬后陆续出孔繁殖下一代。
2.小线角木蠹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2.1材料与方法
2.1.1材料
虫源:胜中社区雅苑小区绿化带小线角木蠹蛾危害的白蜡树。50cm*50cm*50cm的养虫笼5只、放大镜一把、1~150mm游标卡尺、数码相机一部。
2.1.2方法
自3月中旬~11月,在绿化带内对小线角木蠹蛾寄主植物白蜡树设多个观察点,每点选择一株,每3~5d观察一次,详细记载其发生危害及活动情况。
2.2观察结果
2.2.1发生规律
该虫2年发生1代(跨3个年度),以幼虫在枝干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虫活动为害。幼虫化蛹时间极不整齐,6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化蛹期。蛹期为20天左右。6~9月为成虫发生期,羽化时将蛹壳半露在羽化孔外。成虫有趋光性,日伏夜出。将卵产在树皮裂缝或各种伤疤处,卵呈块状,粒数不等,卵期为15天左右。幼虫共12龄。幼虫孵化后蛀食韧皮部,蛀食一段时间后蛀入木质部,直为害到11月(未见新粪排出),以幼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第二年3月活动为害至11月,以大龄幼虫在枝干蛀道内越冬。第三年3月复苏为害至5月,新一代化蛹开始。每年3~11月是幼虫为害期,由于该虫世代不齐,所以不论是为害期,还是越冬幼虫,各种虫龄的幼虫均有,尤其6~8月木蠹蛾4种虫态都存在。
2.2.2生活习性
成虫羽化以午前及傍晚较多,羽化前,蛹蠕动到排粪孔处,胸部探出孔外,约20~30分钟即羽化出孔。蛹壳半留在虫孔,因幼虫具群居性,有时数个蛹壳簇拥在一个虫孔,经久不落,极易发现。成虫羽化后沿树干缓慢爬行,不时舒展两翅、经30分钟即可飞行。成虫白天藏于树洞、根际草丛及枝梢隐蔽处静伏不动;夜间活动,以20时至23时最为活跃。雌雄成虫均有趋光性,但雌强于雄,据灯诱统计,雌蛾可占诱蛾总数的70%以上。成虫羽化后当晚即可觅偶交尾,每次交尾历时2~15分钟。交尾后约4小时产卵,雄蛾多数一生只交尾一次,雌蛾有多次交尾现象。雌蛾产卵时,将产卵器伸出在树干上探索适合的产卵场所。当找到适宜的产卵场所时,产卵管弯向腹下,直达树皮缝隙内,此时双翅颤动,产卵历时1.5~9分钟。产卵部位多在树皮裂缝、伤痕、洞孔边缘及旧排粪孔附近等处。产卵高度以主干及分枝处较多。单雌产卵量52~413粒,平均205粒,卵粒数粘结成块状,少数散产。未交尾雌蛾产卵量少,且不能孵化。成虫寿命,雌蛾2~10天,平均6.5天;雄蛾1~13天,平均7.3天。雌雄比性比为1︰0.62。卵历期9~21天,平均14.6天。野外孵化率为84.6%~92.5%。
初孵幼虫有群居性,孵化后的幼虫先取食卵壳,如果遇不到食物会吐丝造网等待机会,先蛀食皮层、韧皮部危害。3龄后各自向木质部钻蛀,方向不定;并在木质部钻蛀,方向不定;并在木质部外部咬椭圆形蛀入孔,隧道很不规则,常数头聚集一隧道内危害,因此对树干破坏性极大。幼虫在干内钻蛀许多粪孔,少则5、6个,多则10几个,孔口呈长椭圆形。幼虫排出粪屑的颜色常因材质色泽而异,粪屑粘连成絮团状,悬挂排粪孔周围。幼虫耐饥力强,初龄幼虫3~6天,中老龄幼虫可达34~55天。人工饲养的幼虫为11龄;林间观察,为11~13龄。
幼虫老熟后在隧道孔口靠近皮层处,粘木丝粪屑做椭圆形蛹室,长约2~4.5cm,宽约0.65~1.05cm。蛹历期17~26天,平均22.5天。
参考文献
[1]马新江.滨海盐碱区园林景观营建与养护手册[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
[2]刁志娥,丁福波. 云斑天牛在白蜡树上的发生与防治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4年(4):49~52. [3]杨玉武. 应用绿色威雷防治白蜡云斑天牛试验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013,(11):36~37.
[4]李红光.毛白蜡小线角木蠹蛾的综合防治[J]. 林业实用技术,2008,(8):29~31.
论文作者:韩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幼虫论文; 成虫论文; 白蜡论文; 树干论文; 木质部论文; 天牛论文; 树皮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