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信肿瘤医院 邵阳市 422000
【摘 要】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采用外科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患者7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35例,治疗组(给予针对性手术治疗)35例,对比2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在综合考虑患者的肿瘤类型,肝功能状况及门静脉高压的程度后选择针对性的术式,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胃肠道肿瘤;外科治疗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的一组综合症,其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伤,同时大部分病人还可能并发低蛋白血症与凝血机制障碍等,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危害[1]。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功能差,导致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多种不易预计或不易控制的不利因素,而若直接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在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下极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诱发死亡,因而极大的增加了临床的治疗难度。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机体损伤程度更严重,同时对治疗的耐受性更差,加上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宗旨重在治疗肿瘤,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非根治病源,而是尽可能的改善病人因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而导致的脾脏功能亢进及上消化系统出血等现象,减轻病人的痛苦的宗旨相矛盾[2]。我院进一步探讨了外科治疗的术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均为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患者,将其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1~80岁,平均(54.54±2.10)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2例、B级16例、C级7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3~80岁,平均(54.61±2.11)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3例、B级15例、C级7例。2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切除患者的脾脏,向上离断胃短血管至贲门左侧;随后将胃小弯侧反常的血流进行离断,并沿着胃小弯切迹向上至贲门的右侧后对胃冠状静脉进行结扎处理。治疗组给予针对性手术治疗:若为胃体上部癌或者胃底贲门癌患者,则在根治性上半胃或实施全胃切除的基础上完整切除脾脏。若为胃体下部癌或者胃窦癌患者,则需分两种情况实施手术:其一为患者既往有静脉曲张出血史,此时应切除患者的胃远端之后将小弯侧第1组及第3组的淋巴组织一并切除,此外,还要离断食管下段侧支至食管膈肌裂孔水平,只需保留最上1支胃短动静脉;其二为患者静脉未见明显曲张,但脾功能亢进严重程度达中重度,此时需切除脾,仅保留胃左动脉之食管支。若为结直肠癌患者,需结扎胃冠状动静脉及脾动脉主干之后方可实施小弯侧断流术,并开展根治性手术治疗。
1.3评定标准
对2组疗效进行评定,若术后症状完全消失,且胃肠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则评定为显效;若术后症状有所改善,且胃肠功能有所恢复则评定为有效;若术后症状未见任何缓解,胃肠功能未见恢复,甚至病情加重诱发死亡则评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100%-无效率。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14%(P<0.05)。详见表1。
2.2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腹水1例、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4/35)。对照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5例、腹水4例、消化道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12/3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852,P<0.05)。
3讨论
近年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具有上升的趋势,给人类的生存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虽然现阶段有部分新疗法逐渐引入到了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然而,手术切除仍然为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案[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具有较复杂的病理及生理学变化,常伴有肝功能损害及凝血机制、低蛋白血症方面的障碍,极大的增加了手术的治疗难度。所以,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护好其肝脏功能[4]。
本组研究通过实施两种不同的外科治疗手段的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为: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对患者术前进行肝脏功能评估,2组各35例患者中评定为C级的分别占7例,在采取手术治疗后对照组的死亡病例为3例,而治疗组未见死亡病例。笔者认为针对C级患者,往往难以控制术后并发症,若实施腹部手术治疗极易加速死亡。所以,应科学把握手术适应证,针对C级患者尽可能的不接受手术治疗,若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也应给予针对性手术以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5]。此外,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性手术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今后的临床外科治疗的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术中处理:要注意减少术中出血量,可以在结扎脾动脉后再进行胃肠道肿瘤术与断流术。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在实施手术之后极易产生腹水,加上清扫淋巴环节中有可能出现淋巴液渗漏的现象,增加腹水,增大治疗难度。所以,在清扫淋巴的过程中应小心谨慎,尽可能的避免发生淋巴液渗漏的现象,防止术后腹水的产生。此外,术中出血较难控制时应立即采用纱布进行填塞止血。术后仍然不可松懈,尤其应对术后消化道出血进行严密监测。
综上,术前在综合考虑患者的肿瘤类型,肝功能状况后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选择针对性的术式,同时做好围手术期监测及处理,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志勇,陈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其伴随腹部疾病的外科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11):814-819.
[2]朱智军,朱一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外科治疗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1):2336-2337.
[3]陈炜,施志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处理[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2,17(6):626-628.
[4]张劲弩,唐海兵,奉华东等.胃肠道肿瘤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选择[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2):217-218.
[5]赵紫罡,王卫,杨瑞等.多学科合作模式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72-1774.
论文作者:邓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门静脉论文; 肝硬化论文; 患者论文; 高压论文; 术后论文; 肿瘤论文; 胃肠道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