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现状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师论文,跨文化论文,意识论文,初中论文,现状调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正如章兼中(1992)指出的,语言的本质差异是文化的差异。因此,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就会引起许多误解,难以实现外语的交际功能。Lado(1964)提出了语言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的观点。他认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近年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界一直提倡文化意识和文化教学。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即“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作准备。因此英语教师应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英语教师而言,毫无疑问,需要提高的素质应该包括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但是从近年来培训的整体情况看,这方面的培训内容较单薄,形式也比较单一,所占课时比例较小。为了解在职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水平,增强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训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国培”项目在跨文化方面培训的针对性,我们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一年的时间里,进行了有关初中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现状的调查。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了460名初中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这些教师都是四川各地、市、州的农村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具有英语专业专科以上的教育背景,教龄在5至10年之间,其中350名教师先后参加了四川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和成都师范学院承办的“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全卷由15个题目组成,内容包括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语言和礼仪,试题用选择题形式,可多选,正确答案从A到E不等。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增加问题的难度,二是给在某种语言情景或环境下的语言变异留有余地。 (三)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先后发放问卷460余份,回收442份,其中有效问卷410余份,最后取其中的400份作为统计样本。如一个题应有两个正确答案,那么该题的正确答案总数为T=2×400,该题的正确率则为R=X/800(X为实际选对该题所有正确答案的总数),然后换算成百分比,成为该题总的得分率。 三、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来看,最高的百分比为95%(第6题),最低的百分比为9%(第8题),总的正确率偏低,平均仅为45%。这说明初中英语教师在跨文化方面的修养还有待提高,也说明“国培”项目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力度。分析调查结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中西方文化不同的交际背景,选择不同的交际策略的能力较弱。如下面的第1题考查受试如何有礼貌地询问对方的名字: You met a foreigner for the first time,and you wanted to know his or her name.What would you say? A.What's your name? B.May I have your name? C.My name is... D.Would you mind telling me your name? 在日常交际中询问对方的姓名时,一般应该用May I have your name?或Would you mind telling me your name?所以很多教师选择了A、B两个答案。但选择C的只有63人,占16%,说明一些教师不知道还可以用My name is...这样更委婉的说法来询问对方的姓名,有少数人还选择了A。再如第2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requnres an apology? A.You telephone a friend after 10 p.m. B.You point out to a shop assistant that she has given you the wrong change. C.Your friend arranges a picnic but at the last minute you can't go. D.You punish your son for doing something wrong but then you find out that he didn't do it. 这道题是关于在什么情景下应该表示道歉的,中西方文化在这方面大多相同,即在给别人带来麻烦或不便时都应该道歉,但也有较多差异。如此题选A和B的人较少,分别只有28%和24%,该题的答案包括B项,但很多教师不知道指出售货员找错了钱,还要以表示歉意的方式提出。 2.把西方社会的某些习惯绝对化,不能根据具体情境作出调整。如下面的第4题: After having dinner at your home,a visitor compliments you on your cooking.Do you ________? A.smile and say "thank you" B.say "Oh,it's far from being a good dinner" C.say "My mother taught me how to make it" D.None of the above 我们都知道,西方人在受到称赞或表扬时的反应是thank you,因此选A的有347人,正确率高达87%。但是在西方thank you并不是对受到称赞和表扬的唯一回答,也可以回答My mother taught me how to make it.但选C的只有35人,仅占9%。又如第5题: You go to a restaurant with a group of friends.Who pays? A.You split the bill. B.One person pays. C.Each person pays respectively for what they ate. D.It depends on the situation. 吃饭谁付钱?我们一般都知道西方人一起吃饭有各自付费的习惯,但实际上,朋友间请客吃饭谁付费并不能“一刀切”,也要视情况而定。因此该题D项才是最佳答案,但选择它的只有72人,仅占18%。又如下面的第7题是检测关于付小费的知识的: In the West who should you tip after you have been given good service? A.Waiters/Waitresses. B.Shop or department store clerks. C.Flight attendants on airplane. 文化常识告诉我们,付小费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服务行业十分流行,但并不是所有的服务行业都需要付小费。一般的做法是,旅馆的清洁工和行李搬运工、餐馆的招待员、车站等场所的行李搬运工以及所有提供个人服务的其他人都应付给小费;而政府官员、海关人员、航空公司的机上人员、商店的售货员等不需要付给小费(胡文仲,1994)。由于对付小费的习俗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选择错误答案B的为283人,选择错误答案C的为253人,错误率分别高达71%和63%。这种现象说明,我们的教师应该有更广泛的获得跨文化知识的渠道和机会。 3.对中西方在交际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了解甚少,不自觉地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处理问题。问卷中反映文化差异较大的问题的正确率很低,都在10%以下。如下面的第3题和13题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在待人接物上的差异: If you were given a gift by a foreign friend at your birthday party,he would expect you to ________. A.open the gift right away and praise it B.set the gift aside and open it later after they have left C.acknowledge the gift later by sending a thank you card 西方人与我们不一样,收到礼物后都是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并说些赞美感谢的话,当然也有事后写信表示感谢的情况。因此,该题的最佳答案应该是A,但选对的只有41人,正确率仅为10%。 You invited an American friend to your home and it's now time to say goodbye.The American would probably expect you to________. A.say goodbye at the door of your home because that is where they typically say goodbye B.walk with him some distance outside your building and then say goodbye C.walk with him to the entrance to your building and say goodbye D.go with him to their home to make sure he arrives home safely 热情好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送客时一般都要陪客人走上一段路程才向客人道别;而在英美等国家很少有这种情形,在家门口道别是最常见的礼节,丝毫无怠慢、失礼之嫌。但很多教师不了解这种差异,因此这道题仅有35人选择了正确答案A,正确率仅为9%。 再如,在中西方文化中,许多动物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称为动物的“文化附加义”。很多动物的“文化附加义”,如狮子的勇猛、狐狸的狡猾等,在中西方文化中基本相同;但有些动物的“文化附加义”在中西方社会中差异很大,甚至截然相反。如下面的第9题就是检测被试对这种差异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的。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nimal(s)has(have)negative meaning(s)in the Western culture? A.peacock B.dragon C.owl D.dog 孔雀、龙、猫头鹰和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美丽的象征,而在英语中的象征意义则强调的是它骄傲的一面,有as proud as a peacock之说;在中国文化中龙代表着富贵、神圣和地位的至高无上,是中国人崇拜的图腾,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则常用来指邪恶、凶残、狡猾之人;在英语中猫头鹰是智慧之鸟,成语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例;在西方,狗在英语中全然没有在汉语中的贬义色彩,与它相关的词多为褒义。由于很多教师对这种差异缺乏了解,受汉语所赋予这些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影响,选择C和D的分别多达122人和150人,而选择正确答案A和B的分别只有19人和23人,该题的总正确率仅为5%。由此可见,我们的英语教师跨文化知识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甚少,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类似问题,只能借助于本土文化,而结果是导致语言交际的失误。 四、结论与建议 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交际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学习语言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不只是听、读、说、写等语言技能,它还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和语言得体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现代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明确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关键因素。在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中,我们应该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之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增强培训效果。 (一)根据教学需要,确定培训的重点内容 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关于跨文化的知识内容也很丰富,但要给文化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却比较困难。课程标准关于文化的定义是,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关于文化的定义,结合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的内容,而不宜包罗万象。 (二)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也就是说语言具有双重性质,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现在各种版本的初中英语教材的编写都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特别重视包含课程标准规定的跨文化教学内容。以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为例,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学内容包含有跨文化因素(彭珊,2009)(见表1)。 因此,在“国培”项目中,可以结合初中英语教材和教学内容培养初中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这样既可以突出培训重点,也可以使教师学以致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意识 根据课程标准的描述,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知识是对中外文化知识的掌握;文化理解是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和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以及根据交际语境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根据所处文化环境和交际各方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各方文化身份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可见,课程标准所界定的跨文化意识目标,不仅仅涉及文化知识,还包括理解能力、自觉意识和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四个层次缺一不可(张革承、张洪岩,2007)。“语言学习者不可能一下子摆脱自己固有的文化而轻易获得另一种文化”(教育部,2012)。文化意识的培养一般要经过“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过程。根据初中英语教师个人的知识背景,应该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作为培训重点,帮助教师通过阅读、专题学习、与外国人交流等多种途径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是在已有跨文化知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初中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现状调查_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现状调查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