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1
【摘 要】目的:研究CT和MRI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患者共2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依据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评估CT和MRI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 CT和MRI检查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CT检查在A期或B期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MRI检查低,在对C 期或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诊断时,CT和MRI检查准确率不相上下。
【关键词】CT检查;MRI检查;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2;R730.44;R73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69-01
作为男性生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前列腺癌是因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而导致的。一般情况下,前列腺癌的症状表现为转移症状、排尿障碍、全身乏力等[1]。针对前列腺癌,通常应用CT和MRI进行诊断。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共26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26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CT和MRI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46.6±3.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4年,平均病程(2.3±1.4)年;经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值最低10.9 UG/L,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值最高99.5UG/L,平均(52.4±12.7)UG/L。患者有尿急、尿频、夜尿频多、排尿困难等临床症状,其中12例患者有血尿症状。26例患者均以手术后病理组织活检确诊。
1.2检查方法
1.2.1 CT检查
①患者饮用碘海醇稀释液(至少500ml),以确保胃肠道和膀胱充盈;②2h后运用GE 64排CT进行平扫。(患者姿势:仰卧位,双侧髋前上嵴和耻骨联合下缘在同一直线);③扫描参数和扫描间隔时间需严格遵守(扫描参数以标准值设定:电压120kv,电流280m A,层厚为5mm左右,螺距保持1.0,矩阵255×255),④增强扫描,实施肘静脉注射(碘海醇:90ml,高压注射器),注射的速率3ml/s。⑤分别在第30s、第60s时,第120s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进行三期扫描。
1.2.2 MRI检查
超导运用GE 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图像采集,患者取仰卧位且身上无金属物;进行T1WI轴位扫描(SE序列,TR487ms,TE 14ms),进行矢状位、冠状位、轴位的T2WI扫描(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R 3197ms,TE为80ms,轴位层厚为3mm,冠状位、矢状位层厚为4mm,矩阵为256×192,激发次数在3次);进行肘部静脉注射造影剂Gd-DTPA(30mL)和推注生理盐水(20ml)。
1.3分期诊断标准
A期: 无症状,前列腺组织中有癌肿;B期: 直肠指检可触摸到前列腺组织中的癌肿,淋巴结未转移;C 期: 前列腺包膜外有癌肿,淋巴结(局部)有转移;D期: 转移明显(骨骼和其他器官)。
1.4统计学方法
以软件SPSS19.0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x2)进行表示和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和MRI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
26例前列腺癌患者通过Whitore-jewetl分期法进行分期处理,A期或B期的前列腺癌患者、C 期或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分别是8例、18例;在8例A期或B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应用CT检查,误诊和漏诊6例(6/8),应用MRI检查,误诊和漏诊2例(2/8),MRI检查在A期或B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诊断准确率(75.00%)明显高于CT检查(25.00%),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18例C 期或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应用CT检查,误诊和漏诊2例(2/18),应用MRI检查,误诊和漏诊1例(1/18),MRI检查在C期或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诊断准确率(94.44%)与CT检查(88.89%)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作为一种雄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性质的疾病,前列腺癌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群体中[2]。目前,前列腺癌的发病因素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因此,从病因上治疗前列腺癌临床还需努力。前列腺癌患者因癌细胞增大将引发排尿困难等症状,所以。前列腺癌的诊断刻不容缓。一般而言,由于前列腺癌早期发病无特异征象,所以针对前列腺癌,主要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直肠指诊、CT、核素骨显像B超、MRI等进行检查[3]。
本文针对不同时期的前列腺癌患者,A期或B期的前列腺癌患者、C 期或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分别是8例、18例,分别应用CT和MRI进行检查,结果表明,MRI检查在A期或B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诊断准确率(75.00%)明显高于CT检查(25.00%),具有明显差异(P<0.05);;MRI检查在C期或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诊断准确率(94.44%)与CT检查(88.89%)无显著性差异(P>0.05)。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以断层扫描进行多方位检查是可行性非常高的一种诊断方式。MRI检查是前列腺癌的局部分期诊断的主要诊断方式,由于MRI检查在软组织的分辨率方面较好,所以对前列腺包膜显示影像学效果最佳。在T2加权成像上,MRI对围组织和病灶组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信号。前者表现为高强度信号,后者表现为低信号。因此,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不论是对肿瘤和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还是对精囊产生浸润的患者,显像效果最佳。为了鉴别前列腺良性病变,除了MRI检查外,MR扫描技术和形态学也应联合应用。A期或B期的前列腺癌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行平扫或是增强扫描诊断的难点在于CT征象显示体积的增大、密度不变以及边界模糊。随着前列腺癌病情的加重,当患者处于C期或D期阶段时,以平扫或增强扫描,CT征象显示其正常形态消失、体积较大的分叶块肿块、周围的脂肪层消失,边界未见模糊,这大大的降低了检测难度。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针对前列腺癌,CT和MRI检查是可行性高的一种检测手段。经病理检测后,在前列腺癌的A期或B期(早期)检查中,MRI检查优势明显,检测准确率较高,在前列腺癌的C期或D期, CT和MRI检查无明显差距。因此,通过掌握两种检测在前列腺癌不同时期检测率,有利于降低前列腺癌检测的误诊率。
参考文献:
[1]王曙初,许海.CT和MRI在卵巢癌定性、分期、侵袭和转移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08(01):84-87.
[2]刘兴宇,聂永康.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07):1080-1082.
[3]赖新波.CT和MRI在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08):1502-150.
论文作者:邹金钊,周明涛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前列腺癌论文; 患者论文; 准确率论文; 前列腺论文; 价值论文; 癌肿论文; 征象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