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思潮_哲学论文

论哲学思潮_哲学论文

哲学走向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哲学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要走向文明社会,整个人类社会都要向现代化方向前进,人类文明的精髓——哲学走向现代化就是确定无疑的。但是,一提到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却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一是反传统;二是赶时髦。但我们不能因为容易产生误解就回避哲学走向现代化这个实际上回避不了的问题。

作为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工作的人来说,我们应该对哲学教学的历程作出反思:我们向往50、60年代哲学讲坛的辉煌,那是在社会制度处于翻天履地的大变动之后,整个社会处在新生活的激荡和革命热情涌动的氛围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全国人民来说是共同信仰和学习的革命理论,在哲学教学中革命热情和理论思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哲学理论表现出一种空前的时代繁荣。往后,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性终结和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极左思想影响下的哲学讲坛和哲学理论似乎日益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真理标准大讨论”一时之间风靡全国,哲学理论和教学在“解放思想”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之后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却未能带来哲学本身的发展,哲学渐渐远离社会生活,理论逐步落后于实践,这不能不说是哲学出现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误导下,哲学出现庸俗化的苗头,再加上哲学理论的某种僵化和教条化,就使得哲学教学难免出现肤浅和乏味的状况。在高校哲学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教材的编写几乎都是千人一面,理论框架固定不变,知识相对老化。现代大学生对理论缺少兴趣,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我们提供给青年人的理论武器,对现实社会的剖析、论证缺乏理论的力量和时代的激情。那么哲学自身要不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并怎样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走向现代化呢?对此笔者试图设置论题加以论述,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并就教于哲学界同仁。

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对哲学走向现代化既提出了新的挑战,又提供了新的发展条件和契机。现实社会生活和实践对哲学走向现代化既提出了新的课题,又提供了新的发展源泉和动力。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出发,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的最新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已经提出哲学如何吸取各门具体科学的成果而使自身获得发展的问题。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写道:“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而自从历史也被唯物主义地解释的时候起,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①]这表明,哲学不仅要用各门具体科学的新发现来补充自己、发展自己,而且还要以自身的发展来指导和推动各门具体科学和社会实践,并在这种指导和推动中使自然不断获得更新的发展。这样,哲学就会出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繁荣,就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实现其自身的现代化。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从旧哲学的终结到新哲学的兴起,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走的是这样一条发展道路;在当代,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要走向现代化,也要走这样一条发展道路。由此,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分析当代哲学的走向。

首先,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要从当代自然科学的成果中吸取养料,在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中寻求新的观点、方法和带普遍意义的原则。

自然科学曾经对近代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产生过重大的推动作用。近代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发现,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自然科学发展到当代,至少有四次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性突破:一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引发的物理学革命;二是生物遗传基因及其在生命系统中的决定作用的发现,使人可以改变某些生命的性状,甚至创造新的物种;三是系统科学的十几个学科的诞生,如控制论、信息论、协同学、耗散结构论等,拓宽了科学研究的视野,为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四是新的宇宙演化理论的提出,为万物起源、演化学说提供了新的假说。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和成果,无疑为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这些新的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几乎在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以强烈的冲击。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应当积极地、开放地面对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巨大成就,一方面应从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理论形态中提炼和总结出新的哲学观点,另一方面又要概括和借用当代自然科学学科研究中带普遍意义的方法和原则,将其提升为新的哲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应当研究和关注当代自然科学的学科发展,研究和关注其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从哲学的高度去概括和总结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超循环论、突变论等学科研究的理论成果,形成新的哲学观点。以往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曾对系统论作过哲学的阐发,将其总结概括成哲学理论体系中的“系统观点”。用系统观点去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可以充实和补充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中的诸多研究环节,从而使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得到新的发展;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高度去阐发系统观点,则可以创造出新的系统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和理论框架,使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现代科学理论思辩的形式而走向现代化。除此之外,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还可以从控制、信息、熵、协同、超循环、突变、分形、动态、中介等理论形式中,寻求新的哲学观点,发展出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辩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应当研究和关注当代自然科学每一次重大发现中所蕴含的革命性意义,并从每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突破中总结出带创新性和普遍性的原则及方法,用以更新和改造旧的哲学思辩模式、方法和工具。近代以来,物理学研究中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具有方法论性质的革命意义。用牛顿力学的方法论看问题,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变化都是线性的,决定论的,只要系统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给定了,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推知它的过去和未来的行为和状态。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给哲学提供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主要就是这种线性的决定论的自然观和方法论。20世纪量子力学理论的提出,带来了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又一次革命性突破。量子力学理论认为:世界上除少量的决定性现象之外,大量存在的是随机性现象,即不确定现象,它遵循的是统计规律。混沌学也认为,宇宙中广泛存在混沌现象,它们遵循非线性的复杂的混沌规律。这就表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通常都是非线性和非决定论的,事物的发展具有多个生长点和多种可能性,其发展模式和目标可以通过主体性参与而加以选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线性因果决定论,这是对的,也未过时,但固守这一生长和发展模式就不足取。当代生物学可以改变这种线性的决定论的生长模式而造福于人类。我国生物学研究发现,鱼类在-10~-15℃不会冻死,因而把鱼类的抗寒基因移植到小麦之中,结果培育出耐寒麦种,大大提高了小麦产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过量子力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和重大突破之后,20世纪的物理学和自然科学为哲学提供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基本上是一种多元发展和主体性选择的自然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可以从这样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中,进而从当代自然科学的每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中,总结、概括和提升出一般的、带普遍意义的原则、方法和思维工具来。

其次,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要从当代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现实出发,在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重大问题中寻找新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哲学虽然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思辩性的理论形式,但它仍然担负着指导现实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指导现实的人的活动及现实人生的社会功能。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用以区别于旧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社会实践性,它强调自己的理论是用来改造世界、变革社会的。因此,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生命活力根植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土壤之中,离开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不研究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就会失去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生命意义,就会丧失其改造世界、变革社会的立足点。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要以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人们共同关切的根本问题为自己研究的新的立足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和物质财富生产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却在某种程度上又造成和引起了科学理性主义思潮的泛滥,而导致人类精神的普遍失落。这种以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为主要特征的思潮,以新的哲学形式和流派的面目出现,极力反对传统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取消传统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人类价值思想,将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人类哲学贬低和简单化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和科学理论的表达形式,其结果必然导致哲学和人类思想的贫困,造成人们对科学的盲目遵从及对社会物质财富的过分依赖。20世纪中、后期,由于科学理性主义自身的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惨痛教训,以及战后的冷战、核威胁和自然生态的失衡给人类生活蒙上的巨大阴影,人们才猛然回首,顿时感到人类自身的人文精神在逐渐丧失,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也正在失却。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宇,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②]因此,在人们普遍具有一种精神失落的忧患意识而深切关注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应当研究和解决这一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这个人们普遍关怀的社会问题为哲学研究的新的立足点,建构一种新的充满信仰与理性精神的哲学思辩形式,为人类建设出一个安定、详和、充实的用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来。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要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现实社会问题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换型,社会生活日益纷繁复杂,社会实践更加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反映和表现出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和越来越明显化。一方面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繁荣昌盛,另一方面却又出现某种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而削弱了人类思想智慧的灵光,复活和膨胀了人的的原始野性;一方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向上地前进和发展,另一方面却又出现某些迷信和愚昧势力的抬头,等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一正一反错踪迷离,没有哲学思想的浸润和指引,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失范,人们的精神失衡就会加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要研究和解决这些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并以此作为自身走向现代化的契机和突破口。

再次,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要着眼于当代人类思想发展的大趋势,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合流与整体化发展势头中发挥其整合功能,寻求新的生长点。

哲学要走向现代化,这不仅是关系到当代哲学自身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在其整体化发展过程中对哲学提出的一种要求与期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在当代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合流和整体化发展趋势,究其极源,在于其三大学科内部尤其是它们的自然观、社会观和人文观以及方法论本身具有越来越多的相似性和互渗、互补性。当代科学研究及人文学研究的实践已经表明: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仅是学科求得发展的一种历史趋势,而且是学科发展本身不可或缺的条件。马克思在1844年曾对未来科学的发展作过如下预测:“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③]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科学研究专门化程度加深的过程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的相互渗透中实现的,只是这种专门化过程将在统一的科学和理论的范围之内进行。事实上,马克思所作的天才预言,也为一些杰出的自然科学家所认同。“量子假说”的创始人德国物理学家M·普朗克曾经指出:“科学乃是统一的整体。将科学划分为若干不同领域,这与其说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还不如说是由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造成的。其实,从物理学和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直到社会科学,这中间存在着连续不断的环节。这些环节无论在哪一处都不可能被扯断,难道非得人为地把它们隔裂开来”[④]。英国科学家、科学学的奠基人J·D·贝尔纳也认为,现代科学发展的潮流是,经济学、技术科学、各门自然科学同各门社会科学正在合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整体。从学术、理论的深层次来看问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的合流和整体化发展是当代人类思想发展的大趋势。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可以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的整体化发展趋势中,为自己寻找到新的发展的生长点。近代科学和哲学演变的历程,生动地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能够在哲学与科学的分化和整合的过程中形成自身,乃至发展、壮大自身。近代科学是从古代哲学母腹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学科林立、分门别类的庞大的知识体系,它经历了一个由整体猜测到分门别类再到辩证综合的演变过程,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逻辑。其学科分门别类地专门化发展程度越高,科学体系的总体化联系和综合的趋向也就显现得更强烈。在近代,旧哲学不能从科学的这种分化与整合的演进中吸取养料而发展自身,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才能把各个分门别类的科学学科相互联系地交织成一幅巨大的科学“画面”,并在这种相互联系的交织中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辩体系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正是在近代科学和哲学的这种分化与整合中生长、壮大的。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向也表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可以在未来的人类思想发展、演进中找到自己的新的长生点。本世纪中、后期,当代哲学发展的趋向是两大思潮的合流,即科学主义思潮与人本主义思潮的合流,这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整体化发展趋势在当代哲学发展中的反映。这两大思潮的合流,派生和繁衍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流派中的众多的林林总总的小哲学派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代哲学的发展。两大思潮合流,必定会给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新的生长点和新的生长条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也一定能发挥自身辩证综合的哲学优势,在两大思潮合流中吸取新的营养,使自身走向现代化。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可以对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的自然观、社会观、人文观和方法论进行辩证综合,从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本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的合流,自然科学的自然观提供给当代哲学的多元发展与主体性选择的观点和方法,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的社会观、人文观及方法论所认同。在这样的条件和背景之下,我们来批判性地思考和探讨当今我国哲学界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和高扬人的主体性等诸种哲学课题,不是更富有建设性和更具开创意义吗?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4页。

②黑格尔:《逻辑学》上册,第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128页。

④M·普朗克:《世界物理图景的一致》,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3卷,第4页。

标签:;  ;  ;  ;  ;  ;  ;  ;  ;  

论哲学思潮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