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快发展论文,循环经济论文,建设节约型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夏天,经常出入中央国家机关办事的人们会发现,往日开得让人感觉穿长袖衬衫都有点冷的空调,如今的温度凉爽适宜。“夏季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中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下发的通知里,出现了这样的明确规定。
中央国家机关的带头表率行动,发出了这样一个鲜明信号:突破资源瓶颈,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突出要求,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党和政府已经把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缓解当前资源约束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抉择。
煤电油运全面紧张高消耗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从8%平台一举跃上9%平台,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上升期。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资源约束矛盾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预计2500万千瓦。6月中旬全国日均发电量超过去年最高水平,一半以上省级电网的用电最高负荷超过去年峰值,有18个省级电网出现了拉闸限电。主要能源价格涨幅惊人。6月份,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2.7%,原煤出厂价格上涨26.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对此评论说,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十分粗放,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消耗资源,而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低的国家,这种发展方式是不能持续长久的。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其中有10个省份严重缺水。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高,40%以上的石油、50%以上的铁矿石都依赖进口。
但与此同时,我国资源消耗量在世界的比重却相当大。我们消耗了世界31%的原煤、27%的钢铁、40%的水泥,创造出的GDP只占世界的4%。如此鲜明的数据对比,足以使我们从经济高速发展的盲目乐观中清醒地看到这其中潜藏的危机。尽管我们可以利用国外资源来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但还必须看到,大量进口海外资源,也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风险。全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进口需求不可能得到无限满足,大量进口还存在市场和价格风险、运输能力的制约和进口安全保障等问题。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迫在眉睫,而且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宏观调控遏制高耗能行业重点推进十项节能工程
当前资源瓶颈矛盾突出,相当大程度上是由高耗能行业的盲目扩张引发的。钢铁、水泥、电解铝这些行业的投资、产量和出口在前年和去年接连翻番,大大加剧了国内本以存在的资源短缺矛盾,成为本轮宏观调控的重点出击对象。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作用下,这种势头已经得到明显遏制,但业已形成的产能依然对能源供应产生巨大的压力。以非常典型的2004年头两个月的数据为例。在上年投资已接近翻番的情况下,钢铁行业投资又同比增长了172.6%,而水泥行业在建计划总投资增长了133%!
工业用电一直是我国电力消费的主力,而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一直是工业用电的主力。在高耗能行业迅速膨胀的推动下,2004年我国发电量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1.57倍,电力装机总容量超过英国、德国、法国三个国家的总和。但即便如此,全年有20多个省份拉闸限电。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总结2004年经济发展情况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源约束矛盾突出,高耗能工业太多是主要原因之一。”
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对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作了严格的控制。在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度发展的同时,国家强调了节约的重要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坚持节约优先,走一条跨越式节能的道路。为落实规划,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已经启动。通过实施这些工程,“十一五”期间将实现节约2.4亿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
根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到2020年,我国万元GDP能耗将从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1.54吨标准煤,形成节能能力为1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同期规划新增能源总产量的111%。
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资源瓶颈有出路
近一段时期,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类文件和宣传报道中,“循环经济”这个词频繁出现。虽然早在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就已经提出了这个概念,但循环经济一词在我国直到最近几年才为普通人所熟知。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目前,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已在四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模式,通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减少物料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二是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如著名的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个企业产生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在自身循环利用的同时,成为另一企业的能源和原料;三是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如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和日本的废旧电器、汽车、容器包装等回收利用体系;四是社会循环经济体系,如日本政府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形成,提出了到2010年要达到的三个方面的目标,包括资源投入产出率比2000年提高40%,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40%,废弃物最终处置量减少5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表示,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抓好五大环节建设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重点抓好循环经济的五大环节建设。
在资源开采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健全资源勘察开发准入条件,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
在资源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钢铁、电力、石化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机械制造企业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包装行业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冶金、煤炭、造纸、印染、皮革等重点行业的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建材、钢铁、电力等行业废弃物消纳功能,降低废弃物最终处置量。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支持汽车发动机等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
在社会消费环节,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到2010年,我国将力争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全国资源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显著削减,为初步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标签: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经济论文; 能源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