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我国继续教育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我国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续教育通常是指大学后成人的再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中的成人教育阶段的最高层次,继续教育相对于其他层次的教育而言具有更为明显的前瞻性和未来性。随着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即将加入WTO,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从对自然资源的竞争转向对人力资源的竞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从依赖自然资源和资金资源更多地转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继续教育的发展走势,研究入世给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入世后的中国教育,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面临一些变革。首先,加入WTO后,社会和个人的继续教育需求进一步增强。因为进入WTO是我国加强国际间联系与合作的重要桥梁,是我国经济纳入全球化发展轨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经济格局借助外力所进行的一次大调整。随着经济格局的调整,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继续教育能紧紧把握世界科技潮流。其次,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也必然影响教育体制结构的调整,因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进一步迫切。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因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从教育的边缘地带转入了教育的核心地带。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将带给继续教育无限的发展空间。
一、加入WTO给我国继续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
笔者认为,入世给继续教育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一)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教育不再是人的一生某一阶段的事,而是终身的事。任何人的一生从小到老都将是学生。李岗清副总理曾指出,大学教育不是终身教育,一般地说,大学只是为参加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打下一个经过学习和继续学习成为专家的基础。大学毕业生只是人才的“毛坯”。从“毛坯”到成品的过程则应依靠继续教育来完成。尤其是加入WTO后,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政府机关都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规则、国际标准的现代管理模式,新的经营理念、方法和技能都有待熟悉和学习。竞争的加剧,不进即退的压力,使更多的人重视继续教育,重视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继续教育逐渐从被动转向主动,并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人们将更多的追求多方位和高品位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内化为个人内在的需求。
(二)实施继续教育的主体(也即办学主体)将多元化、联合化
就外部而言,随着WTO的加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教育领域也将对外开放。面对中国这么庞大的教育市场,外国的教育机构蜂涌而至抢滩中国的教育市场,国际合作办学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内部而言,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育要社会化,社会要教育化,这是必然趋势。教育作为一个产业,继续教育又作为教育产业中的最大的市场,必然会吸引学校、科研院所、民间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一切有条件从事继续教育活动的组织加盟。各种形式的办学如:中外合资办学、高校企业合作办学等将纷纷出现。因此实施继续教育的主体将形成多元化、联合化的格局。这种联合办学的形式有助于优势互补,有助于各种形式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态势,竞争必然促进优胜劣汰,促进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政府、用人单位、学校的职能分工将更为明确
加入WTO,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影响教育体制结构的调整,建立灵活的办学机制,面向市场将不可避免。一切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和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将受到制约。政府、用人单位、学校的职能分工将明确化。政府对继续教育的推动作用,将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来实现。通过依法治教来推动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往政府机关对教育的行政干预,以及政府部门参与办学的不规范行为都将被摒弃。学校将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并成为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为此学校等一切办学机构均必须建立起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来参与国际与国内的竞争。另外由于市场机制的建立,育人与用人一体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育人的指导思想必须从用人出发,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用人则以育人为基础,用人所学,用人所长。
(四)继续教育的对象将更为广泛,规模趋于扩展化和国际化
随着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终身教育观念的确立,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为了适应多变的信息社会,接受继续教育的主体将从企业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并向纵深发展。继续教育的对象将不再局限于专业技术人员。过去五十年,人生的四分之一学习、发展,四分之一在运用知识。未来五十年,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和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因此需要提供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随着跨国银行、跨国公司、跨国人员入境的增多,继续教育的对象趋于全球化。并且继续教育的规模最终将大大超过基础教育的规模。
(五)继续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渐趋前沿化和国际化
由于入世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岗位流动更加频繁,而且中国的市场在与国际市场接轨过程中,职业准入标准的国际化,使继续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比重不断增加。旧的行业规范,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批熟悉国际事务的专家,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益分配中受益,这都将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追求生活的多样化,追求自我完善,以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需要,继续教育涵盖的内容更广。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也将成为继续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
(六)人才需求模式的变化导致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我国的继续教育完全开放,面向整个社会、面向成人,旨在使成人与不断变革和进步的社会息息相通。这就要求继续教育注重社会的即时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来适应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继续教育将更为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你讲我听的班级授课教学模式将受到挑战。继续教育更多的将结合工作、生活来进行。按需施教,以及个别化教学模式和采用即时学习、即时教学和在人工模拟环境里的教学将大行其道。
(七)继续教育手段、方法将不断更新
当代计算机科学和信息传输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突飞猛进的成果,国际互联网络已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也为改变面对面的单一教学方式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网络教育的产生,继续教育将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所有这些均为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宽阔的途径。继续教育的方法也因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以先进的电子通信和交互式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则是未来继续教育模式变革的重要方向。
(八)继续教育经费来源更为充足,继续教育与社会经济将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效应
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将使继续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变,社会向教育事业的投入渠道更加多样。投入教育的经费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将持续增长。诸如国家出资(政府投资)、单位出资、个人出资、社会集资(把教育作为产业的观念将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等形式纷纷涌现。
继续教育发展的经济环境因此得以改善。继续教育得益于经济发展,又将促进经济的发展。继续教育与社会经济将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效应。继续教育经济基础的改善,为有效的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提供了可能。
二、加入WTO给我国继续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入世给我国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压力。目前无论是教育的体制、师资、教学内容、手段等都还不能适应继续教育大规模发展的需要。
(一)国家(政府)对继续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远景规划
对于即将到来的继续教育需求高峰缺乏准备,国家、政府尚未根据我国的继续教育发展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对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正确引导。许多发达国家早在十年前就已进行规划。如美国前总统布什在1991年4月发布《美国2000年规划》,就以终身教育为主导思想,要求全体美国成年人回到学校去参加学习,把美国变成“学生之国”。克林顿上台后,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教育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全国掀起了返回学校热。日本也非常重视大学后的教育。各企业为了在经济竞争中取胜,竞相进行继续教育竞赛。
(二)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整体教育水平不高。作为高层次的继续教育起步较晚,尚处于阳春白雪阶段。目前社会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未到位,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尚待完善。凡此种种造成了国家对继续教育的投入有限,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经费等没有保障,因而继续教育的动力不足。全国虽有7个省市已颁布了继续教育法,但因约束机制尚未健全,有法不依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继续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对于办学质量,无论是对教的效果,还是学的效果都缺乏一套评价标准。据笔者了解,许多高研班根本就没有考核制度。对继续教育来说,教育评价是检验和保证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性环节。目前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继续教育的质量无法保证,它的质量控制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授课水平。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继续教育合理有序的竞争,刻不容缓。
(四)继续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手段滞后
继续教育的高层次性,决定了它的内容的超前性和未来性。但是据调查,目前继续教育内容陈旧,极少有适合自己特色的继续教育的教材,多数继续教育采用的是普通高校的教材,既无特色,又不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层次上也满足不了需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较为落后,大多数采用班级授课形式进行教学,上课满堂灌的现象较为普遍。多媒体教育手段、远程教育手段还远未得到广泛应用,这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与继续教育自身的高层次性极不适应,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继续教育师资建设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师资建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数量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继续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使接受继续教育的对象大大扩展,继续教育师资需求相应增长。质量上,继续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创新教育,鉴于教育对象的高水准,智能结构的高层次性,需要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还必须具有高超的授课艺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专家学者型的教师尚属稀缺资源,需求矛盾突出。数量的不足,尤其是高水平教师的欠缺,增加了开展继续教育的难度。因此培养一大批高水平、跨国别的继续教育教师队伍,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入WTO,需要培养一大批熟悉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熟悉国际工商管理专家来维护中国的利益。世贸组织成员国要求我国开放更多金融、保险、零售商业、航空和电信等领域,我国这些领域的人才还很匮乏。大量的国际合作项目需要设计,国际市场需要开发。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现有的师资现状提出了挑战。没有一流的师资,很难设想会有一流的继续教育。
三、应对措施
面对继续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以及随之而来的挑战和压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大力开展继续教育,笔者认为应着重解决五个问题:目标、动力、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手段的现代化、高水准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等问题。
首先,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对我国的继续教育作出统盘规划。制定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提出发展方向和目标,使继续教育工作早日步入正轨,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政府在制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社会共性和行业特性,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规划。
其次,加快立法步伐,早日实现依法治教。从世界发展的趋势和环境看,继续教育已成为发展最快的教育门类,它也是当今出现的教育先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鉴于它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国家应加快立法步伐,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奠定继续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的权利。、义务、条件、待遇、时间、经费明确化,从制度上确保各类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另外,政府应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没有经费的投入,继续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
再次,加强师资培养和教材建设。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有以下措施:一是请进来,吸引留学生,引进洋教授,引进国际上高、精、尖人才。二是送出去,通过国际人才交流渠道,进行跨国培训,让我们的教师到国际市场上去学习。三是通过对教师实施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现有师资水平。有了一流的师资,才会有一流的教材,一流的继续教育。
最后,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检验和保证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促进优胜劣汰。
入世在即,面对机遇,以积极的态度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建立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体系,开创我国继续教育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标签: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