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外用激素制剂的广泛使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的命名、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 皮炎、激素依赖性、诊疗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临床,疗效得到一定肯定。然而,面部长期使用激素和含有激素的化妆品会导致产生激素依赖性皮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于是对本病的认识日益受到关注。笔者现就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命名、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1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命名
国外学者根据皮炎的“现象”进行命名,如红色皮肤综合征(red skin syndrome)、玫瑰痤疮样类固醇皮炎( steroid dermatitis resembling rosacea)、类固醇玫瑰痤疮样皮炎( steroid- induced rosacea-like dermatitis),外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玫瑰痤疮样皮炎(topical corticosteroid-induced rosacea-like dermatitis,CIRD) [1-2]等。国内文献中曾出现口周皮炎、酒渣样皮炎、面部肤轻松皮炎、激素性皮炎、糖皮质激素戒断皮炎以及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多种诊断名称。“激素依赖性皮炎”含义是:糖皮质激素的滥用或药瘾而引起的躯体依赖,出现的戒断症状[3]。
2 发病机制
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何黎等[4]证实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经表皮水分流失增加;表皮增殖、分化受抑制;颗粒层内板层小体数量减少,表皮脂质分泌减少,患者皮肤屏障结构受到破坏。吴景良[5]等证实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皮损中全层G R-α均表达增高,G R-β仅在基底层有较少表达或者无表达;同时皮损局部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CD4+/ CD8+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Tsiskarishvili等[6]认为红斑期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导致局部血管持续舒张、血液瘀滞有关。聂磊等[7]对236例临床上诊断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行真菌学检查,其镜检阳性率13. 56%,培养阳性率17. 37%,所分离出的真菌分类符合面癣的真菌学分类特征。Bonnar等[8]报道,在激素诱导的酒渣鼻样皮损中,毛囊蠕形螨的密度显著增高,蠕形螨封闭毛囊皮脂腺出口,充当带菌者,引起炎症反应或变态反应。
3 临床表现
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制定的 “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治指南”,指出临床表现:1、皮肤变薄、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2、痤疮样皮炎: 粉刺、丘疹及脓疱;3、色素沉着;4、皮肤老化:皮肤干燥、脱屑、粗糙,甚至萎缩;5、毳毛增粗变长[9]。何黎[10]从激素依赖性皮炎皮损分布及其皮损特点进行临床分型,提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可分为五型: 皮炎型;玫瑰痤疮型;色素沉着型;毳毛增生型;混合型。谢红付等[11]根据激素依赖性皮炎皮损的临床特点,分为4种临床类型:酒渣鼻(玫瑰痤疮)样型;脂溢性皮炎样型;接触性皮炎样型;湿疹样型。Ljubojeviae S等[12]根据皮损发生部位将玫瑰痤疮样皮炎分为3型: 口周型;面部中央型;弥散型。
4 诊断
张磊[13]制定的标准是:1、有1个月以上外用激素病史;2、停用激素后2-10d,原有疾病或皮损复发或加重;3、主观症状包括瘙痒、灼热感、干皱感、疼痛;4、客观症状包括炎性丘疹或脓疱、红斑、潮红水肿、皮肤干燥、脱屑、毛孔粗大、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表皮萎缩。具有1、2两条且3、4中各1条以上者则可诊断为激素依赖性皮炎。
陆洪光[14]对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定义是:患者长期外用激素制剂导致皮肤对激素产生依赖,停药或应用过程中在外用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局部皮肤炎症反应。其诊断要点:1、长期外用激素的病史;2、外用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肿(少数可为脓疱)或有脱屑、皮肤菲薄、毛细血管扩张等改变;3、自觉灼热、灼痛或痒痛、紧绷感;4、遇热(阳光照射等)或使用刺激性药物或洗涤剂后加重;5、重新使用同类激素制剂或更强效制剂后皮损可得到减轻或暂时缓解;6、停用激素制剂遂复发;7、用该类激素制剂斑贴试验阴性。
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制定的“激素依赖性皮炎诊疗指南”:1、有外用激素软膏治疗原发疾病,使用含有激素的“美白、抗哀老、祛痘”护肤品史;2、局部皮肤出现2种(及以上)的典型皮损;3、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热、针刺、干燥感等自觉症状;4、停用上述制剂后皮损出现或加重,重复使用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但停用后再发;⑤排除引起类似皮损的其他疾病:如寻常痤疮、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及面部难辨认癣等[9]。
5 治疗
5.1 一般治疗
停用激素药物,进行心理治疗。告知患者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基本知识,同时注意清淡饮食,清水洗脸。
5.2 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使用保湿护肤剂对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地作用,起珏等[15]用含 1%青刺果油及10%马齿苋提取物的护肤品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1个月后,患者表皮含水量及皮脂含量增加,经表皮水分流失( 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 降低,说明该护肤品可有效修复激素依赖性皮炎受损的皮肤屏障。Eimer等[16]认为在使用外用药物治疗面部的同时, 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能够辅助恢复皮肤屏障功能、降低皮肤敏感性的医学保湿护肤品可取得满意疗效。
5.3抗炎、抗感染治疗
抗微生物治疗对激素依赖性皮炎有积极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表明,他克莫司可通过抑制早期淋巴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 T 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还可抑制皮肤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以及抑制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因此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17-1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刘晓冬[19]认为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皮肤病患者,治疗时要注意进行抗蠕形螨治疗,以促进该病痊愈,可给予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药物治疗。
5.4 物理治疗
冷喷治疗主要通过低温超导雾化能收缩面部血管、降低皮肤敏感性,同时能有效补充水分,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强脉冲光可破坏黑素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成纤维细胞,刺激胶原蛋白增生,导致血管逐渐闭塞、萎缩,胶原层增厚,从而达到美白皮肤、清除色素斑、消除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对患者受损皮肤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20]。目前,激光作为新一代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强脉冲光主要增加真皮乳头及真皮层树突状细胞表达热休克蛋白,减退真皮周围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抑制皮肤炎性反应。而595nm长脉冲燃料激光可改善面部丘疹、脓疱;1064nm Nd﹕YAG 激光治疗时产生的光热作用和光化学作用,使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重新排列并恢复正常皮肤的弹性,可改善皮肤萎缩变薄症状,有利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皮肤的修复[21]。
5.5 其他治疗,比如中医、中西结合等方法。
6 小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用激素的滥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判标准。
参考文献
[1]Rapaport MJ,Rapaport V. The red skin syndrome: corticosteroid addiction and withdrawal [J]. Expert Reu Dermatol,2006,11:547-561.
[2]Rathi SK,Kumrah L. Topical corticosteroid-induced rosacea-like dermatitis: a clinical study of 110 cases[J].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11,77:42–46.
[3]赵辨. 刍议“激素依赖性皮炎”[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1):708-709.
[4]起珏,顾华,何黎,等. 表皮蛋白质及板层小体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屏障变化的影响[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5(2):13-16.
[5]吴景良,纪华安,肖 尹,等.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皮损中激素受体α和β的表达及意义[J]. 天津医药,2009,37(6):479-481.
[6]Tsiskarishvili NV,Katsitadze A,Tsiskarishvili TS.New possibilities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s of rosacea[J].Georgian Medical News,2013,(214)23-28.
[7]聂磊,车付彬.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真菌学研究[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4(1): 29-30.
[8]Bonnar E,Eustace P,Powell FC.The Demodex mite population in rosacea[J]. Am Acad Dermatol,1993;28(3):443-448.
[9]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美容专业组.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治指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8(8): 549-550.
[10]何黎.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5,32(3):270-273.
[11]李吉,肖潇,谢红付.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一—种独立的疾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10):641-642.
[12] Ljubojeviae S,Basta-juzbasiae A,Lipozeneiae J. Steroid dermatitis resembling rosacea: aetiopathogenesis and tretment [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ol,2002,16(2): 121-126.
[13]张磊,王薇.黄金散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J].河北中医,2000,2(11):876.
[14]陆洪光.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研究进展[M].皮肤性病学,2006:17-22.
[15]起珏,庞勤,涂颖,等.含1%青刺果油、10%马齿苋提取物的护肤品对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恢复的临床观察[J].临床床皮肤科杂志,2012,41(2):119-121.
[16]Emer J,Waldorf H,Berson D.Botanicals and anti-inflammatories:natural ingredients for rosacea[J].Semin Cutan Med Surg,2011,30(3):148-155.
[17]马英,陈连军.普特彼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J].上海医药杂志,2010,31: 159-163.
[18]Sheu HM,Tai CL,Kuo KW,et al. Modulation of epidermal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 in patients after long-term topical corticosteroids[J]. J Derrnatol,1991,18(8): 454-464.
[19]刘晓冬. 探讨蠕形螨与面部脂溢性皮炎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相关性[J].中外健康文摘, 2013,10(21):91-92.
[20]Ross EV. Laser versus intense pulsed light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 dermatology [ J ] .Lasers Surg Med,2006,38(4): 261-72.
[21]朱紫婷.192例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分析及序贯治疗的临床观察[D].昆明医科大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学位).
论文作者:李府臣,王永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激素论文; 性皮炎论文; 皮肤论文; 面部论文; 皮炎论文; 痤疮论文; 皮肤科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