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进展论文_李银花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进展论文_李银花

(广西区茅桥中心医院二病区 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本文对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恐惧、悲观、罪恶感等进行分析,并探讨心理问题的护理进展。认为护理人员应当深化对于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的理解,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问题;护理对策;进展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损害为主要特征的免疫缺陷综合症。目前临床中针对艾滋病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只能够采取抗病毒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具有极高的病死率【1】。艾滋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不但对患者造成生理上的伤害,其心理、精神造成的创伤非常大,很多艾滋病人都存在抑郁、绝望等心理问题,对临床治疗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干预,促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1、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艾滋病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非常高,且原因复杂、表现多样。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艾滋病患者中47.4%的人存在轻度心理问题,而超过50%的患者存在中度或重度的心理问题【2】。主要表现有焦虑、恐惧、否认、悲观、绝望、怨恨、罪恶感、逃避等,本文就这些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1.1焦虑和恐惧

焦虑和恐惧是艾滋病患者中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已暴露的感染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暴露的患者,主要原因在于暴露已患艾滋病之后可能遭受到更多的歧视,被人们排斥。此外,很多患者被确诊之后由于缺乏对于疾病的正确认识,认为患上了“不治之症”,很快就要死亡。表现出高度的精神紧张与焦虑、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同时由于担心亲人和朋友不理解或者被抛弃,在焦虑和恐惧的基础上可能出现失眠、易怒。

1.2否认和逃避

很多患者在确诊之后不愿意面对现实,对医生的诊断结果持怀疑态度,或者不愿意承认与艾滋病相关的特殊病史,长此以往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对患者本身、家庭与社会都构成一定威胁。还有患者在确诊之后无法接受现实,或者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逃避的现象,或者消极拒绝治疗、或者厌世轻生等。

1.3怨恨和报复心理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其次则是静脉吸毒传播,但是还有一部分艾滋病患者则是由于输血或献血感染,患者非常无辜,认为整个社会都对不起自己,充满怨恨,对社会持有仇恨的态度,甚至出现冲动的行为【3】。有部分患者承受的逆反心理的影响,为了报复社会或他人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以求获得心理平衡,对社会稳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1.4罪恶感与忏悔

部分患者患病之后处于深度的罪恶感和忏悔中,或者是对于疾病产生罪恶感,或者是人为为家人或朋友带来羞耻而产生罪恶感,部分患者经过严重的思想斗争之后仍然后悔不已,不愿意参与社会交际、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部分人不再愿意接受性生活。

2、做好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需要面对的难题

要做好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需要面对的有两大障碍。首先是被歧视,当前社会,对艾滋病患者而言并造成生理上的痛苦之外,社会歧视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存在较大的歧视,造成很大一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检测、不敢公开身份,其就业、就医和上学等存在多方面的困难,甚至牵涉到亲属和朋友。有人说过,在艾滋病杀死病人之前,社会上的歧视已经毁掉他们【4-5】。面对社会带来的沉重压力,艾滋病患者容易产生报复心理与行为、不利于社会稳定。第二种则是侥幸和依赖现象,由于艾滋病需要终身治疗,患者需要主动并持久地用药才能够起到抗病毒效果【6】。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抱着侥幸或者是过度依赖的心理,极端渴望出现新的药物拯救自己。

3、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进展

3.1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临床研究发现,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确保一切护理措施落实的关键。护理人员在互换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艾滋病患者护理人员不应当以道德观衡量他们,而是基于医学的角度正确看待患者【7】,不歧视患者。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在日常工作中文明、热心,赢得患者的信任。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地倾听患者内心的感受,并给予适当的同情和鼓励,通过点头、手势和鼓励的眼神等达到心理支持的目的,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正性情感,使之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护理。

3.2矫正患者的认知偏差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交谈的过程中应了解其心理活动,找出患者针对疾病存在的认识偏差,通过健康教育纠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是解释性的交谈,让艾滋病患者充分了解到疾病的发生、发展知识,向其提供艾滋病治疗当前最新动态,通过真实可信的案例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开导,强调长期稳定的药物治疗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则是确保生命质量的关键【8-9】;第二则是鼓励性交谈,当患者表现出极度的失落、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帮助患者建立新的精神追求与支柱,减少轻生等行为的出现。第三则是劝导性交谈,当前艾滋病的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壮年成为主要发病群体。这一阶段的人们自尊心较强,在心理护理上需要更多的指导。针对青壮年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一定要强调患者个人存在的价值,证明患者的能力,不要使其感受到孤立无援、失去人生价值【10-11】。对育龄期患者而言,医护人员还要做好生活方式的指导,嘱咐其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切断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渠道。

3.3为患者保守秘密

为患者保密是护理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在护理过程中故事可以直接表达尊重患者隐私意愿,针对病情询问过程中有部分患者不愿意说的内容护理人员也不要过分追问,以免引发患者的反感【12】。在与艾滋病患者交流或者领取报告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应当回避其他人,单独与患者说明情况。如果患者不愿意告诉家属,护理人员同样应当尊重其意愿,不要大声说话。

3.4呼吁整个社会的帮助

对艾滋病患者而言,就是来自于家庭与社会的歧视,这也是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对于了解患者病情的家庭,护理人员积极与家属沟通、了解每一位成员的想法【13】,寻求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嘱咐其多关心及支持患者,不要让其感受到被抛弃。此外,还应当面向社会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打消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错误认知,减少歧视现象,社会宽容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艾滋病具有不治性和传染性【14-15】。一旦患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非常多。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应当正确了解患者的心态,向其提供针对性的安慰与健康指导,尽可能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减轻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治疗依从性低等问题,呼吁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多一点宽容,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具玲.社区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随访过程中的情志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330-331.

[2] 黎欢,李灵,张艳等.HIV/AIDS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6):739-741.

[3] 刘聪,翁守能,吴建瑜等.艾滋病诊疗中护总伦理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2):222-223.

[4] 林兆霞,李春梅.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确诊后心理体验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167-1170.

[5] 辛秀梅,热孜万?沙德尔,郭梅香等.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区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救助与社会支持现状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100-1103.

[6] 钟延旭,付燕,王宇明等.农村艾滋病患者心理和社交变化的纵向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0-81,84.

[7] 江艳,陈曦,贺健梅等.心理精神因素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123-126.

[8] 李惠平,谢惠娟,赖权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3):331-332.

[9] 潘彩芳,许日波,卢祥婵等.心理支持对艾滋病和结核双重感染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12):1103-1104.

[10] 徐艳,白春琴,范春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1):71-73.

[11] 覃琼芬,李志群.共情在老年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370.

[12] 郑兰花,林聪贤,杨建华等.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关爱[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5):675-676.

[13] 秦红英,郭瑞萍,陈爱民等.护理干预在晚期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791-792.

[14] 肖寒,张利霞,罗永燕等.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对检查依从性及CD+4T细胞计数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60-562.

[15] 冯琳惠.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综合护理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53-154.

论文作者:李银花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进展论文_李银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