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诵一天地 一稿一人生
——原创朗诵作品《和志虹》创作谈
张国琰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
摘 要: 朗诵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其将文本内容通过表达技巧转化为有声语言。如何在传情达意的基础上,把所朗诵的作品做到真正的“声情并茂”,并兼顾艺术性、观赏性及启迪性,这是有声语言爱好者和创作者应积极追求探索的研究方向。作为朗诵主体,每次朗诵完一部作品,犹如重获新生一般,正所谓:“一诵一天地,一稿一人生。”本文将以笔者参与创作的第二十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二等奖作品《和志虹》为例,从题材、声音、情感和表演等方面,简要分析舞台朗诵艺术的相关创作要领。
关键词: 舞台朗诵艺术;语音发声;情感;表演
1 朗诵艺术的定义
张颂先生在《诗歌朗诵》一书中,对朗诵作出了界定:“朗诵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再创作。以文字作品为依据,经过朗诵者的理解感受,然后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并以一定的语言技巧运用,使有声语言更准确、鲜明、生动。”[1]而“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2],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朗诵的定义。由此可见,朗诵艺术是以有声语言为基础,并与创作者的情感密切相关。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鲁景超教授认为:“朗诵剧在角色塑造方面讲求‘我就是’,而朗诵艺术中的朗诵者作为稿件的讲述者讲求的是‘我就在’。”[3]通过参与原创作品《和志虹》的创作,笔者认为,“我就是”和“我就在”二者之间并不冲突,甚至是相辅相成的。这样的角色定位,更有利于朗诵者从不同途径获得作品中多元化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诠释作品。
2 原创作品《和志虹》创作解读
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给广大参赛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展示自己的“舞台朗诵艺术”平台。所以,这对于朗诵者们的综合素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除去需要拥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
朗诵艺术是在朗读基础之上的升华,亦是有声语言立体化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着重要求朗诵者再度创造。一部优秀的舞台朗诵艺术作品是集“文字、音乐、造型、舞台背景及朗诵者的自我表现”等元素于一身的艺术载体,缺一不可。
2.1 以题材为切口
朗诵艺术是以文学作品为创作依据,优秀的文学作品会让读者在阅读原有文字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别样的意境,心生敬畏之情。而舞台朗诵艺术则能够让作者笔下的文字生动起来、形象起来、具体起来。
因此,朗诵作品在选择题材时理应追求“反映当下生活、凸显时代气息、挖掘深度思想”的准则,这样的主旋律题材作品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该作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75年出生的和志虹,是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姑娘,大学毕业后加入云南边防总队。2009年,在海地担任防暴队外交联络官的她,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优秀完成了各项工作。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了7.3级地震,正在维和的和志虹被压在了废墟内。2015年9月,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了在海地维和行动中殉职的女警察和志虹的一根羽毛的故事。”
从2018年第二十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公告中得知,本届大会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以“新时代,再出发”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笔者在选择题材时立足于脚下求学的这片土地,即拥有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民族大省——七彩云南。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中,从朋友口中得知了昆明维和女烈士和志虹的英勇事迹。沧海横流,在历史长河中,和志虹兴许只是一个小人物,但小人物也可以有大情怀。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第一时间先后与和志虹的丈夫郑涛以及和志虹先前的工作单位云南边防武警总队取得联系,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创作出了叙事类文学作品《和志虹》。
2.2 以声音为介质
朗诵艺术是具有创造性的有声语言表达,其表达效果主要依托朗诵者的声音,以声音为媒介向观众传达作者以及朗诵者自身要表达的情感。而这种有声语言区别于我们生活当中的语言,它具有极强的韵律美。韵律美,就是“语音发声要标准规范、音色要圆润饱满”。若想达到这样的要求,朗诵者就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夯实专业基本功是重中之重。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将“发声”和“语音”有机结合起来。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就口腔、气息、共鸣及声音调整的基本技巧与方法进行训练。比如:在纠正与训练元音及声、韵、调等语音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口腔静态控制,即“提颧肌、开牙关、挺软腭、松下巴”,使发声课当中的“提、打、挺、松”有意识地贯穿在语音训练过程当中[4]。基本功的训练就如同在建楼房之前所打的地基,地基打得越扎实,楼房才可以盖得更高。
笔者在和搭档进行作品《和志虹》的排练时,清晰地发现我们自身基本功方面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如软腭不挺、唇形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字音的规范、饱满程度。就唇形控制不到位来说,这一问题便严重影响了声音的集中性以及唇形的美感。
在女生读到“云云,你长大了,阿妈要带你去爬玉龙雪山,那山高耸入云……”这段时,当时情境中的云云不到两岁,正逢和志虹离家出国之际。我们设计排练了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作为母亲的她弯下腰,双手去抱起孩子……”不少看过该作品的观众都表示,看到这一段表演时,不禁潸然泪下了。
朗诵者要做到真正的“以情带声”,自己首先要能“获得情感”。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础上,应充分理解文本内容,深度挖掘思想内涵。这就要求朗诵者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将自己捕捉和感悟到的情感记忆,甚至是真实体验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收放自如地传达给观众。
2.3 以情感为支撑
朗诵艺术的创作不能只停留在文本内容的表层,单纯依靠相关表达技巧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是远远不够的。
艾考夫(1846-1935)出生在法国“蔚蓝海岸”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叫“Villeneuve Loubet”的村子。他的父亲是一个铁匠,但他从小却喜欢绘画。可是,这个兴趣很快被他祖母烹制的一手家乡菜给转移了。他小时候在厨房玩耍,祖母在那里刀俎,动辄指使他打个零杂。逐渐地,他就能做细活儿了,成为祖母的得力帮手。后来,他叔叔在巴黎开了一家餐馆,他去那里帮厨。叔叔有意将这个侄子培养成厨师,就让他给聘来的大厨当助手。几年下来,他做的菜竟比大厨还好。1876年,他被著名的红磨坊聘为主厨;1884年,他又出任最豪华的蒙地卡罗大饭店主厨。
“跨区域”协调是四大区域战略最明显的特征,即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构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它有利于推动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极大地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率。
在排练作品《和志虹》之初,笔者和搭档翻阅且观看了大量与和志虹有关的文献资料、新闻报道以及专题纪录片等。对作品主人公和志虹的人物性格、工作状态、家庭情况等方面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为我们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需要明确的是,朗诵者作为创作的主体,在拿到作品文本时,首先应积极地去“获得情感”,其次才是通过声音的塑造,把自己的创作也放到和文本作者一样的创作起始点,兴许更能够将作品诠释得淋漓尽致。此外,朗诵者在朗诵的过程中应该集中注意力,将“情感”和“情绪”区别开来,既能传递真实的情感,又能控制好自己情绪。因此,获得情感和传递情感对于创作主体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创作任务。
2.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建议参照自治区外部分旅游区(开发区)和南宁高新区管委的模式,允许涠管委、涠洲镇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探索实行全员聘任制。除涠管委领导班子成员和涠洲镇领导班子正职外,其他所有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按岗履职,按岗设酬。原在编人员实行身份挂档(挂档期间正常办理晋升职务、年度考核和工资调档,调动时仍按原身份进行)。
2.4 以表演为辅助
“朗诵是朗读循着文艺表演方向生发出的艺术形式。”这是张颂老师在《朗读学》一书中提到的[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朗诵艺术与表演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二者都是以文字作为载体,且都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为了让作品在舞台上有更为全面的展现,也为了能满足观众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需求,我们根据所朗诵的作品以及二人自身的形象气质,对自己的着装方面提出了要求,要身着和作品风格、人物形象相符合的服饰搭配。比如:女生在作品中充当的是主人公和志虹一角,她身着维和制服、头戴蓝盔;而笔者在作品中充当和志虹的丈夫郑涛以及旁白,因丈夫郑涛是银行职员,所以选择身着衬衣、西裤和一条领带,这样的着装搭配形象贴切且正式稳重。
2.4.1 戏剧表演之肢体动作
此外,笔者在作品中诠释了两种声音状态,一位是和志虹的丈夫郑涛,另一位是旁白。为了能更好地区别二者的声音状态,笔者在用声方法上也作出了一些改变。同时,语言表达的重点是应当做好合理、真实的情感转换。
这样的肢体动作设计,让朗诵者和观众之间有了情感上的互动,也有力地推动了笔者和搭档的交流,使表演更加真实、自然且画面感十足。
2.4.2 戏剧表演之人物造型
在作品《和志虹》排练中期,为了让作品更具有观赏价值,我们将戏剧表演的肢体动作、人物造型以及观演关系融入到了朗诵当中。
2.4.3 戏剧表演之观演关系
朗诵艺术和表演艺术都是以文字为依据的,二者把文字通过表达技巧转换为有声语言传递给观众。朗诵者和演员在观众面前的每一次表演,都是与观众的一次交流。同时,也是创作主体接受观众检验和收获反馈的好机会。创作主体可以根据观众观看演出后的评价和反映,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更改。在作品《和志虹》排练成形后,我们邀请了不同工作岗位的人群进行了观看并提出建议。这对作品艺术水准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5.al2=DFS(T,albc);//对概念语义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找到b在c中的访问水平对应的敏感词汇;
笔者认为,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当下学界常见的一种现象了,各艺术学科在恪守本专业艺术属性的基础上,互相学习、相互交融也值得提倡。除这些之外,配乐、灯光、舞美等多种元素对一部优秀朗诵艺术作品的呈现都尤为重要。这些多元化的艺术元素相互融合在一起,必定会摩擦出不一样的艺术火花。
《钱塘江幻想曲》谱写于1934年,彼时李树化到杭州工作已经六年,他已成了一个杭州人,以主人翁的态度,热情谱写、热烈歌唱了西湖和钱塘等名水圣湖,用音乐来刻画祖国山水之壮丽和可爱。淼淼西湖,浩浩钱塘,曲院风荷,柳浪闻莺,都是他获得创作灵感的源泉,音乐既表现了西方人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怀,也有中国文人吟赏山水、咏叹人生的胸襟。(待续)
3 结语
“声”与“情”是朗诵艺术的基石。要达到文本内容、艺术形式和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有机统一,需要我们朗诵主体动真情、动真格。“表演”元素作为辅助,也必不可少。比赛给我们带来的不单只是荣耀,更重要的是专业素养的提升、视野的开阔。笔者认为,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朗诵主体才能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一诵一天地,一稿一人生。真正投入其中,深刻挖掘作品内涵,才能创作出集艺术性、观赏性和启迪性于一体的优秀朗诵艺术作品。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是联合国在2005年对小额信贷进行宣传时提出的。小额信贷,主要为满足社会群体和各阶层的金融需求,并通过可负担的成本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比较广泛,不仅包括中小企业,而且还有农民、城镇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
在他致富的道路上,付江录从没忘记自己最初创业时的艰难,更没有忘记玉素甫大叔对他的资助。从此付江录把这至真至纯的爱,带到了他的工作生活中,成为他一路献爱帮扶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79.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4.
[3]鲁景超.让朗读丰富我们的人生[J].现代传播,2010(9):132-133.
[4]胡黎娜.协作学习理论在《播音发声》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56-57.
[5]张颂.朗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标签:舞台朗诵艺术论文; 语音发声论文; 情感论文; 表演论文;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