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若干问题的认识_市场经济论文

对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若干问题的认识_市场经济论文

对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几个问题的理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宏观调控论文,市场机制论文,现代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人类经过几百年时间,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已不是18、19世纪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已是市场经济一个内在的组成部分。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创造的共同成果。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是对立统一关系。二者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相辅相成,使各自的局限性得到相互弥补,并使各自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尤为重要。但它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计划经济的管理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呼唤着建立新型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机制。

一、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认识一个事物总是有个过程,人类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是这样。人类认识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联系在一块。在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英国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斯密,针对封建社会对经济发展的束缚,论证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地追逐个人利益的自由放任思想。提出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让市场自由发展,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不应当干预经济,只能充当个人财产和国家安全的“守夜人”。斯密认为市场经济是万能的。所以,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市场经济主要靠市场机制单方面作用来配置资源。但这儿必须指出,斯密所描述的自由市场经济,有几个假设前提:第一,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或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即有数量极多的小规模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是单一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买者和卖者完全掌握着产品和价格信息等。第二,在自由市场上,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均由市场机制来决定。第三,在自由市场上,政府对市场价格不产生任何影响。但还应指出,以上所假设的前提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充分存在的,它只是一种理论抽象。斯密所说的政府只能充当个人财产和国家安全的“守夜人”,这儿讲的“守夜人”正如马克思指出,“安全是市民社会的最高社会概念,是警察的概念;按照这个概念,整个社会的存在都是为了保证它的每个成员的人身、权利和财产不受侵犯”[①]。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提高,市场经济本身的局限性,即“市场失灵”越来越严重,突出表现在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经济危机导致了经济生活的失衡和混乱,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说明市场经济,单靠市场机制单方面配置资源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这部巨著中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占有方式的矛盾。在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作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是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特征,但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不意味着取消竞争,而是垄断与竞争并存。现实存在的只是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市场经济,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受到了某种限制。其表现:第一,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即参与竞争的主要是规模巨大的少数垄断企业;垄断企业可利用垄断价格控制部分或整个市场;垄断企业既可以达到默契协议,又可以组成垄断资本集团;垄断企业生产的产品多种多样,交易额大的惊人等。第二,国家干预为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外部条件。即国家为垄断资本的长期资本积累,制定各项立法和经济政策;国家为垄断资本抢占国际市场提供帮助;国家通过军事定货和科研经费等方面,对垄断资本予以支持;国家参与铁路、公路、港口等公共工程基础设施的修建;国家通过反垄断法,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等。但这儿也应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尽管国家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干预和调节,但国家干预和调节还只是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提供外部保障条件,尚未形成一种内在的调节机制,这种垄断与竞争并存的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并不能实现国民经济整体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占有方式固有矛盾的加深,爆发了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史上一场大的灾难,但也只有经过这场大的灾难,才从根本上打破了市场经济万能的神话。斯密和传统经济学所谓的自由放任以及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与政策宣告破产。为了把经济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拯救出来,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人们所熟悉的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就是规模巨大的多方面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活动。如为工商企业提供大量的贷款和津贴、兴办大量公共工程建设、设立全国工业复兴总署和农业调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机构。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根据:凯恩斯在对传统经济学认为单纯依赖市场调节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理论进行批判的同时,认为只有从总体上加强国家调节,建立国家干预经济机制,使国家干预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才能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实现平衡。后凯恩斯学派把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与传统的经济学的一些论点综合起来构成了一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经济的理论体系。

战后,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不仅从外部干预经济活动,而且以“总资本家”的身份直接参与了社会再生产。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即宏观调控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国家掌握了庞大的垄断资本,成了最大的资本所有者。说明国家的调节和干预已有了物质基础。第二,国家建立了一套财政、税收、货币、金融等经济制度。说明国家调节和干预的制度化。第三,国家建立一整套相对稳定的经济调节机制。说明国家调节和干预的经常化。第四,国家由短期调节转向中长期计划调节,经济计划的实施往往不具有指令性,而通过各项经济政策来实现。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经常化又迈进了新的一步。第五,国际协调的加强,是国家干预经济经常化的又一个重要标志。第六,国家对经济干预与调节的手段变化,把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把经济立法和经济政策结合起来。说明国家调节的稳定性。今天的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都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发展。哪个学派的调控手段高明,它就能使经济发展更快。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资源的配置,从整体上说都是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两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为特点的。

国家的干预和调节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要求,同时对经济的适应和发展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如战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周期性经济危机也得到一定缓和,资本主义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有了空前提高,等等。过去有种观点曾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国家干预经济是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资本主义利润,这种认识已不全面。当代资本主义随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的形成和发展,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克服。当代资本主义当然竭力保证垄断组织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但不只如此,国家追求的目标,还有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进而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

所以,现代市场经济已不是18、19世纪的市场经济,国家干预和调节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如果从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初期的自由市场经济主要靠市场机制单方面配置资源,到现代市场经济,既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把国家干预和调节的宏观调控作为市场经济一个内在的组成部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也经过几百年时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创造的共同成果,是一种前进、一种进步。社会化大生产既可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类对市场机制的认识过程,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二、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是对立统一关系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即“看不见的手”,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率高的行业和部门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相比之下,传统的计划经济是用计划配置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配置排斥了物质选择,统管排斥了竞争,因而有限的资源往往轮不到效率高的行业和部门。这是讲市场机制的“利”。但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市场机制的弊,就是它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就是它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即“市场失灵”。主要有:第一,不能保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第二,不能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第三,不能保证企业对远期经济目标的关心。第四,不能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五,不能正确引导生态环境的平衡,解决环境污染。第六,无法承担社会公共职能等等。“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是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调节方式和调节过程,存在自身弱点和消极方面,不能顺利地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资源合理配置的某种阻力。市场机制本身的这些局限性,就使市场经济不能正常运行和发展而必然陷入盲目性的混乱之中。“利”和“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伴随的,人类只能是取其“利”而舍弃“弊”。市场机制本身的这些局限性要靠一只“看得见的手”靠国家的调节和干预即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弥补。所以宏观调控就是取市场机制的“利”而舍弃“弊”,为弥补市场机制的局限性而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与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现代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但宏观调控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是对市场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其效果往往打了折扣。同时,国家干预和调节产生的作用也不是无限的,如果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方面相一致,它就可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如果与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不一致,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的这些自身不能克服的局限性,也需市场机制来弥补。因此,现代市场经济要达到稳定增长和正常运行,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二是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政府的宏观调控实际上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内在要求。

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是对立统一关系,二者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使二者的局限性得到相互弥补,并使各自长处得到充分发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及其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计划经济管理的本质区别

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也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内在要求所决定。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而绝不是那种让市场自由运行、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具体来说:第一,从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和我国当前的特点分析。市场机制要能充分发挥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需要一系列基本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形成以价格为核心的各种真实准确的市场信号;形成包括一般商品市场和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的完整的市场体系;企业作为商品生产的经营者的实际地位确立;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法制体系要健全;形成总供给与总需要大致平衡的市场状态,等等。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许多方面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上述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这都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创造条件。实践也证明,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如果对市场采取完全自由放任的态度就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而只会导致市场混乱,使社会经济运行走向无序甚至崩溃。第二,从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分析。经济比较落后,各项事业都要发展,资金相对不足。我国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结构调整和升级任务极其繁重。而国际上高技术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正兴起新的高潮。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发挥“后起效应”,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发展新技术的步伐。单靠市场调节时间长、见效慢、成本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以及经济发展中,质量、效益、速度有一系列矛盾要妥善解决,这都是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第三,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体。它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实现而不是违背某些基本的社会制度目标,如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等。很明显,单纯的市场调节不可能自发地实现这些基本的社会制度目标。所以宏观调控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经济管理职能也是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的体现。没有有效的宏观调控,不可能有成功的改革,也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正确运用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绝不能再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经济管理的老观念,对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为此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计划经济管理的本质区别。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第一,从调控和管理性质上分析。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的性质主要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本身在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相反,只有在市场机制自身比较充分地发挥出调节作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增强,让价值规律真正发挥出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方有可能形成真正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正确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计划经济的管理的性质是微观化的管理,它是把宏观经济目标作层层分解的方式加以微观化,直接组织和干预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部微观经济活动。第二,从调控和管理的模式上分析。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间接调控。所谓间接调控,是指政策部门不再直接管理或干预以企业为主体的各微观经济单位的日常决策和经济活动,而主要是依靠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贯彻,依靠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和参数的控制,通过对各微观经济主体决策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的施加影响,来控制和引导各微观经济单位的决策和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使之符合于国家一定时期内所确定的社会发展目标。它的特点是政企职责分开,以企业为主体的各微观经济单位拥有自主权。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经济管理是直接调控。所谓直接调控,是指政府部门去直接组织、确定和干预以企业为主体的各微观经济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对各微观经济主体和各种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管理和干预,来达到对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过程的调节和控制,以实现国家确定的社会发展目标。它的特点是,政企职责不分,以企业为主体的各微观经济单位没有自主权,成了政府的附属物。第三,从调控和管理的对象分析。市场经济的调控对象是市场,国家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对市场是帮而不代。国家职责是搞规化、协调、监督和服务。通俗讲法,在市场经济中国家的主要职责是划定比赛范围,制定比赛规则,并且执行裁判员的职责,但不直接参加比赛。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经济管理的对象是企业,以实物控制为主,以计划代替市场,以政府代替企业。国家的职责是指标、分项目、分钱物,对企业的供产销、人财物实行直接管理。第四,从调控和管理的手段上分析。市场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计划手段、法制手段和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经济的管理手段主要是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与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39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对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若干问题的认识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