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医院新生儿科
【摘 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PICC血栓堵管患儿行小剂量尿激酶等量置换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新生儿PICC血栓堵管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住院病床号码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行肝素钠进行疏通,实验组患儿行小剂量尿激酶等量置换法进行疏通,观察并较两组PICC血栓堵管的疏通成功几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疏通成功率37例(100%)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81.08%),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实验组发生并发症几率2例(5.40%)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9.7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在疏通新生儿PICC血栓堵管的过程中行小剂量尿激酶等量置换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ICC血栓堵管的疏通成功率,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小剂量;尿激酶等量置换法;新生儿;PICC血栓堵管
PICC作为一种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能够长时间、广泛的应用于危重疾病、慢性病患者以及肿瘤化疗的治疗过程中,直接将各种药物输送到患者的中心静脉处,加快药效的发挥速度和作用,有效防止药物渗液和对外周血管的损伤[1]。近几年来,经过临床研究显示,导管感染以及堵塞的发生几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和整体计划。因此,给予小剂量尿激酶等量置换法,对于新生儿的PICC血栓堵管的疏通效果十分显著[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新生儿PICC血栓堵管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住院病床号码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为38周~41周,平均年龄(39.7±1.2)周,住院时间为5d~22d,平均住院时间为(22.88±0.56)d;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为39周~42周,平均年龄(40.5±1.8)周,住院时间为7d~26d,平均住院时间为(23.45±1.13)d。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可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肝素钠进行疏通。对照组使用1u mL-1肝素钠疏通堵管方法。
实验组患儿行小剂量尿激酶等量置换法进行疏通。具体操作方法为:①前期准备。准备两支10ml注射器,一袋250ml含量为0.9%的生理盐水,一支1万u的尿激酶,一个三通开关。此外,还需要确定导管是否出现血栓以及堵塞等情况,经过回抽和推注的方式确定无回血、不可推注则可认定为PICC血栓堵管;②操作过程。首先,在250ml的生理盐水将10000u的尿激酶溶解,并使用规格为10ml的注射器抽取稀释液5ml,通过三通将PICC连接,打开开关后使用注射器将PICC导管内的液体抽出,利用注射器的吸力将PICC导管直接转换为尿激酶稀释液,此时,将三通开关关闭,持续15min~30min,反复操作该过程,直到回抽液体呈现为新鲜血液为止,即为疏通成功。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较两组PICC血栓堵管的疏通成功几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17.0软件包予以核验,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X2值核算,利用( ±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值验算。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疏通成功几率
实验组疏通成功率37例(100%)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81.08%),卡方值=7.731,P值=0.005,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2比较两组发生并发症几率
实验组发生并发症几率2例(5.40%)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9.7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情如表格一所示:
表1 2组发生并发症几率比对[n(%)]
3讨论
PICC由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耐高渗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于新生儿的刺激程度,同时,还能够降确保营养的供给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新生儿提供较为理想和舒适的静脉通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过程的治疗过程中[3]。近几年来,通过给予小剂量尿激酶等量置换法,能够增加新生儿PICC血栓堵管的疏通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经过研究显示,尿激酶通过影响内源性纤维蛋白系统,能够加快转化为纤溶酶的速度,而纤溶酶的作用主要是起到溶解纤维蛋白凝血因子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原理能够达到溶解血栓的积极目的,效果十分显著[4]。
本研究结果充分显示,实验组疏通成功率37例(100%)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81.08%),实验组发生并发症几率2例(5.40%)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9.73%),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对新生儿PICC血栓堵管的疏通过程中,应用小剂量尿激酶等量置换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疏通成功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行小剂量尿激酶等量置换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生儿PICC血栓堵管的疏通成功率,疏通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卓瑞燕,李巧云,林春.小剂量尿激酶等量置换法疏通新生儿PICC血栓堵管的探讨[J].海峡药学,2016,28(01):156.
[2]邱艳茹,万永慧,陈芊,周炜,田水清.尿激酶在PICC导管复通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227-228+232.
[3]相学园,周婧,宫静萍,田二云.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5,13(08):683-685.
[4]叶绿苗,刘卫娟,邵霞.儿童PICC血栓性部分堵管再通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04):653-654.
论文作者:邓庆庆(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尿激酶论文; 血栓论文; 实验组论文; 新生儿论文; 几率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