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工作论文_郭月柳

农村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工作论文_郭月柳

郭月柳 广西南宁市横县平朗乡笔山村委小学 5303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007-01

不论城镇小学还是农村小学,都存在后进生这个群体。相对而言,农村小学存在的比例较为严重,后进生的大量出现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后进生的共同特点除了学习成绩比较差之外,在道德认识上还表现为学习、生活无目标、是非观念、法制意识淡薄、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叛逆反抗意识强烈等。根据十多年的小学教育工作经验,并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调查,本人就农村小学后进生的成因以及如何转化后进生作以下肤浅分析:

一、农村小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失当“逼”出后进生。教师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不分场合随意批评、讽刺挖苦、不留自尊、赶出教室不准听课、训斥责备,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移教育、放弃不管,任其生死……这些错误的方法会使学生失去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失去了实现进步目标的强烈动机;其次是直接造成师生的对立,处于叛逆时期的小学生心理是非常微妙的。老师放任自流,他们就会以各种各样反常的举动来与老师及班集体抗衡,以证明他们的存在。此时老师已经把处于后进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后进生的群体。

(二)家庭教育方面:首先是父母的素质偏低。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虽然是望子成龙,却教子无方;有的对子女严格要求太少,而溺爱娇宠过度,要么不断唠叨,要么无言以对,导致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期就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其次是代沟严重。父母只知外出赚钱、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托管,不关心孩子。老人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教,放任孩子的行为;再者是孩子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再加上缺少沟通。

(三)社会影响方面:首先是畸形的文化娱乐消费影响。社会上存在的录像、网络游戏、色情影片、赌博等使小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向不良的方面发展。更有甚者,一些娱乐场所为自身经济利益对青少年学生打开“绿灯”,助长、鼓动小学生犯罪;其次是偏离轨道的伦理道德观念。家庭责任感淡薄,重幼轻老,专使老力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力孩子的价值取向。村内群集场合,个别“社会残渣”对老师的不敬鼓动小学生逆反。

总之,农村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二、多措并举促使农村后进生的转化

从总体看,由于年龄小、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后进生仍属于可引导、可教育、可转化的群体。因此,我们对他们不能一概定论为坏学生,当然也不能以他们年龄小、不懂事为由而就他们放松要求。而是要了解熟悉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特点,针对其具体情况,客观地分析原因,然后用“爱心、细心、耐心”去“对症下药”,才能“妙手回春”。

(一)以学校、班集体为主阵地,以班主任、科任老师为主力做好转化工作。

1.充分爱护和尊重后进生

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是那些遭受家庭乃至不良社会环境影响而表现异常的孩子,老师应以朋友、亲人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他,使他们深感无比温暖,从而点燃他求上进、变优生的希望之火。

2.寻闪光点,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赞赏、激励等手段极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尽管后进生身上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会有其某个方面的闪光点。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产生其自身要求进步的动机。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教师要克服定性效应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不断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教师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在班集体生活中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让他们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约束。

3.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特别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后进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注重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使其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此外,还要经常与之谈心,沟通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发挥班集体在转化工作中的作用

后进生自身的缺点和不良习惯,特别是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欠缺,正是导致其后进的重要因素,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单靠老师的鼓励和他本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发挥班集体在转化工作中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智力和心理发展尚处于萌芽和模糊的状态,所以他们对班集体和同学依赖性较强。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无疑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因此,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着力树立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正气抑制歪风,使后进生处于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氛围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逐渐消除自卑心理,克服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同时,还要建立班集体的监督机制,注意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促使后进生融入班集体中与班集体一起进步。

5.吸收优秀生参与后进生转化工作

优秀生成绩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学习过程。摸索出比较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加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后进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体。优秀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令多数学生敬佩和尊重,许多学生向他们而不向老师请教学习成功的秘诀,学生之间的交流胜过师生之间交流。因此,鼓励优秀生参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6.同村屯同学参与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是由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外部的各种诱惑引起的,在转化过程中,由于新的思想、新的行为习惯还不十分巩固,外界的诱因的刺激或别人的讥讽嘲笑都会使其原有的坏思想和旧行为习惯出现反复。因此,必须随时提醒他们。与他们上下学的同村屯、坡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是最好的老师与朋友,能及时知道他们的弱点和优点,第二天来校后,及时报告老师,让老师能及时批评指正缺点,表扬优点。

(二)协调家校联系,形成转化合力

老师联系学生家长,共同协调密切配合,是做好转化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师要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与家长联系,使家长配合学校共同促进后进生转化工作。有的家长看到、听到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可能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手段,而不是加以引导。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诚恳地与家长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从而完成后进生转化各工作。

总之,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创新的理念解决后进生问题,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其自我转化内因的形成,又要认识到后进生转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挑战性,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保证转化工作的顺利完成。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转化后进生工作只要我们付出爱心和耐心,并辅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式,一定会“浪子”回头的。

论文作者:郭月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工作论文_郭月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