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论文_王纪成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论文_王纪成

佳木斯市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的悬殊分布,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逐步加重,这一系列的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科技支撑;理念

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概念及内涵

1.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概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念由于提出的时间比较短,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和定义。当前较为合理的定义为: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的底限,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由开发、利用、保护、监管四项制度来构成,贯穿于整个水资源工作领域的评价、论证、取水工程管理、计划用水、保护治理、规划配置、监测、绩效考核等若干小制度。

1.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内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以水循环规律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在遵守水循环规律的基础上面向水循环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对水资源的依法管理、可持续管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的管理,而水功能区达标率的提高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而用水效率的提高是水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外在体现。

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体系框架

2.1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将解决人们最关心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作为重点问题来进行解决,保障饮水的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供水安全等;坚持人水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对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相互关系;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思想,注重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2 保障措施

(1)科技支撑保障的建设,先进技术和制度始终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能够快速高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其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

(2)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的建立。要将水资源的利用、开发、节约以及保护等主要指标纳入地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当中,相关负责人要对其进行实时的考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的科技支撑

3.1 完善的水文工作基础

水文工作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其具有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其主要表现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目标的考核需要依靠水文行业扎实的基础工作;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监测,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重要基础工作;突发水污染、水生态事件水文应急监测,是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全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汛抗旱的水文及相关信息监视与预警,是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的重要基础;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

3.2 高效的水资源调度能力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之一是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这意味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从取水源头出发,从取水总量上进行第一步的“最严格”控制。而我国国情和水情共同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这也是出现地下水超采以及局部水资源供应紧缺的根本原因。水资源调度作为改变水资源天然时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能够起到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是落实用水总量控制方案的重要抓手,也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提升水资源调度能力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快速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

3.3 准确的用水总量控制模型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但是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研究还未形成体系,不同层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在具体指标的编制、实施、核算、优化、调控等过程缺乏科学依据,所以难以保证制度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目前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存在大量主观因素的干扰,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不过实践证明,基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总量模型能很好地协调各方面限制因素,达到科学控制用水问题的目的。它在科学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以及公平、高效与可持续原则,通过多目标决策分析将水资源合理分配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部门,确定流域(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从而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高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4 精确的用水效率控制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分别控制的是取水、用水和排水环节。用水环节作为中间过程,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并且与废污水排放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有很大的相关性。用水效率控制是与具体用水行为关系最紧密、效果最直接的管理手段,因此,严格控制用水效率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基于分级控制的用水效率控制能够更精细化地管理水资源,在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红”“黄”“蓝”三条线,加强对用水效率的控制力度。对用水效率进行“红”“黄”“蓝”三条线的分级控制,可以将原有的单一控制指标进一步细化,一方面为用水效率的监控提供明确的划分标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水单位提高用水效率的积极性,还能促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3.5 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是以水体功能相适应的保护目标为依据,根据水功能区水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水功能区受纳污染物总量,并以此作为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管理不可逾越的限制。红线要求按照水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体系建立所要求的关键部分就是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与限制排污总量的准确核算以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时空分配的确定。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能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落实提供前期的基础,也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持。

3.6 先进的数字流域建设

数字流域是对流域的数字化表述,是在现有的流域数字化体现形式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流域,实现流域的再现、优化和预测,对宏观与微观信息都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从而有效弥补现有流域的运行缺陷,帮助解决流域现有问题,优化流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促进流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数字流域不仅能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流域,再现流域的水资源的分布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各种信息的交流、融合和挖掘,综合气象、水文、国土、交通等信息,通过数字化模拟现代化手段,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为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结语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格局与经济发展格局不匹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新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表现了国家重视水资源作用的认识,以及突破水资源瓶颈限制的决心。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秦大庸.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12(01):111-115,121.

[2]王浩.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技术支撑探析[J].中国水利,2015,09(01):11-115.

[3]林平.人水和谐评价指标及量化方法研究[J].水利学报,2015,12(08):112-115

论文作者:王纪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论文_王纪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