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 影像科 四川 三台 621100)
【摘要】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者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分析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通过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病人均停止出血并顺利康复。结论 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精心细致的专科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护理
Nursing care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for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Li Xiaorong,Chen Liujun,Lin Tengyiji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Santai People's Hospital Santai Sichuan 621100 )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15 cases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treated by embolization of aneurysm.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 were analyzed. The symptom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rough effective perioperative care,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atients were stopped bleeding and smooth rehabilitation.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hemorrhage. I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tervention; nursing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通常采用开颅手术探查作为治疗手段。对于瘤体较小或病员年龄较小者,开颅手术后遗症对病员后期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经血管栓塞出血动脉的介入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具有后遗症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介入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收集我院近3年35例颅内动脉瘤出血患者,其中20例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行出血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例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7岁~83岁,平均46.8岁。颅内动脉瘤大小在2.2-30.1毫米,平均8.9毫米,按照HUNT-HESS等级系统进行分类,可得到Ⅰ、Ⅱ、Ⅲ、Ⅳ级分别有12例、10例、8例、5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共计20例,外科开颅手术治疗15例,患者均以头疼入院,手术治疗前均经过药物止血、降颅内压、血管解痉等保守治疗且效果不佳。介入栓塞材料包括弹簧圈、血管支架。开颅手术材料为脑动脉瘤夹。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介入栓塞术:①全麻;②股动脉穿刺后置入6F动脉鞘;③进行颅内血管造影,找到脑动脉瘤的位置后给予三维扫描,选择合适的工作角度;④经6F导引导管将预塑形的微导管在微导丝指引下超选入动脉瘤内;⑤经微导管推送微弹簧圈至瘤体内,必要时采用支架辅助手段,完全封闭脑动脉瘤,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检查无异常后撤出手术器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开颅手术:①全麻;②逆行或顺行分离解剖外侧裂,打开颈动脉池、鞍上池等,沿颈内动脉走向寻找脑动脉瘤并显露脑动脉瘤颈;③用脑动脉瘤夹将脑动脉瘤颈夹闭,检查瘤颈夹闭妥当、载瘤动脉通畅后,视病情需要决定回纳骨瓣或去除骨瓣、关颅。
1.2.2护理方法
1.2.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②休息:患者术前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因运动而造成或加重颅内动脉瘤出血。③做好全麻相应准备:导尿、大号留置针建立两个静脉通道,清洁病员穿刺部位皮肤,会阴部备皮。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导管室护士常规准备肝素和鱼精蛋白注射液。保证抢救药品、物品、器材完好。
1.2.2.2术中护理 ①将患者仰卧导管床;②安置心电监护,便于观察患者的心律、血压、氧饱和度及呼吸有无异常;因术中C臂要围绕病员头部做200度旋转,采集头部血管图像做3D成像,故心电监护应放在病员左侧。③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神智、瞳孔、生命体征、肌张力等,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提醒麻醉师及手术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1.2.2.3术后护理 ①术后将病员送ICU病房观察护理至少24小时。②栓塞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栓塞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脑出血或脑梗塞的相应症状,应密切观察病员神智、瞳孔、生命体征和肢体运动及感觉有无异常。③活动与休息:全麻未清醒者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引起窒息,术后24h内病人应卧床休息、穿刺点压迫6-8小时,术侧肢体严格制动24h。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皮下血肿及股动脉搏动情况,如果有穿刺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或供血不足、静脉回流受阻等症状及时调整穿刺点的压迫力度。④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导尿管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病员用力排便引起相应并发症。
2 结果
15例经外科开颅手术病员,术后住院天数大概14天左右,其中4例病员有不同程度的开颅后遗症。20例介入栓塞病员住院天数7天左右,随访期内无复发出血病例。多数患者症状在4天内均有缓解,7日内基本消失;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老年男性患者(83岁)术中使用140ml造影剂,术后第2天出现肾功能不全,经低分子右旋糖酐、利尿等治疗,出院时血尿素氮、肌酐恢复至介入治疗前水平,1例63岁男性患者因术前出血量大,术前、术后均处于谵妄状态的患者,术后高热不退,于术后第6天死亡。
3 讨论
3.1 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价值 传统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推广,血管内栓塞已经成为患者可以选择的第三种方法[1]。当患者保守治疗失败时,必须面临外科干预或介入手术治疗的选择。对于出血部位明确,病员经济情况较好者,血管栓塞术是一种既有效止血又损伤小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DSA下超选择插管造影能对病变部位、形态、出血范围、血管解剖做出准确判断,其定性、定位的准确性明显优于其他检查[2]。本组资料显示通过造影检查20例患者均明确了出血部位、程度、性质及其相应出血血管,栓塞后造影均显示被栓塞的病灶血管血流中断,并于栓塞后1小时内出血逐渐停止,疗效满意。
3.2 术前护理 完善的准备对于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意义重大[3],注意的内容包括:①合理的饮食指导,如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生硬、辛辣、刺激饮食,禁烟酒;②休息:术前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③术前心理疏导。④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多数病人对方法及其过程了解很少,患方对治疗是否成功和安全性也不清楚,所以术前应向病人及家属简要介绍治疗的方法、过程及治疗效果[4]。
3.3 术后的护理的注意事项 ①重点观察患者的神智、瞳孔、肢体运动及感觉情况及生命体征等。②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做好导尿管的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 。
4 结论
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在明确出血部位和性质、手术创伤性、止血效果、减少病员后遗症、提高病员疗效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护士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及正确的健康指导可为介入治疗的成功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赵彦玲.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J]. 吉林医学,2015,36(4):814-815.
[2]谷蓉芳.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5,35(5):78-80.
[3]谭玉婷,许琼,梁可深,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脑血管痉挛的观察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7):37-38.
[4]陆娟.47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行介入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4):344-346.
[5]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41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9(5):78-80.
[6]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J].西部医学.2010.22(12)743-35
论文作者:李小蓉,陈柳君,林藤伊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动脉瘤论文; 栓塞论文; 病员论文; 颅内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