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杂笔法的妙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法论文,妙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翡冷翠山居闲话》写于1925年7月。“五卅”空前的血案、社会沉重的黑暗、高涨的革命运动,使徐志摩“沉闷”、“呆木”和惊恐。“心灵骤然的呆顿”(《自剖》),使他更加悲观颓唐起来。《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的。徐志摩的散文,在艺术上受美国随笔影响较大,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读这篇散文,仿佛随同作者“在一个晴好的五月向晚”游了一次翡翠山。作者一边走着,一边随心所欲,但又饶有兴趣地讲着像画片似的美秀山景,闲聊做客山中的妙处,告诫游玩顶好不要约伴的道理,陈述一人漫游会产生的像童稚般的种种美好心态,以及从游玩中得到的超过读书的种种收益。作品随和、自然、淡泊,很有艺术特色。
这篇散文,从取材来看,是非常散、杂的。徐志摩说自己的散文“不是质地太杂、就是笔法太乱或太松”(《落叶·序》)。这篇散文,也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作者的取材,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古今中外,事无巨细。重至大牢狱室,轻至“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大至读书,小至“穿上你最旧的旧鞋”;无论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还是温顺的风息与妖媚的阿诺河,都随着作者的愿望,点缀在散文中;作者把牧童、渔翁、农夫、吉卜赛、猎户、太平军头目、女伴、小孩子、母亲、歌德等芸芸众生,从四方八面请入文章凑趣;作者罗致了果实、繁花、山林、蓬草、苔藓、含羞草、橄榄林、建兰、琼花、黄麦、紫藤、青草等诸多花草植物对文章尽性装点……。纷纭众多的材料,松散地分散在文章各个部位,但读起来却和谐统一,集中地表达了作者对翡冷翠山居生活的乐道和适意这一心境。同时又很好地扣住了“闲话”这一题目。
这篇散文,从语言来看,流畅自然,宛如和读者在聊天,天南海北,闲情逸致,娓娓动听。时而山间景物,时而理趣感受,侃侃而谈,无卖弄之嫌,无矫情做作,亲切自然。这在作者的散文中还是别具特色的。他的散文,善于雕琢和堆砌,喜用欧化句法,追求华丽辞藻,不少散文写得相当艰涩。而这篇散文却不同,语言比较自然流畅,这在作者的散文中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