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初探论文_冯宇

水利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初探论文_冯宇

嘉善县水利局 浙江省 314100

摘要:水利工程与其他大多数项目一样,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离不开管理环节。水利工程功能越强,发挥作用越大,就越离不开标准化管理。然而,现在水利项目建设中管理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认为主要做好建设管理,完全忽视后期运行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尤其是标准化管理。此外,水利工程项目以非营利性水利工程居多,也是造成重建设管理,轻运行管理的原因,甚至在建设初期阶段就忽略了后期运行管理环节,导致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没有强劲执行力、体制落后。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有机结合

1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重建轻管”的现象很严重,尤其是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其运行管理在建设初期就被忽视了,导致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臃肿,甚至有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不到位,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利工程对社会发展的三个重要作用:社会服务功能体现社会效益;水资源配置功能;经济功能。各项功能的发挥主要在工程的运行期间,所以为了保证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2016年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批示如下:“我省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高效运行责任大,任务重。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标准强省’战略、巩固‘五水共治’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标准化的具体实践。标准化管理的重点是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水利工程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使水利工程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真正发挥效益,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2当前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中存在问题

2.1信息沟通阻塞问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也逐步将程序化技术融合其中,但由于原有人工化管理措施,依旧有部分遗留在工程管理工作中,致使工程内部分信息对接上,出现了信息不完整,信息更新速率不同的问题。同时,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水平有限,对新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技术准确操作性不够,也会造成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传输阻塞的情况。

2.2标准化管理设施缺失问题

(1)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标识不完善,当前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有“危险”、“施工”等常见样式的标识,而那些不常见的“高度标识”、“等级标识”等,主要以临时绘画为主。(2)水利工程中,水库、水渠的建设等级不够明确,管理人员进行标准化管理时,缺乏明确的工程标准化管理标准,导致后期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划分标准模糊。(3)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依旧停留在单纯的水利工程环节管理,缺少对水利工程周边因素的把握,致使许多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了破坏,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与绿色化发展理念相互违背。

2.3标准化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

与西方完善的规范化水利工程标准化相比而言,依旧存在着标准化管理条件不全面,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等问题。这些标准化管理制度层面的缺失,对国内水利工程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其次,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对管理人员,实践人员的综合素养均有一定要求,而我国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仅仅有50%的在职人员专业素养达标,剩余50%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这一现状,也是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实中的缺失。最后,社会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重视适度较低,无法形成管理部门,施工部门,应用群体三方联动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也会导致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制度,无法层层推进,实现在全社会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利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嘉善县地处杭嘉湖平原河网地区,2016年被浙江省确定为水利工程创建管理试点县,主要创标准化管理的工程有红旗塘工程、太浦河工程、水文测站、灌区工程等。目前,浙江省已建成各种规模水库工程约4188座,规模达到万方以上的山塘工程约2.12万座;还有诸如泵站、水闸、堤防、水电站等等功能各异的水工建筑物。经统计,嘉善县“十二五”期间,全县水利共投资16.57亿元,县“十三五”水利建设拟投资约44.05亿元,如此大的投资,如此多的工程,既是发展的机遇和使命,更是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已建和规划兴建的工程,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是能够有效解决水利工程长期以来粗放式管理的有效良方。

3.1可行性研究环节阶段

第一,责任明细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环节,需要进行工程管理结构的初步确定,主要包括管理机构的规模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确定等,落实建设工程责任主体,明确相应政府责任人、直接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等,并落实相应岗位和职责,做到责任到人、职责清晰、履职到位,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有序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经费预算化。就水利工程的总投资而言,不仅包括工程建设的投资资金,还包括工程运行管理的资金,在水利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环节,需要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环节的投资费用以及工程运行管理经费的预测和计算,经费的计算需要将工程管理以及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相关活动作为依据,列出每个项目的名录和所需的经费,然后由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部门进行资金的筹划,确保水利工程每个环节的经费分明,防止经费短缺现象的出现。

3.2水利工程设计阶段

水利工程设计过程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标准化管理是构建高效设计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通过运行管理部门需要参与到水利工程的设计环节,在进行工程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尽量满足运行管理部门的需求。因此,运行管理部门要和设计部门一起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环节的建设,设计出实用性和适用性较高的方案,将对水利工程的后期建设和运行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3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阶段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统一、分级和目标管理,构建将国家水利部门作为核心,地方水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一起参与的管理机制。水利工程施工环节建设与标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设管理过程信息化。构建技术开发模式,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建立一种交互式能动互动系统,将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高度组织和管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形成可视化界面,对建设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构建建设信息数据库,将水利工程相关资料以虚拟信息方式进行存储,强化工程质量、进度、验收管理。做到建设过程数据入库、适时监控、管理留痕,并为后期运行管理提供资料参考。第二,建设管理活动日常化。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涉及建设活动众多,管理复杂、难度大,需规范建设活动巡视检查、安全监测等日常管理活动,特别针对关键、主体工程项目,做到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尤其隐蔽工程的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将安全隐患问题消除在萌芽期,保证后期安全有效运行。

4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探究,是社会资源方法科学运用的理论归纳,为城市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借鉴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水利工程标准化信息传输渠道、实现标准化管理实施要点创新分析、以及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方面创新,实现当代水利资源的综合运用。因此,浅析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为我国水利资源创新开发提供了新视角。

参考文献:

[1]丰景春,张可,虞旭升,肖忠明,殷要.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智能化初探[J].江苏水利,2017(12):24-27+30.

[2]乐豪峰.水利工程运行期标准化项目管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论文作者:冯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初探论文_冯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