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随特殊教育的发展,培智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也显得突出。班主任和家长之,共同承担着教育和训练智障孩子的任务。而在班主任的众多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因为每个家长从事的职业不同,文化修养不同,所以在同家长交流时要讲究沟通的技巧,否则,就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从培智学校班主任的特殊性,沟通的主要目的、主要原则和技巧与特殊家长沟通技巧等方面以及进行探讨。
【关键词】 培智学校班主任 家长 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7-042-02
一、智障孩子的特殊性和个别差异以及培智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培智学校班主任的特殊性以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智障孩子在语言表达、自理能力、智力等各方面都明显区别于正常学生,并表现出比一般学生更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培智学校班主任明显区别于普通学校班主任,更需要具备比普通班主任更强的耐心和细心。同时,培智学校课堂组织形式日益灵活多变,与普通学校在教育教学形式上的不同,要求培智学校的班主任具备更强的专业知识以及业务素养。
班主任不仅连接着学生和老师,同时也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纽带。培智学校班主任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家校共育,架起智障孩子健康成长的桥梁。
二、与家长沟通的主要目的
1、深入了解,达成共识
作为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深入了解学生,充分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为将要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了解学生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病程病史,家庭环境,家庭教养方式,学生曾经接受过的教育训练,家长的教育理念等。除了要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外,和家长沟通时还要注意形成共识。家长、学校、老师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在相互沟通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教育方式,对学生某一种行为的认定,对学校某一次重大教育活动的认识形成共识。只有家长和学校,老师达成共识,家庭学校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2、步调一致,促进发展
在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学校家庭的协调统一,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家长和老师的角色不同,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家长保持步调一致,避免出现学校一套家里一套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从中能够提高教育水平。老师也能从家长的反应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计划,更好的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3、互相了解和理解,和谐共进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爱的体现,特殊教育更是爱的升华。但是由于学生的特殊性,他们不一定能像普通学生那样一开始就让老师喜欢上。这就要从与家长的沟通开始。通过互相了解,大家才能互相理解,和谐共进。
三、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做家长工作时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坦诚性原则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愉快地与你合作,班主任应用诚心开启与家长沟通的大门。
首先,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建立信任的前提是彼此的坦诚。家长把智力落后学生送到特殊学校就要承认了自己孩子的不足。这对于任何一位家长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也许有些家长从来不对家人以外的任何人谈论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老师面前他们必须承认这一事实,这样也说明家长是信任学校或者老师的。同时,智力落后学生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有一种自卑的心理,一种抵触的心理。作为老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要理解家长一些非正常的语言或是处事方法。在和家长进行第一次沟通时,老师要以听为主,而且一定要认真倾听,以接纳的态度来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对于他们的孩子是肯定的,学校是能够帮助他的。
其次,要从行为上对家长坦诚以待。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学内容,形式,特点等相关信息。留下必要的联系方式,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经验,学校内班级内的相关信息等等。
再次,主动正视自身的不足,明确困难。由于家长将学生送到学校,将一切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在和家长进行初次接触和沟通的过程中老师要主动将一些不利的因素告诉家长。如教师自身工作经验不足,班级内学生程度层次差异大等。在向家长阐明这些不利因素时教师要做到认真、坦率,以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二)平等性原则
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好比是由学生连接起来的两座桥墩,他们是并列的、平等的;同时,家长和老师是同事关系,共同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老师与家长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因此,对家长必须以平等相待,要像对待同事、朋友一样平等友好,和家长谈话要客气,要注意礼节,不起高调,不发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对待家长的冒失和错误,千万不能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长,否则将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角色,生活中我们也是孩子的家长,或未来是孩子的家长,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要学会顾及家长的面子,尊重家长的感受,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要主动去征求家长的意见,会让家长觉得班主任比较民主、诚实可信,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沟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主动性原则
首先,特殊学生特殊情况提前说明。如主动向所有家长说明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攻击同学等特殊情况,争取其他家长的理解。
其次,突发事件坦诚公开。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老师要主动和家长说明情况,不隐瞒,不回避。如某孩子被另一孩子抓伤了等,老师应及时将这类事情如实的通报给家长,主动承担责任,向家长表示歉意,对于该承担的责任不推诿,不回避,由此赢得了家长的谅解。
再次,重大活动细化任务,明确分工。培智学校经常会为学生创造一些参与活动的机会。重大的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此过程中,老师要主动将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进行合理的细化,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明确任务,说明细节。与家长进行协商,充分参考家长的意见,尊重家长的选择。
(四)经常性原则
做家长工作,是班主任职责范围内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要坚持一个"常"字。做家长工作要"细水长流",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每个寒、暑假前,应该与家长达成假期的教育共识。然后,在假期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在家的各方面表现。开学前与家长沟通学生回校前的准备工作。
(五)准备性原则
"不打无准备之仗"。与家长沟通之前,首先要掌握其家庭基本情况,如该家长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成员等等,这样才会让你巧妙地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再次,还要全面了解该学生的表现,因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家长不免会问有关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因此,与家长沟通之前,还要对学生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做到"有备无患"。
(六)时机性原则
注意时机重在与家长沟通时选择的时间,尽可能不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忌到单位造访,忌在家长有特殊事情和心情不佳的情况下去访问或沟通。在那样的场合,家长很容易激发起对孩子的怒火情绪,影响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师生关系也会陷入僵局。所谓选好场合瞄准时机,就是选择、创设一种轻松、和谐、亲切的场合。这时与家长、学生的三方面谈,一下子便拉近了师生间的思想距离,拆除掉学生的心理屏障,也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和不安,同时平稳了家长的情绪。这样家长也愿谈乐谈,收到良好沟通效果。
(七)实事求是原则
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在校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向家长叙述,不能只说好的方面,回避不好的;也不能尽说不好的,不谈好的。尤其是对于刚刚出现的不良行为,要认真说明。这样才能使家长充分掌握子女的各方面情况,及时进行教育。
四、针对部分特殊家长的沟通技巧
1、知识型
一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班主任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班主任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批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后通常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溺爱型
一般见面部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好的一面给予肯定,而且溺爱型的家长更是希望听到班主任对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班主任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3、暴躁型
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经常抱怨自己孩子什么也学不会。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要让家长逐步接纳自己的孩子,并且学会逐步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可教育之处。
4、放任型
多报一点喜,少报一点忧,绝不夸大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是可教育和可训练的,从而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
总之,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做到"尊重"和"理解"。谈话时尽量做到三"多"三"少":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多几次家访少几次告状;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诉苦。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有效的家校共育,就可以架起智障孩子健康成长的桥梁。
参考书目
1、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方俊明.《当代特殊教育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
4、《班主任工作经验集萃》,广东教育出版社
5、《创造型教师的品质特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燕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家长论文; 班主任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孩子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