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地推进平等协商、签定集体合同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坚持不懈论文,平等论文,集体合同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9096(1999)05—0026—04
一、准确估价形势,增强进一步做好平等协商、签定集体合同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自全总十二届二次执委会确定工会工作总体思路以来,平等协商、签定集体合同作为贯彻《劳动法》的“牛鼻子”工作,得到了各级工会的高度重视。经过全会几年来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化解或缓和职工与企业的矛盾,规范企业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予以充分肯定。但要看到,这项工作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新经济组织建制工作进展较慢;有些已建制的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出现“滑坡”;集体合同质量不高,履行、兑现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在工会内部,有的同志对这项工作的前途缺乏信心,对进一步推进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也有的同志错误地认为,集体合同这阵风刮过去了,可以松口气了,导致行动上松劲,工作上力度下降,有的地方工会已不把平等协商、签定集体合同作为重点工作,使这项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
目前这项工作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正处于关键时期,不进则退,不下决心克服工作中的问题,坚持不懈地抓,就有可能半途而废,广大工会干部几年来艰辛奋斗取得的成果就可能付之东流。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要增强进一步做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紧迫感。
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国际通行惯例和重要法律制度,大力推行这一制度符合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劳动关系由计划经济下国家与职工的关系,转变为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并朝着市场化、契约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规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级工会组织必须把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作为长期的、基础性的、战略性的重要任务来抓。
当前,尤其要从协调劳动关系的实际需要出发,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尉健行同志指出,就全国来讲,现在影响稳定的是劳动关系矛盾的激化。而通过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把自发的、无序的劳动关系矛盾、冲突转化为有序的协调和沟通,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从而为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做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是工会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带根本性、全局性的任务。
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基本方略,而集体合同被誉为企业的“小宪法”,抓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具有深远意义。
各级工会组织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大局的高度认识平等协商、签定集体合同工作,一如既往地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集中力量,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狠抓重点,努力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在建立机制,提高质量,巩固完善上下功夫,与企业改制同步,工作重心要向亏困企业和新经济组织倾斜
近几年,我们按照“推行重在建制”的工作要求,在建制方面投入精力比较大,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进一步做好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我们要在建立机制,提高质量,巩固完善方面下功夫,工作的重心要向亏困企业、新经济组织倾斜。
首先,要把平等协商机制真正建立起来。从某种程度而言,平等协商的水平决定集体合同的质量,协商是这一制度的“灵魂”。在工作中继续坚持“签约重在协商”的原则,使之形成制度。凡涉及企业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都要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协商解决。其次,要通过协商,不断充实集体合同的内容,细化条款,提高文本质量,克服形式主义,完善运作规则和程序,健全各项相关制度。第三,要强化集体合同的动态管理,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在集体合同履约、兑现上下功夫,依法认真处理集体合同违约问题。第四,要做好集体合同的续签和修订工作,把它作为充实、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逐步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当前,应重视企业改制给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完善带来的机遇,要认识到只有企业进行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才能使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完善成为可能,才能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运作提供必需的条件。要看到企业改制与集体合同推进工作及完善过程在长远方面的一致性,旗帜鲜明地支持国企改革,积极参与企业改制的全过程,坚持做到企业改制、整建工会组织、签定集体合同“三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坚持签定集体合同与企业改制同步,扼制此项工作下滑的势头。坚持企业自主权扩大到哪里,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涉及到哪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内容就相应扩大到哪里。企业改制后,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机制变化不大的,经过协商,可确认原集体合同继续有效;产权关系未变,经营管理机制发生较大变化的,经协商后,可对原集体合同加以修订和调整;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机制都发生较大变化的,应通过平等协商,重新签定集体合同。要探索集团公司、股份合作制等经济组织集体合同形式。要通过推行工资协商制度进一步深化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亏困企业劳动关系矛盾较突出,更需要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来调节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当前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重点要向亏困企业倾斜。重点要抓那些将要发生倒闭的企业、发不出工资的企业和管理混乱的企业。在亏困企业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既要坚持所有企业都要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同时还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拘泥于一个标准,一个格式。在集体合同的重点、内容和具体标准上可以灵活和有所不同。生产经营和效益不稳定的企业或亏损企业,应就职工关心的最低工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险费缴纳和再就业等相关事项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其集体合同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劳动法》规定的最低标准;对确有困难的企业,可针对某些具体事项签订单项集体协议或形成协商会议纪要,把下岗职工分流方案、基本生活保障、再就业培训和安置等,都经平等协商纳入集体合同,从而使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真正发挥实效。
新经济组织的劳资矛盾较突出,劳动关系较复杂,职工合法权益受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需求十分迫切。各级工会组织一直把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等新经济组织作为推行这一制度的重点,取得了进展,但覆盖面较小,难度较大。目前,在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建制上,外企和私企的比例明显低于国有和集体企业。党的十五大之后,新经济组织呈迅猛发展之势,企业改制后一大批国有小企业变成非公有制企业,相应地职工也随之流向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加大新经济组织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力度已势所必然。各级工会组织要继续把在外商投资企业、台港澳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作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突破难点,使这项制度在新经济组织中普遍建立起来。针对新经济组织的特点,不照搬国有、集体企业的模式,探索其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律。目前阶段新经济组织的集体合同应突出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要下力气抓好新经济组织工资协商谈判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加大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工作,明确违反集体合同应担负的法律责任。以集体合同规范劳动合同,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努力探索建立新经济组织工会领导体制
鉴于新经济组织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职工流动性大,逐家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困难大,进展慢,成效低等情况,各级工会组织推行了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办法,即由市(县、区)外商投资企业工会联合会、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或开发区(工业区、高科技园区)工会、乡镇(村)工会、街道工会与相应的企业组织或所属企业进行平等协商、鉴定集体合同。实践表明,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适应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特别是新经济组织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需要,对于促进工会组织的建立健全,形成对新经济组织工会的领导体制,实现上级工会代行企业工会难以承担的职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是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提高建制率和质量水平的好形式,应大力推广。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要紧紧抓住各企业带有共性或倾向性的、职工普遍关心的、对劳动关系影响重大的问题进行协商。其覆盖面要以集体合同的有效实施和发挥作用为原则,采取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当前应重点抓好规范协商签约程序,确立协商谈判主体、加强履行监督等环节。在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应采取联合制、代表制的方式,加快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工会联合会、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和乡镇(街道)工会委员会或工会工作委员会;在行业性质相近或同行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可以建立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工会领导体制的建立。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活动经费等方面帮助解决问题,使协商谈判的工会主体尽快到位。已经实行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地区要抓好深化和规范工作。
四、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推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舆论声势和良好外部环境
目前对集体合同缺乏认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宣传不够。因此,我们要加大集体合同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要借助纪念《劳动法》颁布五周年的大好时机,利用报刊、电台等传媒形式大力宣传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意义、作用,宣传尉健行同志重要讲话的精神。特别是要大力宣传已经建制企业的经验。要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充分展现集体合同在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掀起一个学习贯彻《劳动法》,推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新高潮。
工会干部和职工协商代表的素质决定着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的水平。各级工会要按照全总工办发〔1996〕67号文件的要求,继续认真做好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基本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特别要抓好从事集体合同工作的工会干部和职工协商代表的协商、谈判技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对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支持,积极推广一些地区把集体合同工作纳入依法治省、依法治市范畴,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干部重要标准的经验。各级工会要加强源头参与,要与人大、政协和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地方性集体合同法规的制定,力争取得突破。要参加地方执法监督检查,积极推进建立由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工会三方组成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五、加强工会重点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工会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积极推行厂务公开、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及做好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和送温暖工作是全总今年确定的四项重点工作,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发扬自身特色而确定的重要工作。这四项重点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统筹协调,不仅能够互相促进,而且会推动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们在处理重点工作时,一定要统筹兼顾,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比如在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建会的同时,要求同步酝酿签订集体合同;在推动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时,同步推动新经济组织工会联合会、乡镇工会等工会组织建设;在抓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时,强调要同步考虑集体合同的变更或修订、续签;在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时,坚持以上内容必须要经过集体协商,纳入集体合同;在推进厂务公开中,要把实行厂务公开纳入集体合同条款,把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作为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总之,在推进集体合同工作上要形成统一部署、共同提高的良性运行格局,推动工会工作整体水平上新台阶。
收稿日期:199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