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陈玲华

(四川省苍溪县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苍溪 6284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科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室诊治的新生患儿176例,根据患儿在住院期间给予的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n=88)和观察组(n=88),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93.2%和9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71.6%和8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新生儿科室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新生儿;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26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neonatal department. Methods We selected 176 cases of neonatal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6, All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88) and observation group (n=88)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patterns give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error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rate and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93.2% and 98.9%,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difference of 71.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staff error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 Quality ca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neonatal departments.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Newborn; Satisfaction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至满28天的婴儿,新生儿科诊治对象一般为早产儿,其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并发症,另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于医学要求也相对提高,而新生患儿由于其年龄的特殊性,对于护理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对于这部分情况,选择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优质护理模式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在完善传统护理行为的同时,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其主要内容为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强调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身心得到满足,从而得到患者家属和社会的支持,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1-2]。本次研究对新生患儿实施优质护理,现将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室诊治的新生患儿176例,根据患儿在住院期间给予的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n=88)和观察组(n=88)。观察组中男婴48例,女婴40例;分娩方式:阴道分娩52例,剖宫产36例;胎龄<30周3例,30~32周25例,32+1~34周28例,34+1~37周32例;出生体重:≤1500g 4例,1500<W<2000g 30例,2000<W<2500g 25例,2500<W<3000g 29例。对照组中男婴45例,女婴43例;分娩方式:阴道分娩56例,剖宫产32例;胎龄<30周4例,30~32周23例,32+1~34周31例,34+1~37周30例;出生体重:≤1500g 3例,1500<W<2000g 35例,2000<W<2500g 24例,2500<W<3000g 2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三查七对,在进行传统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模式在基础护理模式基础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优质护理团队,实施优质护理前对其团队进行培训,使所有参与者明确优质护理的内容,由护士长任组长,安排专人对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每位责任护士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将基础护理细化,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交接班时规定交接内容,包括患儿生命体征、治疗和护理项目,病情变化等。病情允许的话可以帮助新生儿洗澡后进行抚触,增强患儿免疫力。根据患儿情况采取个性化喂养措施。根据家属的理解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良好的有效的沟通,向家属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患儿皮肤娇嫩,需做好皮肤护理。

1.3 观察指标

由护士长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差错;在患儿出院时采用本科室制定的护理满意程度评价表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发给患儿家属问卷调查表,并进行打分,≥90分定义为满意,80~90分定义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定义为不满意,并计算满意率,满意率=(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93.2%和9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71.6%和8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学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对于医学需求也在进一步升高,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向于以患者为中心,对于医学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使其身心得到满足,从而成为医学上推荐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护理人员也提高了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在护理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提高医学素养[5-6]。在本研究中,通过观察发现,实施优质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提高,护理差错明显减少,不仅提高可护理质量,而且提高了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认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以及社会意义。优质护理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强调人文关怀,个性化护理,提升护理水平[7-8]。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新生儿科室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09-611.

[2]岳丽青,李映兰,高红梅,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初步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6-317.

[3]喻霞.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362.

[4]钟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6):182-183.

[5]段泽敏.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9(14):714.

[6]李建平.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0(4):3832.

[7]牛倩.践行优质护理提高儿科门诊输液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4(2):423.

[8]刘黎玲.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9(10):923.

论文作者:陈玲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陈玲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