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自由落体研究实验方案的创新设计_自动化控制论文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实验方案创新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伽利略论文,自由落体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在2002年被全美物理学家提名入选为“最美丽的十大经典物理实验”,它在文献[1]中单列一节,并被描述为“不仅确立了许多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近代科学的大门从此打开了”。

      教材中没有把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设定为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对应教参也没有提供参考实验方案。由于实验过程比较繁琐,实验难度比较大,以至于很少有物理教师愿意在课堂上重现该研究过程。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如图1所示。不能让学生深刻领略大师的风采,实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缺憾!

      一、实验过程难度较大的原因

      1.准确记录与位移相关的时间难度较大

      虽然利用斜面冲淡了重力的影响,但是由于在教室演示,轨道长度有限,小球下滑得较快,例如用倾斜角为30°,长度为1m的斜面,实际小球下滑的总时间少于0.6s,图中经过几个设定位移的时间就更短了。这么短的时间,用手动秒表记录时间的误差较大,因为人的反应时间往往会超过0.1s。

      2.在小球释放的瞬间进行同步计时难度较大

      在长度约1m的斜面上下滑的总时间少于0.6s,因此要求确保小球释放瞬间实现同步计时,误差不能超过总时间的10%,即0.06s,否则就难于验证小球下滑是匀加速运动。要满足这一要求,同样难度较大。

      3.实验过程繁琐,以至于用DIS传感器记录数据也非常耗时

      由于本实验需要在斜面上释放小球,因此需要定制专门的小球轨道,而且倾角还要能够调节。在倾斜的小球轨道上布置DIS传感器相对比较困难。

      

      实验要得到小球在斜面上的时间和位移的关系,就需要测量多组数据,即需要小球多次重复下滑记录经过不同位置的数据。另外还需要逐渐增大倾角,验证不同倾角的小球下滑也是匀加速运动,才能有说服力地合理外推。这就需要测量几十组时间和位移的关系数据。

      二、实验方案

      基于以上分析,要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该实验,需要针对以上难点设计实验方案。笔者设计思路如下:

      (1)自制倾角可调小球下滑轨道,整合所有检测装置,无需安装,即拿即用。

      (2)利用磁场触发传感模块,检测电磁铁释放动作,实现自动开表计时。

      (3)利用光电触发传感模块,检测小球是否通过指定位置,实现自动分段计时。

      (4)对电子秒表进行改装,引出开表控制线和分段计时控制线,配合控制模块,实现自动开表和分段计时。

      (5)1个倾角只要小球下滑1次就能获得多组数据,用时小于2min。完成全部实验过程不会超过15 min。

      设计方案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三、实验装置设计

      1.整体结构度实验原理

      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用普通窗帘塑料轨道作为小球的倾斜轨道,把轨道安装在可以调节倾角的底座上,用卡销插入小孔的方式,可以方便地调节倾角为30°,50°,70°,90°。

      

      对秒表进行改装,在秒表电路板上找出和“开表”、“分段计时”相关的焊点,焊接引线,连接到控制模块。

      电磁铁断电瞬间失去磁性,小球开始下滑的同时,磁场触发传感模块把信号传送给控制模块,控制秒表自动开表开始计时。

      小球经过特定的几个位置(位移分别为1倍、2倍、3倍、4倍),各个位置的光电触发传感模块把触发信号传送给控制模块,控制秒表自动开始分段计时。小球只要下滑1次就能得4组位移与时间的数据。

      2.“小球释放同步计时”设计

      图4所示是廉价的微型工业磁场触发模块。如果左端的干簧管检测到磁场,模块的输出脚就输出低电位信号;如果检测不到磁场,就输出高电位信号。

      

      图5中把磁场触发模块安装在电磁铁附近,当小球被电磁铁吸附静止时,电磁铁的磁场会触发模块,此时模块输出脚是低电位。当电磁铁断电释放小球瞬间,电磁铁的磁场瞬间消失,模块检测不到磁场,就输出高电位,该高电位信号传送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秒表自动计时。

      

      3.“设定位移自动分段计时”设计

      下页图6所示是廉价的微型工业光电模块,是带处理电路的小型光电门。当发射端和接收端间有物体通过时,红外线被挡住,其输出脚为高电位信号;没有物体通过,就输出低电位信号。

      

      用电烙铁把模块上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拆下,并把它们固定在轨道指定位置的两端,再通过引线把发射端和接收端重新和模块相连,如图7所示。当小球下滑通过该位置时,就会被模块检测到,从而输出高电位信号。该信号传送给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秒表自动分段计时。

      在轨道距离释放点20,40,60,80cm处,分别安装4个光电触发模块。小球只要下滑1次,就能自动进行4次分段计时,从而得到4组时间与位移的数据。

      4.秒表控制功能设计

      图8中的控制模块就是微型化的小型固态继电器控制模块。在其输入端输入高电位或低电位信号,就能控制继电器输出端触点断开或闭合。

      拆开秒表外壳,取下电路板,就能发现和“开表键”、“分段计时键”所在位置对应的2组金属触点,如图8所示。

      

      

      在这2组金属触点上,分别焊接2根细软的导线,引出到秒表外,再把秒表的外壳装好。

      从开表触点引出的2根软导线,与控制模块1的继电器输出端相连。当控制模块接收到磁场触发模块的信号后,就能让“常开端”和“公共端”闭合,相当于按下了“开表键”,于是秒表计时。

      从分段计时触点引出的2根软导线,和控制模块2的继电器输出端相连。当控制模块接收到光电触发模块的信号后,就能让“常开端”和“公共端”闭合,相当于按下了“分段计时键”,于是秒表就开始分段计时了。

      四、实验过程

      接通电磁铁12 V电源,接通2个触发模块和2个控制模块的5V电源,开启秒表处于待机状态,将1个直径为2 cm的小球吸附在电磁铁上。

      调节轨道倾角为30°,断开继电器的12 V电源,在小球快速下滑过程中,秒表自动开表和分段计时。不到1s,就得到了4组时间和位移的数据。

      按秒表查询键,依次显示小球经过4个光电触发模块对应的时间。调节倾角为50°和70°,重复以上过程即可。

      表1为实测的1组数据(倾角为30°)。数据比较理想,能清楚得出小球下滑过程中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误差小于10%。笔者分析误差主要来源是:小球是滚动下滑产生了转动动能,及控制模块的小型继电器有反应时间,该两项不能忽略。

      

标签:;  ;  ;  ;  ;  

伽利略自由落体研究实验方案的创新设计_自动化控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