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绥芬河 1573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2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辨证施治,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6.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理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出现3例呕吐,2例腹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有针对性的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小儿;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哮鸣音等症状,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小儿中较为多见,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该病在秋冬两季多发,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据统计,第一次出现哮喘的患儿多为3岁以下,占总人数的70%以上;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哮喘延续到成人[1];因此,加强对小儿哮喘的防治,有利于防治和减少成人哮喘。西医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药物的应用;近年来,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较为显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2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息、咳嗽等症状,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相关诊断标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2例,女9例;年龄2~6岁,平均(3.6±1.3)岁;6d~3个月,平均(1.3±0.4)个月;其中轻度患儿5例,中度患儿13例,重度患儿3例;对照组男13例,女8例;年龄2~7岁,平均(3.7±1.4)岁;7d~2.5个月,平均(1.2±0.3)个月;其中轻度患儿6例,中度患儿13例,重度患儿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具体方法如下:
1.2.1发作期
中医将发作期患儿分为寒症和热证;寒症: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呼吸困难等症,治则应以温肺散寒、降气平喘为主,方药选择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随症加减治疗;热证: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口渴喜饮、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脉无力。治则以清热肃肺、化痰平喘为主,药物选择定喘汤随症加减治疗。
1.2.2缓解期
中医将缓解期患儿分为肾气虚和脾肺两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肾气虚:患儿主要表现咳嗽气短、动则喘甚、四肢不温、舌淡、脉沉;治则以补肾益气为主,药物选择肾气丸随症加减治疗;脾肺两虚:患者主要表现咳嗽气促,咯痰清稀,倦怠无力,便溏稀;治则以补肺健脾为主,药物选择人参健脾丸随症加减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根据患儿症状及证候积分进行判定。显效:患儿的症状基本改善,证候积分相比治疗前减少80%以上;有效:患儿的症状有所改善,证候积分相比治疗前减少30%~80%之间;无效:患儿的证候积分相比治疗前减少3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6.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治疗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出现3例呕吐,2例腹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该病在秋冬两季多发,其具有发病率高,易反复等特点,随着环境因素等变化,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小儿器官尚未发育完全,由脾肾不足、肺功能减弱、免疫力低等因素导致发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等,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导致小儿哮喘持续发展,出现成人哮喘,严重影响患儿健康。西医治疗多采取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治疗,但疗效不够显著,同时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药物应用。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喘病”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为外感风邪、外感寒湿、肺失肃降等因素导致痰浊互结,气道受阻、肺部郁结[2],中医将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原则以实喘祛邪,虚喘培补;冷哮宣肺散寒、温肺化饮。热哮除痰肃肺[3]。根据患儿症状进行辨证施治,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加减,有针对性的治疗,避免了盲目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中医辨证施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有显著效果,根据患者症状有针对性用药,快速改变患儿症状,改善肺功能,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黎明.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7):62.
[2]袁晓红,尹跃兵.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辨证论治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24,39.
[3]徐丽.小儿支气管哮喘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合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4,1(10):1739,1741.
论文作者:孙洪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患儿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小儿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医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