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17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为59例,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方案,研究组实施个体化麻醉护理,对比两组术后不同阶段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均显著低,P<0.05。结论:麻醉护理的应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程度,进一步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麻醉护理;VAS评分;镇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6-0169-02
剖宫产是临床解决部分产科合并症及难产问题的常用手段,对挽救产妇生命、保障围生儿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现代疼痛管理认为通过充分利用现有镇痛药物与技术,加强医护患之间的沟通管理,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最大限度减少镇痛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且护理人员在疼痛管理、麻醉护理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探讨麻醉护理应用于提高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17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为59例,58例。入选者均知情且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组年龄22~39岁,平均(31.68±2.4 3)岁,孕周37~40w,平均(39.45±0.12)w;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31.4 6±2.50)岁,孕周37~41w,平均(39.57±0.16)w。通过分析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方案,麻醉护士在接到病房通知后告知麻醉医生进行相应处理,不直接参与手术前后疼痛管理工作。镇痛从术后2h开始,每12h进行1次,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立即报告麻醉医生进行处理。研究组实施个体化麻醉护理。术前护理:麻醉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在等候室迎接,仔细查阅患者病历,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其病情、疾病史等基本情况,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告知术后镇痛重要性,帮助患者正确了解镇痛相关知识。镇痛泵的配制、使用:麻醉护士均经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及考核,充分掌握镇痛药物相关知识,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精通镇痛泵工作原理、操作常规、参数设置及药物配制等技能。在配制镇痛药物时必须对药物种类、剂量进行仔细核对,检查药品包装与有效期,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个体化宣教:术前麻醉护士加强对患者的静脉自控镇痛宣教,强调术后镇痛重要性,说明镇痛药的使用并不会影响创口愈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术后随访:麻醉护士在患者术后镇痛定期进行随访,一旦出现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或并发症需随时随访,报告麻醉医生进行指导处理。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两组患者术后2h、12h、24h、48h疼痛程度,分值0~10分,评分越低说明镇痛效果越好[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均显著低,P<0.05,见表。
3.讨论
近年来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疼痛管理主体逐渐由麻醉医生转变为麻醉护士,但目前关于我国麻醉护士直接参与手术疼痛管理的报道仍较少,究其原因可能与麻醉护士疼痛知识不足、缺乏规范化培训、护理管理结构制约等因素相关[3]。
剖宫产术后镇痛需密切观察患者镇痛泵使用情况及疼痛缓解程度,给予个体化麻醉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保障镇痛药物与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导致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主要包括麻醉反应、饱胃状态、镇痛药副作用、疼痛刺激等[4]。因此,术前、术后麻醉护士需加强对产妇的镇痛管理与指导,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变化,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寻求麻醉医生的帮助,减轻患者不适感,通过规范化疼痛健康宣教及术后随访进一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均明显更低,P<0.05,说明麻醉护理在提高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上作用显著,与当前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作为一名专科护士,不仅需具备过硬理论知识基础与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应充分认识到解除患者疼痛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护理理念,不断完善麻醉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将麻醉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效果明显,对缓解产妇术后疼痛、保障镇痛效果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茂研,吴婉华,李仲均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6):88-89,94.
[2]杜建红.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6,25(21):95-97.
[3]李美玲,蔡红刚,陈芸等.无线镇痛泵系统在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中应用对护理满意度影响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0):2536-2539.
[4]杨静,勾宝华.体位护理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致仰卧位综合征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6):2295-2297.
[5]孟富饶,卢光奎,闫玮等.麻醉护理在提高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8):81-83.
论文作者:张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产妇论文; 效果论文; 护士论文; 个体化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