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转变与创新论文

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转变与创新论文

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转变与创新

高一帆,王 霞

摘 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以其智能的数据处理能力、高效的执行能力大大提高了编辑出版工作效率。人工智能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优化编辑出版流程,提高选题的准确性,从而有针对性地选取优质稿件。同时,帮助编辑快速准确地处理稿件,并对图像、表格、文本进行自动处理,使内容更好地呈现给读者。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期刊编辑应改变传统工作方式,建立品牌意识,提高学术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为作者、编者、读者搭建学习、交流、沟通的综合学术服务平台;提高个人专业素养,主动发掘优质稿源。

关键词 人工智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转变;创新

人工智能是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是由人工制造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1]。2006 年,Hinton[2]提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使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度学习”通过深层神经网络算法来模拟人的大脑学习过程,丰富的数据量可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进而使人工智能系统达到高度人工智能水平。大数据是伴随着信息数据爆炸式增长和网络计算技术迅速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型概念[3]。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互网联的数据量指数级增长,大数据的积累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基础支撑[4]。2017 年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5],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相继应用于各行各业,其智能化高效的工作方式使传统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工智能先驱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在《2017 未来媒体报告》[6]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与改变出版生态,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无法回避的必然趋势。第七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发布的《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7]显示,在较为简单和重复性、模式化的工作层面,人工智能的工作速度和产量已经对出版工作形成超越。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地影响,因此,本文就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转变与创新作一讨论。

1 优化出版流程,提高选题准确性和文章质量

经过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可对科技论文进行详细的分析,高效地帮助编辑对文章的学术价值进行评估。同时将论文中引用文献的被引用次数,相关研究的最新文献以及社会舆论资讯提供给编辑,帮助编辑判断文章研究的热度,为选题策划提供参考。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对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可在全网内检索出与文章相同研究的文献报道,并根据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将文献分类,

从不同角度帮助编辑判断文章的创新性及科学性。编辑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可在最短时间内更高效、全面、准确地判断稿件的优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论文内容的智能分析,可将稿件按照专业和研究方向自动匹配合适的审稿专家。审稿是出版流程中重要环节,审稿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到论文出版周期的长短。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审稿中每个环节,提高每个环节效率,缩短审稿时滞是增强期刊时效性的关键[8]。人工智能技术大幅优化审稿流程,将一般性审稿交由人工智能自动处理,而编辑则侧重于对特殊稿件内容的审核与把关。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高效结合,是人工智能时代编辑组稿与审稿工作的必然选择[9]

莺莺:红娘,这东西哪里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儿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样东西来?我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近年来,人工智能自动排版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在2018 全国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出版工作交流会上,国内出版企业展示了初代的自动排版技术,经过研发换代后人工智能自动编排可根据不同发表平台的特点进行自动排版。不仅可按照科技论文编排规范进行排版印刷,还可突破科技论文传统文字加图表的表现形式,加入动画、视频,提供讨论、投票、直播等互动形式,将内容转化为更加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满足不同媒介设备、不同平台的各种阅读需求。同时利用其数据资源优势将相关研究的文献、数据、社会报道咨询等内容作为扩展阅读内容。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全方位地包装论文,满足读者在全媒体时代对深度阅读及研究的需要。人工智能自动编校、自动排版将极大的提高编校质量、缩短出版时间,使论文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各种平台发表和出版,保证论文的时效性和传播的广泛性。

2 有效控制学术不端行为

2016年冬2017年春,温室辣椒市场销售价格较往年降低不少,且长期在低价位徘徊。农户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改种荚豆、茄子、番茄、黄瓜等其他蔬菜,较为有利的避免了因市场价格过低造成的经济损失。顺市而变,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努力确保设施蔬菜生产经济效益不滑坡。

算法、数据、计算能力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三个要素[11]。科技论文语言表达的基本特点决定了人工智能自动编校技术实现的可能。目前,自动编校的算法已基本成熟,国内已有多家公司推出了自动编校系统,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的“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已经达到领先水平。

3 提高编校质量自动编排

从上文所分析的情况来看,至晚清时期,广东地区仍未形成煲老火汤的日常饮食习惯。对于普通阶层来说,熬制老火汤的时间与经济成本过高,徐珂所说“餐必佐”的“汤”,多为制作简易、耗资较少的羹汤。而对于精英阶层来说,他们更青睐于精致而古雅的羹,像老火汤这类只需将作料切块同煮的“粗放型”汤品,往往只能作为烹制高级汤菜的“辅料”。直至清末民初,随着工商阶层的崛起及广州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这种“尚羹轻汤”的饮食风尚才有所改变。

证明:假设(x(t),y(t),u(t),v(t))T为系统(1.1)的解.对任意ε>0,由定理3.1知,存在t2∈Τ,使得x(t)≤x*+ε,y(t)≤y*+ε,u(t)≤u*+ε,v(t)≤v*+ε对于t>t2都成立.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策划热点问题的专家讲座,主办或协办专业学术会议,为科研人员创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举办线上线下论文写作知识讲座,举办作者、编者、读者间交流活动,设立奖项,鼓励优质论文的作者。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科技工作者论文写作水平,普及科技论文编校知识,为作者、编者、读者创造互动的学习交流平台。利用活动既可以扩大杂志的影响力又可以从活动中获取优质论文以及最前沿的学术新闻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逐渐形成期刊品牌影响力。

安:我会告诉自己,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也充满着未知与惊喜。不要总是过度焦虑,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控制,但如果想让事情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只需记住,把音乐放在权势、地位和金钱之上,以音乐而非其他方式思考、生活,我们终将获得有意义的人生。因为音乐既是生命的风景,也是生命的归宿。

4 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转变

4.1 提高策划、组织能力,搭建学术服务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传播方式更加高效、多样,读者已不能满足于单纯的文字阅读[16]。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获取和传播已变得越来越容易,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科技期刊在传统出版功能外将被赋予更多的服务功能。科技期刊应利用各种学术资源打造综合学术服务交流平台,满足新时代作者、读者的需求将成为工作重心。在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要建立期刊品牌意识,提高在学术交流活动中的组织、策划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创建线下综合服务平台。

互联网海量的科技论文文献及编校规范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加之科技论文语言主要的特点是准确和清晰,通常结构与格式固定,中、英文语言言简意赅,以科技语言表述为主[12]。因此,人工智能自动编校计算量不大,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不高,在自动编校中的应用有先天优势,深度学习后的人工智能掌握了全面的编校、编排规范,可严格按照编校规范对论文的格式、用词、计量单位、统计学等进行自动编修,并对参考文献进行核实。计算和分析论文的结果、数据,并对讨论提出修改意见[13]。人工智能自动编校技术大幅减少编辑的编校工作量,提高编校效率和编校质量,减少作者修稿次数,保证论文出版的时效性。罗飞宁[14]认为,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编辑的部分任务将被分担,编辑工作将逐渐迈入专业化与智能化并重的时代。

人工智能技术在编辑行业的发展,势必会替代大部分的编辑工作,使编辑工作更高效、准确、便捷。刘华东等[15]研究认为,智能审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构建知识库和语料库,实现整个编纂、审校流程的智能化,能够降低图书审校门槛,提高查全率,有效避免漏查,帮助编辑出版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投入成本。

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中具有较强适用性和广阔应用前景。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存在数据库涵盖范围有限、图表和公式检测结果不理想、语种限制等问题[10]。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大数据智能分析,可以分析图形、图像中的数据并在全网无数据库限制、无语种限制的比对分析,准确快速对论文的学术不端进行评定,从技术上有效控制学术不端行为。2012 年,《华盛顿邮报》启动了名为“truth teller”的实时新闻核查项目,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全程记录新闻报道中的文字、语音等信息,随后与数据库的大数据进行对比“打假”,一旦发现异常便会发出警报。

在线上开放获取期刊全文,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对用户的专业和阅读习惯进行分析,智能推送用户最关注和需要的文献资料。文章发表后继续向作者推送论文被引用情况以及相关研究的最新文献发表情况,使作者发文后还能不断获取资讯,实时掌握学科最新动向。通过期刊网站及手机客户端作为载体,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一个集投稿、订阅、服务、资讯、交流、传播与一体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把用户与期刊时刻联接在一起。

4.2 提高专业素养,主动发掘优质稿源

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需拥有较为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热点学术问题参与到学术活动中。参与学术会议不仅可以提高编辑自身专业知识素养,还可了解学科最新进展,从而对选题的策划提供帮助。在会议中与专家学者、科研团队建立联系,借助会议宣传期刊,增加稿源。对会议中专家学者的观点及科研成果主动约稿,针对会议主题或热点问题策划系列专题文章,还可利用期刊的网络媒体平台对会议进行直播报道。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进入科研现场,跟踪研究过程,关注热点问题,了解发展动态。从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开始跟踪,与研究人员深入交流、全面掌握研究进展,利用各种媒介对研究过程进行系列报道,提高研究项目在学科内及社会中的关注度,助推研究课题成为热点,引起业内和社会关注,从侧面帮助研究的深入开展。在跟踪科研过程中,主动构思策划论文选题,主动向科研团队约稿,使新发现、新成果及早出版。

日本作家、编辑工作者鹫尾贤也在《编辑力》[17]书中说道:“当编辑脚下不勤,好奇心淡,作者怯于创造而专精化时,做出来的策划只会偏狭无趣。”所以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埋头工作,更要走出去寻找优质的稿源,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书中还说道,出版一边联系着读者,一边联系着作者。读者一般是不可见的,因此很难进行关系维护。但在人工智能时代,编辑可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读者对期刊所发文章的关注度,从而对选题提供依据。作者是编辑每天都要打交道的人,人工智能技术可使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更方便、快捷,形式更加多样、高效,从而提高稿件的编修质量,缩短修稿时间,还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分析使编辑对作者在本专业的造诣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选择优质稿源提供帮助。在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只有与作者保持沟通联系,发掘年轻学者共同进步,才能长期胜任编辑工作。

5 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以其智能的数据处理能力、高效的执行能力大幅提高了编辑出版工作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科技期刊编辑高效完成策划选题,准确选择优质稿件,并自动完成从编校到排版、印刷的整个出版流程,将编辑从以往繁琐的编校工作中解放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个人专业素养及期刊的发展上。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期刊将向着服务化、平台化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应提高组织、策划活动的能力,建立品牌意识,利用新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的学术交流服务平台。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专注于学科的发展,参与科学研究,主动发掘优质稿源,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赵苏阳,李艳军,钱小燕,等.大数据基本概念、技术与挑战[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08):51-54,60.

[2]Hinton G E,Salakhutdinov R R.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 data with neural networks.[J].Science(New York,N.Y.),2006,313(5786):504-507.

[3]许晔.下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世界发展的新兴驱动力[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0):14-23.

[4]邓茜,邓亮.大数据开启人工智能时代解析[J].电子世界,2018(20):46-47.

[5]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7,19(4):103.

[6]沈珉.人工智能技术再造出版生态[J].出版广角,2018(1):20-22.

[7]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J].印刷杂志,2018(9):33-37.

[8]任汴.国外一些著名科技期刊的审稿机制[J]出版发行研究,2000(11):65.

[9]颜克俭,林媛.人工智能时代编辑工作核心算法初探[J].新媒体研究,2017,3(6):96-98.

[10]刘鑫,谭彩霞.人工智能在学术不端行为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3):80-84.

[11]王永庆.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88-130.

[12]张秀荣,李长复.科技论文的语言表达[J].编辑学报,1989(3):176-178.

[13]林章碧,刘怡静,伍少梅.写作机器人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应用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8(13):25-26,52.

[14]罗飞宁.人工智能时代:编辑的能与不能[J].出版广角,2018(14):41-43.

[15]刘华东,马维娜,张新新.“出版+人工智能”:智能出版流程再造[J].出版广角,2018(1):14-16.

[16]徐孝娟,赵宇翔,朱庆华.从传统纸媒到数字媒介的用户阅读转移行为研究——基于MEC理论的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3):116-127.

[17]鹫尾贤也.编辑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33-150.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44-0001-03

作者简介: 高一帆,编辑,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辑部,研究方向为科技期刊融媒体发展。王霞,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辑部。

标签:;  ;  ;  ;  ;  ;  

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转变与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