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

护理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解秀云,刘安诺,朱桂月,刘鸿雁,潘政雯,蒋 燕,陈国红

摘要: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睡眠干预方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安徽某医学院校1~5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840人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大学生压力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安徽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专业大学生PSQI总分为(7.07±3.48)分,高于国内常模(5.26±2.38)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42.6%的大学生存在睡眠障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喜欢本专业程度、焦虑、抑郁以及压力水平与睡眠质量有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焦虑、抑郁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护理专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问题,教育者应关注入学阶段以及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学生睡眠问题,针对不同诱因制订个性化睡眠干预方案。

关键词: 大学生;护理专业;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睡眠是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的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1]。睡眠过程中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高,有利于促进机体生长,并使核蛋白合成增加,有利于记忆的储存[2]。因此,良好的睡眠能消除疲劳,提高免疫力,促进机体修复,是维持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环节[3]。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关于睡眠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有27%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问题[4]。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引起记忆、注意力下降,使人处于焦虑、抑郁、烦躁状态,同时也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及内脏功能的紊乱,已成为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5-6]。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竞争也更趋激烈,大学生面临考研、就业、恋爱、经济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来自生理、心理、生活、社会的各种刺激与压力,很容易出现心理波动而引起睡眠问题。据国外研究显示,有超过38.2%的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有17.9%的大学生使用药物来促进睡眠[7]。护理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学业任务繁重、学生调剂所占比例较大、专业认同感不强等特点,因而护理专业大学生这一群体相对其他专业往往承受更多压力,易引发各种睡眠及健康相关问题,并导致情感、职业能力损害及行为问题的发生[8-9]。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护理专业大学生睡眠现状,了解成长过程学生存在的睡眠问题,分析影响该群体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给予睡眠卫生知识指导,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情绪调控能力,促进不良情绪转化,从而改善睡眠障碍群体的睡眠质量并促进心理健康。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安徽某医学院校1~5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840人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77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5%。年龄(21.73±2.33)岁;男生99人,女生678人;一年级184人,二年级109人,三年级88人,四年级184人,五年级200人(数据缺失12份);高考文科生391人,理科生385人(数据缺失1份);喜欢本专业131人,介于喜欢和不喜欢之间501人,不喜欢本专业143人(数据缺失2份);独生子女202人,非独生子女574人(数据缺失1份);农村385人,城镇391人(数据缺失1份);家庭月收入≤1 000元40人,1 001~2 000元 118人,2 001~3 000元198人,3 001~5 000元230 人,>5 000元182 人(数据缺失9份);父母已婚732人,离异24人,丧偶12人,再婚6人(数据缺失3份)。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年级、高考分科、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源地等个人资料,以及父母婚姻状况、父母职业、父母是否健在、家庭月收入等家庭状况信息,以及是否喜欢本专业、是否自愿选择本专业等专业相关信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为粮食的高产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粮食产量的提高对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影响重大。为了保证农作物种子的质量,通过对种子进行加工检验的方法,保证了种子的质量和发芽率。

(续表)

1.2.3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SDS量表由Zung于1965年编制,该量表共20个项目,也采用4级评分法,主要用于评定症状出现的频率。抑郁严重程度指数=项目累计分/80,指数范围为0.25~1.00。指数在0.50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服从正态分布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t 检验、方差分析;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双侧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点 评:开学第一天,老师和同学都会变得格外亲切,作者通过细节的捕捉与刻画向我们呈现了校园生活的温馨与快乐,真诚自然。

播种当年于8月3日在苜蓿盛花期进行第1次刈割,留茬5 cm。9月10日对再生草分种取样,选取顶部往下数第3~4片无损坏叶片10 g,在液氮中迅速冷冻,带回实验室后,存放冰柜中保存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NBT光还原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脯氨酸(Pro)含量采用酸性茚三酮法测定[17]。

1.2.5 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PSQI量表是Buysse等于1989年编制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由刘贤臣等[10]将该量表译成中文,用于评价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状况。该量表包含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以及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分为7个成分,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 PSQI总分,总分范围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大于7分为成人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

1.2.4 大学生压力量表 由李虹等[9]编制,共30个题项,分为个人压力(包含16个题项)、生活压力(包含10个题项)以及消极生活事件(包含4个题项)3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法,“0”代表没有压力,“1”代表有点压力,“2”代表有些压力,“3”代表压力很大。总分范围为0~90,分数越高代表压力越大,得分高于45分被认为高压力,反之则为低压力。

2结果

2.3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①以是否存在睡眠障碍为应变量,对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即以年级、专业喜好程度、焦虑、抑郁、压力为自变量进行睡眠影响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将各自变量赋值。详见表2。②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年级、抑郁、焦虑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其中3年级、4年级、5年级相对于1年级睡眠障碍风险降低;患有轻、中度抑郁以及焦虑症状学生睡眠障碍发生风险更高。详见表3。

2.2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级、对本专业不同喜好程度护理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一年级睡眠质量最差,其他年级之间睡眠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焦虑、抑郁、压力水平大学生睡眠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 1护理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1.2.2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8]SAS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该量表包含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主要评定项目所定义的症状所出现的频率,其中“1”代表没有,“2”代表小部分时间,“3”代表相当多时间,“4”代表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焦虑得分由各个项目得分相加再乘以1.25得标准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严重,通常以50分为分界值,50分以下定义为无焦虑。

1.3 调查方法 由调查员事先与年级辅导员以及班长联系,利用班会时间将学生召集在一起,发放问卷。现场调查人员由研究生和教师组成,并经过统一培训,正式调查前向同学们说明调查目的,填写的注意事项,并宣读指导语,问卷资料现场发放并收回。由调查人员对原始问卷进行核查,剔除重要信息漏填和答案疑似重复的无效问卷。

2.1 护理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 护理专业大学生PSQI总分为(7.07±3.48)分,高于国内常模[11]的(5.26±2.38)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464,P <0.05)。其中42.6%(331人)的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高于7分,提示存在睡眠质量不佳。

国内外处理钻井废弃泥浆方法主要有:固液分离法、环空或地层注入法、土地分散耕施法、干燥焚烧法、化学固化法、生物降解法、转化为其它用途如制砖等[3],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成本高、应用性差或处理量小的特点,不适合低成本大批量处理。

表 2变量赋值方法

表 3护理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3.1 护理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总体情况不佳 睡眠是人类重要的心理生理现象,一直被作为临床上衡量健康水平的一项基本指标[12]。大学生正处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趋于成熟,情绪波动较大,尚缺乏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易产生心理困扰,影响睡眠质量。本次调查显示护理专业大学生PSQI总分为(7.07±3.48)分,高于国内常模,提示该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问题。韦成全等[13]研究也表明护理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要低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护理专业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学生第一志愿填报比例不多,调剂所占比例较大[14],加之社会对护理职业偏见,护患矛盾冲突,导致护理专业学生易产生失落、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不佳,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3.2 年级、焦虑、抑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不同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1年级睡眠质量最差,而其他年级睡眠质量无差别,与王小丹等[15]对本科大学生研究结果一致。1年级学生刚步入大学阶段需要面临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并维持新的人际关系,转变原有学习模式存在诸多适应不良的问题。同时,有报道指出“容易就业”是导致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真正自愿填报护理专业的比例不足20%[16]。对护理专业内涵以及就业前景认识不足,以及适应不良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彷徨、挫败、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睡眠不足或者质量不佳的问题产生。因此,教育者可从几个方面进行:设置入门教育课程,例如专业认知教育、专业发展教育和职业规划,建立新生转型教育评价标准体系模型,完善入学教育体系,帮助新生摆脱适应不良的困境;定期开展睡眠卫生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睡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形成新的人际关系网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焦虑是由紧张、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反应,可激活机体内自主神经,引起血液儿茶酚胺升高、血栓素释放,进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17]。长期或过度强烈的情绪因素(例如焦虑、抑郁),导致与睡眠密切相关的大脑催眠系统和唤醒系统失去平衡,造成唤醒的系统过于兴奋,而使人难以入睡,而长期的睡眠障碍又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内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褪黑素、前列腺素等睡眠物质相互调节和拮抗功能失调,加重焦虑抑郁的情绪,产生恶性循环[18]。因此,提示教育者应关注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开展心理辅导线下课程,并充分发挥自媒体资源扩充优势;采取合理情绪疗法,培养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情绪事件多方位思考和分析能力,避免带来负性情绪体验,摆脱焦虑、抑郁情绪困扰,从而有效预防睡眠障碍发生。

4小结

护理专业大学生总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问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优化寝室环境,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合理安排医学生的教学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睡眠卫生知识,避免不良睡眠习惯;针对焦虑、抑郁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或冥想训练平复情绪,缓解焦虑、抑郁对睡眠的影响。

焦糖色素是以淀粉糖浆、蔗糖、木糖母液等为原料制得的一种具有甜香味及焦苦味的粉状或液体胶状物。该色素具有着色能力强,水溶性好,溶于水中呈红褐色,安全无毒,性质稳定等优点,主要用于罐装肉、炖肉和植物蛋白为原料的模拟肉[4]。除了上色以外,由于麦芽中含有麦芽酚类和吡嗪类等典型的增香化合物,以及焦糖色素是发生美拉德反应的产物,这种产物中含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还原酮类,使得焦糖色素具有掩盖异味和抗氧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瑜琪.健康心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1-102.

[2] MAQUET P.Sleep function(s) and cerebral metabolism[J].Behav Brain Res,1995,69(1/2):75-83.

[3] 钟春德,谢娟,许军,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用于天津市公务员人群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天津医药,2012(4):316-319.

[4] 赵圣文.某医学高校大学生睡眠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5] ROTH T,ROEHRS T.Insomnia:epidemiology,characteristics,and consequences[J].Clin Cornerstone,2003,5(3):5-15.

[6] ASSAAD S,COSTANIAN C,HADDAD G,et al .Sleep patterns and disorder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Lebanon[J].J Res Health Sci,2014,14(3):198-204.

[7] LUND H G,REIDER B D,WHITING A B,et al .Sleep patterns and predictors of disturbed sleep in a large popul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J].J Adolesc Health,2010,46(2):124-132.

[8]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订版):1.

[9] 李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J].应用心理学,2002(1):27-32.

[10]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103-107.

[11] 牛建梅,张妍婷,强金萍,等.大学生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22):4135-4142.

[12] 徐妙哲,张丹丹,张红坡.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2):311-314.

[13] 韦成全,蓝琼丽,梁惠琦.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专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10):941-942.

[14] 郑克勤,黄娟娟,李红赞,等.护理学本科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3):317-320.

[15] 王小丹,李巧,陈用成,等.2341名海南省本科大学生睡眠质量现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7):587-589;601.

[16] 宋培歌,童玉芬,孙玉梅.护理专业新生专业选择及专业认知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2521-2522.

[17] 李宁川,陆伟,渠泽普,等.16周有氧运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焦虑水平以及相关激素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2):83-87.

[18] 王小丹,高允锁,郭敏.医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235-239.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2104/j.issn.1674-4748.2019.31.004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编号:201710366035;2017年高等学院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7jyxm0930;2017年高等学院省级质量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项目,编号:2017sjjd011;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示范项目,编号:2016MOOC211。

作者简介 解秀云、刘安诺(通讯作者)、朱桂月、刘鸿雁、潘政雯、蒋燕、陈国红单位:230032,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引用 信息 解秀云,刘安诺,朱桂月,等.护理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9,17(31):3865-3868.

(收稿日期: 2019-03-31;修回日期:2019-10-26)

(本文编辑 卫竹翠)

标签:;  ;  ;  ;  ;  

护理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