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骨骼特点
在出生后由于环境的变化,新生儿的骨骼系统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在出生后一个月之类,新生儿骨矿物质密度会大幅下降,大约在百分之三十,只是因为骨髓腔正在迅速地增加,而这个增加的速度快于骨皮质的增加速度。这个过程被称为婴儿生理性骨质疏松。在这期间,新生儿骨骼中的成分的比例与成人相比是大相径庭的。其骨骼中有机质的比例远高于无基质的比例,水分含量也较多。因此新生儿的骨骼呈现柔软,韧性强的特点。但由于强度不够,容易造成骨折。但同时,新生儿骨膜较厚,在创伤之后不容易出现破裂,因此对外伤的抵御程度相对成年人较强。此外新生儿由于在发育期,其新陈代谢旺盛,骨骼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因此出现骨折情况也不用过于担心,经过合理治疗后通常都能恢复如初,不会影响机体功能。骨骼修复能力与人体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则骨骼修复能力越弱。
二、注意宝宝脊柱的保护
新生儿宝宝骨骼较为脆弱,其韧性强但骨骼脆性低,因此在外力作用下骨骼容易产生形变,一些不良的动作可能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脊柱是人体最重要的骨骼,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发育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家长要重视对宝宝的脊柱保护。新生儿脊柱柔软,呈平直状,在三个月后宝宝出现头部动作后会使相关肌肉得到强化,在这期间,脊柱会逐渐形成生理曲度,被称为颈椎前凸。这种生理曲度对脊柱起支撑和保护作用,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对宝宝头部进行紧护了。但在宝宝三个月之前,在抱的时候一定要护住其头部,为脊柱减少压力,提供完整的支撑,以防止出现脊柱损伤的情况。
三、包裹不宜太紧
新生儿宝宝机体以去肌张力为主,因此宝宝在平卧时会随惯性地弯曲四肢,双手握拳。新生儿对身体自控能力较差,喜欢乱动,抓东西,因此有些家长就将其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防止其乱动。但是包裹太紧会使宝宝感到不舒服,而且影响机体的伸展,进而影响骨骼的发育。因此在进行包裹时只需要轻轻包住即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宝宝不能进行久坐
宝宝学会坐之后会相对安静许多,能够自己进行活动而又不会走远,因此许多家长会利用这段时间休息,而让宝宝进行久坐。这样是不利于宝宝成长发育的,坐这个姿势会对脊柱产生较大的压力,宝宝骨骼较脆弱,易发生形变,久坐会使脊柱压力逐渐累积,从而导致脊柱变性。婴儿骨骼钙含量不足,长期的坐姿对其脊柱和肌肉都会造成伤害。此外长期的坐姿可能会导致宝宝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肺部功能受限,消化系统受影响等。
五、戴手套对宝宝有害
新生儿会有双手屈伸和挥舞动作,有些家长担心宝宝在做这些动作是碰到手或者指甲抓伤脸颊,给宝宝戴上小手套。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对宝宝造成伤害。新生儿受外伤出现的几率小,多是护理不当所致。家长只需要注意生活环境的布置,避免宝宝因为环境造成外伤。戴手套非但不能解决办法,还会限制宝宝的活动,限制其机能的发育。手套会阻挡宝宝手部触觉,使其在抓握中体会不到实感,影响其手部触觉的发育。手套中可能会有线头,在宝宝活动种可能会对其手指造成缠绕,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可能会阻碍其血液循环,造成手指的损伤。由于手套多为毛线制品,宝宝的指甲也很可能会被缠住刮伤。由于宝宝骨骼较脆弱,易受外力影响,手套的束缚会影响其手指的屈伸动作,久而久之会影响骨骼发育。家长如果担心宝宝指甲伤到面部,可趁其熟睡时替他修剪指甲,平时在宝宝经常停留的场地要对带有尖利的角的物品进行处理,比如粘贴泡沫等柔软物体。
六、不能使劲拉宝宝胳膊
五岁以下宝宝经常会出现的外伤为牵拉肘,又称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原因是因为宝宝骨骼发育尚未成熟,桡骨近端骨骺还未出现,桡骨周围只有桡骨环形韧带包裹,其韧性不知足以保护整个桡骨,因此在外力作用下非常容易出现牵拉肘。人类的桡骨近端骨骺约在5到7岁出现,6到7岁桡骨头增大,18到20岁桡骨才会愈合。因此对五岁前的孩子要重点关注其桡骨,避免对其胳膊进行使劲牵拉。
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牵拉肘的情况很多,比如家长牵着孩子行走,孩子突然跌倒,而家长的手依然拉着孩子。这时孩子的桡骨会承受来自自身体重的突然性压力,导致牵拉肘;再比如家长突然用力拉扯孩子胳膊,也同样容易出现牵拉肘。如何判断孩子出现牵拉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确认:(1)孩子疑似牵拉肘的胳膊被外力突然拉过;(2)孩子前臂不能自行抬举和弯曲,手臂移动会出现疼痛症状;(3)孩子桡骨处按压痛。
在孩子骨骼脆弱期,家长需要对其骨骼进行精心呵护,对孩子日常活动密切关注,避免疏忽。此外新生儿会出现许多原始反射动作和特殊生理现象,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心,掌握好相关知识即可。
论文作者:王清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骨骼论文; 宝宝论文; 桡骨论文; 新生儿论文; 脊柱论文; 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