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1.我们曾经背诵过很多送别题材的诗句,请大家看PPT回顾《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我们不难发现这几首送别诗的一个共同特点,作者在诗中分别借助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景物描写抒发了送别之情,这种手法就是借景抒情。
设计意图:在课件中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注作者抒情所借助的意象,引起学生注意,回顾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为新诗的学习做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的同样是一首送别之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请大家齐读题目思考:作者通过题目交代了哪些信息?(PPT展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交代了天气、事件)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初步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3.作家作品。作者介绍:岑参(约715-770),湖北江陵人,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气势豪放,色彩鲜明,风格多样,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集》。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了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设计意图:了解作家及创作背景,为理解诗的主旨做铺垫。
二、朗读示范
1.指名一学生朗读诗歌。
2.朗读示范。(PPT播放边塞雪景的视频及音频,视频标注易错字的字音。)
设计意图:通过音频及图片的播放为学生做朗读示范,将学生带入诗歌创作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
3.学生朗读(学生结合PPT朗读配音)朗读提示:
(1)注意语速语调。本文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总得来说语调应低沉舒缓。第1-4句:表现诗人八月见雪的惊奇之情,语调要高一些;第5-8句:情调应低沉而坚毅;第9-14句;朗读时宜用孤寂凄凉的语调;第15-18句:朗读时宜用舒缓、低平的语调。
(2)注意朗读节奏与停顿。用“二二三”节拍读,第二拍要读出拖音。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设计意图:朗读法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明确本诗的朗读方法,并通过朗读配音这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理解诗意
1.学生结合书下注解梳理诗意。(ppt展示明确诗意)
2.分别找出诗中描写咏雪和送别内容的句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明确:前十句写景,后八句送别。
3.“咏雪”一层中,作者描绘出了边塞雪景的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正面描写?哪些句子是侧面描写?
明确:(1)壮丽;(2)前四句是正面描写;(3)中间六句侧面描写。
4.“送别”一层中,哪些句子写饯别,哪些句子写惜别?(与作者的惜别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是什么?)
明确:饯别——“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惜别——“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相同意境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理解诗意,明确诗的结构及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诗的主题。
四、品味探究
(由学生个人发言)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方法提示:联系题目及背景资料,从写的景象、关键词、运用的修辞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来说。
请用句式“我认为诗中__一句写得好,理由是__”来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上环节理解诗意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探究,通过方法提示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角度切入对诗句进行赏析,从而掌握赏析诗句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2.用“描绘了____,抒发了____”的句式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及主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问找出相关诗句,明确全诗主题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对本诗的学习进行总结。
五、拓展延伸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明确:《白雪歌》主要描绘的是塞外严寒景象和饯别、送别时不舍的场景;《春雪》描写的是北方初春草芽初现及早春的雪景。《白雪歌》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春雪》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之情。岑参主动到边塞从军,希望在那里建功立业,他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长期艰难的戍边生活,在与朋友惜别时,不禁流露出无限惆怅之情。
设计意图:PPT展示,运用比较分析法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类似题材对比鉴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鉴赏及分析能力,同时理解同一题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表达不同的情感。
论文作者:刘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1
标签:学生论文; 意图论文; 判官论文; 之情论文; 诗句论文; 句子论文; 语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