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词佳句,教你赏析论文_邹晓丹

美词佳句,教你赏析论文_邹晓丹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中学 264200

现代文阅读中的赏析题是一种常见的考题,得分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是因为赏析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没有做到精准的赏析。如何做到精准的赏析?首先要明确赏析角度,再者讲究赏析的方法。

一、分析句子特点,明确赏析的角度

可以定位为赏析题的题一定有自己的句式特点,它不是一个泛泛的句子。这种句子或者从词性的角度或者从修辞的角度,也可以从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因此,对一个赏析题作答,首先要在品读句子的基础上定位赏析的角度,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赏析,赏析出自己的个性理解。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个句子我们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和叠词的角度赏析,品读“偷偷地”,表现了春天的无声无息;也可以从动词“钻”的角度,品读小草坚韧的生命力;还可以从叠词“嫩嫩的,绿绿的”角度赏析,表现了春天的色彩和勃勃生机;当然还可以从倒装句式角度赏析,强调小草的生命动态。通过对上面的句子的赏析,我们发现句子赏析没有唯一性,要根据句子本身的特点选准赏析的角度,或者根据自己的语言功底,确定自己最适合赏析的角度。比如鲁迅的《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如果没有界定赏析的内容,对这个片段赏析,可以从感官的角度赏析,如视觉所见的朦胧的“豆麦”“水草”,嗅觉所感的“清香”,以及触觉所感的“扑面的吹来”,既写出了赵庄浓浓的乡情特色,更照应了上文的“飞一般的向赵庄前进了”的“飞”。有了上文的“飞”才会有下文的“扑面”。大多数学生可以从自己擅长的修辞角度赏析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表达“我”的着急快乐的心情。

无论选择哪个角度进行赏析,都要基于个性的理解,不能共性、个性不分,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个性理解的产物。赏析只处在共性的层面上,如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样没有个性的赏析不能算作赏析,至少不能说是深度赏析,只能算作通读。

二、联系上下文,运用赏析的方法

现代文中的赏析题有一定的角度,也要注重方法。方法不对,偏离赏析的轨道会更远,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审美和写作。下面以词语、比喻修辞赏析的误区为例谈谈赏析的方法。

1.词语赏析的误区。赏析词语时不能联系上下文,不能整体把握好语境,从而不能有效地把握情感,导致赏析不精准。比如鲁迅《社戏》中的上文赏析,没有上文的“飞一般的向赵庄前进了”的“飞”就没有下文的“扑面”,也就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这几个孩子着急欢快的心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如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中:“忽然出现个毛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走。”学生的错误赏析为“矗”和“瞪”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戴胜鸟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显然,联系上下文,这一处不是表现作者情感的,是描写歌会的艺术效果的。如果能联系上下文甚至文章的主题,不难分析出表达的是歌声的艺术魅力。面对学生一叶障目的理解文本,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的赏析方向呢?我想到了“换词”和“删词”两种方法。

(1)换词法。运用换词法将“矗”改成“挺”,“瞪”改成“睁”,体会一下两者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出“挺”和“睁”表现不出神情专注,专注的原因是女孩歌声的美妙,而不是为了表现鸟的可爱。于是得到精准的赏析:从“矗起头顶花冠”的“矗”和“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的“瞪”这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戴胜鸟神情十分专注、戴胜鸟的灵性、对唱歌发生的兴趣,侧面烘托了女孩歌声的美妙。

(2)删词法。根据语言环境,我们还可以用删词的方法进行比较赏析。例如:①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我们把①句换成②句,会有什么不同呢? ②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村庄到了无底的黑夜里。通过删词,学生立马感受到了拟声词“咕咚”表达了天瞬间变黑的意思,而去掉后这层意思表达不出来。

2.比喻修辞赏析的误区。赏析修辞时没有准确、全面把握事物特征,因此赏析过程中出现赏析不全面或者断章取义的情况。如:“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然飞去。”学生错误地赏析成: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三角梅的美丽,表达了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面对学生这样的局限,我采用换喻体和换修饰语的方式指导学生抓准特征进行赏析。

(1)换喻体。一个比喻句包含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本体和喻体之间要具有相似性,还要是不同的事物。一个比喻句可以有多个喻体,但是有更形象、更贴切的喻体表达效果会更好。如上文中:“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然飞去。”把蝴蝶换成孔雀进行分析,学生分析后发现两者在颜色、形状和动态上都没有比作蝴蝶的艺术效果。

(2)修饰语。比喻的赏析我们还可以从换修饰语的方法进行赏析。如:“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将“红绸般的”换成“红布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比赏析出窑火的颜色和闪烁的动态的灵性。

语言是灵动的,是富有变化的,是受主观感受制约的,因此句子赏析没有现成的模板可寻,唯有深入文本、读懂作者、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方能更好地品读出富有个性的理解。

论文作者:邹晓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  ;  ;  ;  ;  ;  ;  ;  

美词佳句,教你赏析论文_邹晓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