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论文_曾映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论文_曾映娟

广东省兴宁市兴民中学 514500 

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语文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开展情感教育。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渗透情感教学呢?

一、读出情感要素,窥探作者内心

“三分诗,七分读”,这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学生求知的情感?文章的多种风格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作者的心灵,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得深,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停顿、重音、语调、句式等方面直接感受作品情感的脉搏,使学生“耳醉其音”“身醉其境”“心醉其情”,这样在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感情的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我们教师应该具备这一能力,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借助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更形象地展示文学作品中所听觉和视觉的影响力。

二、创设情感氛围,感受作品内涵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开始接触作品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高中语文课本的不少篇目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内涵丰富,反映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和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如孔子的博大、孟子的精深、老子的智慧、庄子的逍遥、李白的飘逸、王维的恬淡、苏轼的旷达……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表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文精神的篇章,更是俯拾皆是。例如,苏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望”,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的“穷年忧黎元”……所有这些无不使学生感受到无穷的人格魅力、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热的爱国情感,这些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或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同样,文本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及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廉颇知过改过,坦率真诚;烛之武大智大勇,纾解国难;“硬汉”桑地亚哥坚韧乐观,奋斗不息……教学中,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人文内涵,引导学生与高尚的灵魂对话,与智慧的生命碰撞,与丰富的情感交流,那么,学生就会产生震撼、受到感染和熏陶,学生的人格就能日趋完善,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

三、促进情感共鸣,透析作品情理

作者——作品——读者,这三者是需要情感共鸣来维系的。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等等,这些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其中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触动学生的心灵,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后,就会情随境迁,陶醉其中,以致于达到“忘我”的境界。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作品,才能真正口味出作品的情境美、韵律美,才能真正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和感悟文本为我们揭示的丰富的底蕴。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深化课堂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我们教师将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深入文章的精神实质,再外化为朗读、讲解、分析等独有的情感传达方式,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的。

论文作者:曾映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论文_曾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