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自我提升,优化业务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对于企业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在企业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问题与对策;质量
引言
财务报告作为外界了解企业经营实力、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但某些企业受到自身利益的驱使,出具完整性、真实性缺失的财务报告,再者企业内部会计报告重视度不足,致使企业经营活动中错误信息的涌现。尤其以上市公司为主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尤为重要。
1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指对企业经营业务、控制流程予以独立测评,并以此确定是否遵循公认方针与程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是否实现经济资源有效利用、是否体现企业组织目标等。另外,关于内部审计的特征也可表述为以下几点:内向性,即仅针对企业内部领导工作负有主要责任;独立性,即通过各部门间单独审查、评价与管理的方式,对国家利益予以严格维护;简化性,即审计流程和审计报告、审计决策与问题提出均采用简易化的方式,降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系数;广泛性,即涉及企业内部各方面、各阶段经济活动审查工作;及时性,即企业内部审计实施阶段,若出现衔接或审查问题,则应在第一时间内和相关部门协商解决,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一些知名企业财务报表舞弊事件时有发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优化并提升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尤为重要。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不仅能减少高管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私自篡改财务报表事件的发生,也能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使得公司的管理体系更为完善;减少在经济危机中所受到的冲击,推动公司的运营走向正规化、程序化的道路。
3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3.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完整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受本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领导;二是受本企业总裁或总经理领导;三是受本企业董事会领导,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效性来说,领导者层次越高,其独立性就越有保障。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建立在国家干预的基础上的,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缺乏完整的独立性。但目前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形式丰富多彩,有附属于办公室的;有附属于财务部门的;有附属于纪律检查部的等等。这些设置让内部审计独立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无法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从而无法有效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3.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审计人员记录审计问题事项浅显,避重就轻,无法判断审计事项的正确性,让审计质量控制无法走下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种记录审计全过程的管理活动,要求在审计中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以及每个审核人员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些企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就会导致出现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操作程序不规范等不良现象。
3.3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欠佳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审计工作,审计监督的范畴不断扩大,审计项目也逐步增加,审计任务的压力也如山般压倒过来。因为人员少,任务重,一些审计人员“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也越来越突出,这种思想导致的后果就是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原因。现有的审计人员多是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转岗过来的,这些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多被认为其在工作上处于边缘化,其自我学习、自我加压意识能力差,所以导致知识更新慢。审计人员工作培训多是集中在对审计制度的学习,很少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过关,致使审计结果出现误差,就会影响审计质量。
4内部控制审计的改善措施
4.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经营活动、内部审计二者具有息息相关的优势,而其审计人员素质、专业能力对审计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此,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将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作为工作核心,即对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有着严格规定。
第一,充足经验。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工作均属于财务工作的范畴,若审计人员缺少工作经验与阅历,则会出现审计结果误差,从而对企业经济决策造成影响。例如: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经验或阅历充足的审计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依据自身经验对审计问题予以合理应对,而经验过少的审计人员,往往会受到多角度因素的制约,但能力强和经验少的审计人员除外。
第二,资质。对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自身资质和审计质量有着密切关联,如资质较优的人员,可对企业所涉及的财务、金融等知识予以全面解读,同时在审计期间可实现思维发散性思考,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另外,职称也是对审计人员资质水平、专业素养的核心体现,例如:获取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职称的审计人员,专业水平较高于普通审计人员。
第三,学历。关于审计师学历问题,也会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造成影响。其原因在于:审计师学历高低,可真实反映其受教育程度,从而对审计师教育广阔度、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总之,以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可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优化或提升,加之可及时发现内部控制问题,将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建立健全相关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规范审计流程和标准,以此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保障,认真严谨的运行这项工作,并且还应该重视和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打造更加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团队,提供总体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更加专业的操控内部审计工作的运行。人才是一切的根本,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能有效促进内控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改善注册会计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均衡的现状,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核心竞争力。要想促进内控审计的发展,完善和优化质量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审计水平。
4.3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
统一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保障公司内部控制正常运行的内在标准。统一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的作用在于,能够与《基本规范》的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概念的统一界定,对其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予以标准化。只有在统一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规范的指导下,企业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从而保障公司财务核算信息的准确无误。
5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5.1完善内部审计组织及其质量控制标准
5.1.1构建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
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依据公司治理结构来说,审计机构不能依附于其它职能部门存在,需在企业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成员应当由熟悉财务、审计等方面专业知识及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的人员组成。这样,才能做好内部审计监督与审计质量管控,积极推进事后、事中与事前审计相结合,从源头上强化风险防控。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加大审计项目实施力度。
5.1.2明确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应以内部审计准则为基础,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项目活动时,确定审计小组、审计项目负责人及组员,制定内部审计方案,搜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征求意见稿,出具最终审计报告,实施后续审计、整理归档等审计质量控制。进行审计质量控制时,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控制程序,遵循系统性、重点性、可行性、经济性的原则,审计质量控制才能高效、有序、稳定的发展。在具体的审计质量标准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有经验有专业能力的审计人员编排审计底稿样本,将底稿样本运用到日后的审计工作中,根据实际发生的审计事项问题对底稿进行修改,最终生成模块化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案,这样就便于其他业务人员参照学习,形成审计质量控制作业流程化,减少审计中的随意性,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5.2强化对内部审计过程的监督
5.2.1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监督的重要性
要对内部审计进行系统化管理,必须要有企业制定的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和指导,否则审计人员将无章可循,内部审计工作停滞不前,内部审计督导就无实质性的进展。
5.2.2规范审计执业人员的审计行为
根据内部审计准则要求,审计执业人员应合理编排审计计划,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目标,正确判断和处理审计事项,设置审计质量标准,及时对自己的审计结果进行合理评定,从而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5.2.3加强内部审计复核工作
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对审计工作的复核要从多方面入手,如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搜集的审计证据是否真实有效,审计事项评定结果的复核等。这些都需要审计人员进行论证及审核,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错,降低审计质量控制风险。
5.3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考核与评价
持续和定期的考核与评价工作能够有效监控内部审计工作,当审计业务正在进行或已完成时,应对其进行考核与评价,掌握审计进程,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考评工作,需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的质量考核过程,包括考核时间、主体、方法等,考核主体主要由利益相关者组成,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本身。考核方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面谈等多种形式。并且综合整理考核结果,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在审计质量评价结束之后,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根据评价结论采取措施改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5.4审计规模
从整体上来看,企业内部控制涉及控制规模、控制质量两点内容,而其更是通过内部审计强制力、约束力的方式所体现,亦可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衡量指标。常规角度下,企业内部审计应具备相应的规模,如规模较大,则证明企业员工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从而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竞争力,再者企业各部门间互相监督原则的运用,可对企业内部潜在职能予以激发。除此之外,企业内部审计规模的大小,决定其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即大规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便于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实施监督,以此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总之,企业内部审计规模的扩增,可有效促进其内部控制质量的优化,即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呈现正比例关系。
结语
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开展,企业一方面需要注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做好管控工作,从而让企业的内部控制得以更好地完善,促使企业稳步发展,让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真正成为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支撑,使企业的发展为祖国经济建设填油加力。
参考文献:
[1]曹晓瑞.新时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4(30).
[2]方红星,陈娇娇,于巧叶.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31(4):21-29.
[3]郑伟,徐萌萌,戚广武.内部审计质量与控制活动有效性研究———基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及沪市上市公司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4(6):100-107.
[4]张明园,么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品牌,2015(09).
论文作者:孙秋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企业论文; 人员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