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_涂朝刚

浅谈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_涂朝刚

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雁江寄宿制中学 623500

摘 要: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成才和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过程中,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行为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观念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把德育教学落到实处,营造德育教学环境,用制度来约束学生。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学生养成 教育

“先天生人,后天成性”,一个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他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则是通过教育能够改变的。《三字经》中这样写到“人之初,性本善”,可见人在出生伊始是纯洁无暇的。那为什么长大到一定程度却大相径庭了呢?这应该就是后天接受教育的不同造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这一点。中学这个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良机,进行文明行为的训练与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搞好对中学生的养成教育?我认为:

一、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影响学生

一般来讲我们教育学生大多是课堂教学或者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影响,殊不知,我们的行为习惯也不知不觉地在影响自己身边的人。所以要教育好学生,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用自己良好的形象来影响学生。中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辨别能力,但是还不够成熟,容易跟风、学样、摆酷。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上不好的现象,批评“假、丑、恶”宣扬“真、善、美”。从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更新教育观念,适应现代教学需要

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个转型期,老观念在教育实际中还在发挥作用,一刀切、包办代替、一味的说教、只注重道德认识的教育时而还会出现,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阅读各种有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的书籍、报刊、资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的潜能得以释放,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我在这里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不是放任学生不管,而是我们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优点,把学生优点放大来看,让他自己和他身边的人都认识到这些优秀品质的重要性。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当自己这种被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个人成长中优点就会掩盖自身的不足,该学生也就会沿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个性。

四、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约束学生不良行为

制度约束指通过执行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受到锻炼。依据学生活动的时空情况,可相应制订和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班级集体约定、家庭公约和社会行为规范等。各种规章制度要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切忌假、大、空,要力求具体、明确和可行,要善于抓住某段时期学生行为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要求。如学生沉迷于游戏机,班级公约和家庭公约可制订出对进游戏场所有一定限制的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提出批评和惩戒。制度约束的成败关键在于制“法”科学适度,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长期持久地执行制度,学生才会不断矫正错误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依据正确行为导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寻找身边的偶像,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示范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优秀学生的榜样效应以及英模的楷模激励。如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我们讲述学生中涌现出来的遵守行为规范的先进个人的事迹,可使广大学生“学有先进,赶有目标”。

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的影响力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很难想象,在一个脏乱差和充斥污言秽语的环境中,学生能形成文明行为的习惯;而在一个整洁、优雅、文明的氛围中,这种隐性教育环境本身对学生就存在一种导向和约束作用。由此可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家庭文明礼仪及社会两个文明建设,对于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条件。

七、加强学生对自己不足认识并引导改正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要走弯路、错路。在这时我们要引导他们改正。让学生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最后就落脚在行为主体的行为变化上,在养成教育实践中,要重视自我教育法的运用,力求把良好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视为主动的塑造过程。运用自我教育法要注意如下几点:

1.教育者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2.适时开展“自我教育”经验交流。尤其是宣传推广“自我教育”成效好的学生的先进经验;

3.提供一定的阵地,如板报、自办小报、班会、文艺汇演、作文、日记等,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使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学生自身。为了达到有效的自我教育目的,应切实调动一切教育力量和手段启动教育主体的良知。

论文作者:涂朝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  ;  ;  ;  ;  ;  ;  ;  

浅谈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_涂朝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