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对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参麦对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一、参麦对硬膜外麻醉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军[1](2020)在《下肢弹力绷带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下肢弹力绷带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且无并发症的单胎产妇93例,ASA分级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弹力绷带组(E组)、弹力绷带+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3组产妇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后,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 ml/kg·h,局麻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心电图、有创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待产妇平静后向左侧倾斜15°,取连续三次(间隔2min)的BP、HR平均值作为基础值,并计算出80%基础值。E组和P组产妇抬高下肢40~45°,自脚踝处至大腿中部,以叠瓦状缠绕弹力绷带,其松紧以绷带下容纳一指为度,且产妇无不适感,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然后放平下肢。C组不缚弹力绷带。在右侧卧位下行腰硬联合麻醉,鞘内注药后即刻开始,每分钟记录一次BP、HR,如果连续两次记录到产妇SBP降低超过基础值20%或者单次低于90 mm Hg,定义为血压降低,C组和E组产妇立即予以50μg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若HR<60bpm,立即予以0.25 mg阿托品静脉注射。P组在鞘内注药后即刻,开始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0.2μg/kg·min,其他处理同C组和E组。在腰麻鞘内注药后前20 min内,监测并记录每分钟SBP和HR;记录鞘内注药至胎儿娩出这段时间内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干预情况;记录三组产妇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记录三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脐带动、静脉血气值。结果:C组产妇在腰麻后第4、7 min两次出现SBP降低,E组在第6 min出现SBP降低,P组产妇SBP基本稳定。在腰麻后第4、7 min,P、E两组产妇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妇与C组产妇SB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6 min,P、E两组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比较,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腰麻后前10 min内,HR出现较大波动,其中C组在腰麻后第4、7 min两次出现HR升高,E组在第6 min出现一次升高,而P组产妇HR呈现缓慢下降趋势。10 min后,三组HR均较为稳定,直至取胎儿时三组产妇HR又再次出现短暂上升趋势。三组产妇腰麻后HR均数都在70 bpm以上。C组有14例产妇在鞘内注药后需要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6.7%;而E组只有9例,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3例产妇静脉追加了去氧肾上腺素,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0%,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的干预情况方面:C组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干预次数最多,E组次之,P组最少,三组去氧肾上腺素干预次数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5例出现心动过缓给予了阿托品,E组有6例,P组5例,三组阿托品干预例数及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闷、恶心、呕吐方面:C组有8例产妇出现胸闷、10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呕吐;E组有2例出现胸闷、1例出现恶心,无产妇呕吐,两组出现胸闷和恶心例数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组无胸闷、恶心、呕吐病例,与C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血压升高方面:C、E、P组分别有3、0、1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上,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下肢束缚弹力绷带可以降低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去氧肾上腺素使用剂量。2、弹力绷带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泵注可以明显降低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值得在择期剖宫产手术中推广应用。

陈红[2](2013)在《腰麻硬膜外联合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与硬膜外麻醉下对剖宫产术中母体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研究及完善剖宫产的麻醉管理,为临床提供借鉴,以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将80例需要剖宫产的产妇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CEA)组,分别在麻醉前(T1)、麻醉平面满意-皮肤消毒前(T2)、胎儿娩出(T3)、胎儿娩出10min(T4)、手术结束(T5)监测两组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且比较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产妇心率(Heart rate,HR)在T4(胎儿娩出10min)、T5(手术结束)高于CEA组(P=0.023、0.022);CSEA组产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在T3(胎儿娩出)高于CEA组(P=0.000、0.003);CSEA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在T2(麻醉平面满意一皮肤消毒前)、T5(手术结束)高于CEA组(P=0.000、0.003);两组间产妇不同时刻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每博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体循环阻力(systemic circulation resistance,SVR)及胸部液体含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同时刻HR、SBP、DBP、MAP、CO、SV及SVR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均有P<0.05);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之间麻醉并发症、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均为适合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但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围术期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起效更快、麻醉效果更完善、更为推荐。

苏帆[3](2013)在《从气血理论探讨围术期应激反应调控及相关并发症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气血理论为基础,研究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的中医理论,探讨该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围术期应激反应调控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思路。方法以应激反应机制、神经-内分泌-免疫学说和中医气血平衡与肾元理论为基础,采用类比方法分析围术期应激反应发生发展以及与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的中医机制;对比研究中药调控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病理学模型有效的生物学证据和中医机制;临床观察血流动力学及血凝状态改变与气血平衡的关系,以及气血平衡状态与应激反应水平的关系。结果分析对比认为围术期应激反应的激发就是肾气调动的过程;应激反应引起的器官高消耗代谢期就是肾元气大量损耗的阶段;而应激反应终末发生的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就是肾气虚衰导致气虚血瘀发生脏腑功能紊乱的结果。该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干预可调控围术期应激反应,取得在应激状态、免疫介质和炎性因子水平等方面调控有效的证据;结论围术期应激反应发生发展与结局与肾气调动损耗后的气血平衡状态紊乱导致的气虚血瘀密切的平行关系;提出“培元固本、回阳补气”调控应激反应防治并发症的理论思想。

于兆祥[4](2013)在《中药注射液对术中患者血压及心率异常波动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麻醉及术中的血压与心率异常波动常能引发严重后果,是麻醉医生解决起来非常困难的问题。在临床上需要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老年人全身功能减退、长期高血压和其他疾病导致一些器官功能发生病变,血管弹性显着变差。

张丽娜[5](2012)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开胸手术的麻醉常采用单肺通气(OLV)使两肺隔离。但是,OLV易发生低氧血症。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HPV)能最低限度地减少肺内分流(Qs/Qt)及低氧血症的发生,HPV及自主调节受手术、麻醉方法及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GEA)具有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提供术后满意镇痛,减少胸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等优点,GEA可以有效地维持病人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加快病人术后的苏醒,但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是否扩张肺血管,减轻肺血管收缩,削弱HPV机制而导致Qs/Qt改变尚不清楚,对动脉氧合的影响亦无定论,且硬膜外麻醉中应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HPV的影响亦需进一步探讨。故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全麻及全麻复合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不同麻醉方案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率和动脉氧合的影响,探讨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麻醉。[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和分组选取老年开胸手术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全麻组(S组)、全麻复合1.0%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1.0组)、全麻复合1.5%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1.5组),每组各45例。2.麻醉方法L1.0组、L1.5组行T5-6或T4-5间隙硬膜外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3ml,待平面确定5分钟后行全麻诱导。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全麻诱导药物选用丙泊酚1.5~2.0mg/kg、舒芬太尼0.5μ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快速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F37-39),连接麻醉机对呼吸进行控制。麻醉维持期间通过微量泵泵入异丙酚3.6~6.6mg/kg/h以镇静。待手术开始后,L1.0组给予1.0%利多卡因5ml,L1.5组给予1.5%利多卡因5ml。术中持续微量泵泵入4-6ml/h。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调整异丙酚用量,必要时单次静注维库溴铵0.05mg/kg、舒芬太尼0.3μg/kg以维持肌松。S组右颈内静脉穿刺、全麻诱导及维持同上述两组。3.监测指标术中持续监测下列指标:心电图(ECG)、心率、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PETCO2、SpO2、潮气量(VT)、F102、平均气道压力(Paw)、脑电双频指数(BIS)。选择麻醉前(清醒仰卧自主呼吸空气)(T1)、双肺通气15min(T2)、OLV15min(T3)、OLV45min (T4)四个时间点,采桡动脉和混合静脉血各1.5ml,进行血气分析。肺内分流率(Qs/Qt)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得出:①Qs/Qt=(Cc’02-Ca02)/(Cc’02-CvO2)×100%;②Cc’02=(Hb×1.31×Sa02)+(149-PaC02/0.8)×0.003;③CaO2=(Hb×1.34) SaO2+(PaO2×0.0031);④CvO2=(Hb×1.34) SvO2+(Pv02×0.0031)。[结果]1.L1.5组与S组比较,TLV15min,两组Pa02及Qs/Qt值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OLV15min、OLV45min, PaO2下降(P<0.05),Qs/Qt值升高(P<0.05)。L1.0组与S组比较,各时间点PaO2及Qs/Q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1.0组与L1.5组比较,TLV15min,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OLV15min、OLV45min, PaO2值L1.0组高于L1.5组,Qs/Qt值L1.0组低于L1.5组(P均<0.05)。2.术中L1.0组与L1.5组病人MAP和平均心率(HR)较S组低(P<0.05),且较麻醉前低(P<0.05)。术中各时间点L1.5组MAP、HR均低于L1.0组(P<0.05)。术中各组各时间点PaCO2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中同一时间点PaCO2及Paw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见表4。3.应用机械通气后,三组SaO2、SvO2、PvO2均较术前升高(P<0.05,或P<0.01);OLV15min及OLV45min, L1.5组PvO2、SvO2值较本组TLV15min显着降低(P均<0.05),且显着低于S组与L1.0组(P均<0.05),而S组与L1.0组PvO2、SvO2值比较各时间点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PvCO2、PH值两项指标麻醉前后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4.L1.5组与L1.0组患者麻醉中使用舒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丙泊酚的剂量均低于S组(P均<0.05)。L1.5组与L1.0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5. L1.0组与L1.5组在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躁动发生率方面均优于S组(P<0.05),L1.0组与L1.5组之间比较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插管反应、寒颤、肌肉僵硬、躁动、眩晕等不良反应。[结论]1.全麻复合高浓度(1.5%)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使肺内分流升高,动脉氧合降低。2.全麻复合低浓度(1.0%)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对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无显着影响。3.全麻复合低浓度(1.0%)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更加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梁永新[6](2012)在《右美托咪定对胸段硬膜外麻醉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背景DEX (dexmedetomidine,DEX)为新型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drenoceptor,α2AR)激动药,通过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发挥药理作用,α2肾上腺素受体主要分布在交感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肾上腺素神经元中,受到刺激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表现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降低。α2肾上腺素受体有三种亚型(α2A,α2B,α2C),目前认为α2A受体亚型介导了非选择性α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镇静、遗忘、镇痛及其抗交感神经作用,α2C受体亚型介导了其激动剂的抗焦虑作用,而α2B受体亚型与其激动剂结合后可产生短暂的升高血压反应。DEX作为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α2肾上腺素受体的亲和力约是可乐定的8倍,效价比是可乐定的3倍,其半衰期短(约为2小时),临床应用具有镇静、抗焦虑和镇痛等作用。近年来,除作为ICU的镇静药物以外,DEX也逐渐用于临床麻醉。但目前公认的用法剂量均是以西方欧美人为研究人群而得出的结果,在国人中的应用经验还尚浅,尤其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中的使用。近几年来,高胸段硬膜外麻醉(high-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HTEA)在心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cHTEA复合全身麻醉,因其有减弱围术期应激反应、阻断心脏交感神经及良好镇痛等可能益处,所以被广泛研究。而且,HTEA还可以扩张心脏外膜下冠状动脉,部分改善交感神经刺激引起的心肌血流灌注减少,改善左心室功能,抗心肌缺血以及减少cTnI和cTnT等心脏肌钙蛋白的释放;HTEA可以减弱对手术的应激反应,减轻交感张力和提供优良术后镇痛;研究表明HTEA能够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HTEA有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氧耗的特性,减少心肌缺血是其潜在益处之一;Loick等研究认为,HTEA组病人较少发生新的ST段升高或降低;Defender等对HTEA病人与全麻对照组比较发现,HTEA组病人术后心肌缺血减少,经食道超声证实心肌局部运动异常情况的发生降低。上述作用应该会改善心肌灌注,并减少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然而,硬膜外麻醉后,内脏神经麻痹,阻力血管、容量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而血压下降,同时阻滞平面升高,可出现心脏交感神经被部分抑制,副交感神经相对亢进,心率减慢,心脏射血力量减弱,导致血压下降。硬膜外复合全麻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低血压的情况,这对于某些特殊的患者,比如,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硬膜外复合全麻时保持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尤其是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就显得极为重要。有研究表明,DEX可以通过加强或协同其他麻醉药物及交感神经阻滞药物的作用,减少这些药物的用量,并通过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应激反应等维持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可能原因包括:1.DEX作用于中枢,抑制交感神经发放冲动从而产生中枢性降压作用,使术中血压降低,起到减少出血的作用。由于出血减少,手术视野清晰,从而减少了使用麻醉药物降低血压的情况,麻醉药物的使用量相应减少。2.DEX可以降低血浆皮质醇及儿茶酚胺浓度,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从而降低血压。DEX的用量过大(1.0-2.5μg/kg)或注射速度过快,引起一过性的血压升高,同时反射性的引起心率减慢,随后出现不伴有心动过速的血压下降。这种双向反应可能是因为:首先DEX静脉给药后迅速与血管α2-受体结合,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随后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了血管舒缩中枢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引起血压下降。有证据表明,围术期应用α2-受体激动剂,能够减少心血管手术和非心脏手术后病人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本课题在参考国外研究基础上,采用了当今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最先进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指标,探讨DEX在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维持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椎管内阻滞麻醉中的辅助镇静作用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对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所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科研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临床实践服务,其研究成果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研究小组对DEX在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麻醉恢复期)、椎管内麻醉、某些特殊病人(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外科手术以及非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等)以及其在椎管内应用进行了系统地临床研究,为其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尝试,为DEX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研究方法1.将DEX作为全身麻醉复合用药的组成部分,探讨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第一部分:老年患者58例,年龄60-75岁,无严重的系统性疾病。随机分为两组:D组设为实验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共31例,C组设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S组)共27例,患者入室后泵入DEX/NS (0.4ug/kg60ml/hr)10分钟,然后丙泊酚以TCI进行靶控泵入。每组均预先设定好丙泊酚的初始血浆浓度,当丙泊酚的血浆浓度(Cp)和它的效应室浓度(Ce)达到平衡的时侯,在该时间点观察患者的意识有无,若呼之不睁眼、睫毛反射消失可以判定为意识消失。在各个对应的时间点记录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BIS值、丙泊酚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时的时间、达平衡时所用丙泊酚的总量,然后确定DEX、丙泊酚以及意识消失时的相应剂量效应关系,利用序贯法测定EC50的公式进行计算。测定DEX对丙泊酚EC50(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第二部分:冠状旁路移植术患者7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46-72岁,体重59-86kg,ASA Ⅱ级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5%,心功能Ⅱ级或Ⅲ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麻醉诱导前DS组DEX0.8μg/kg输注15min, S1和S2组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麻醉诱导:3组在静注总量1/3咪达唑仑和1/8总量的哌库溴铵后,DS、S1和S2组分别缓慢注射舒芬太尼0.5、0.5和0.8μg/kg,再静注余量的咪达唑仑和哌库溴铵,BIS降至≤55后行气管插管。评价DEX复合较小剂量舒芬太尼对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以探讨更加适合冠心病患者全麻诱导的药物组合。2.探讨DEX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可行性。75例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或(和)卵巢切除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嘧啶(Dex组)、咪达唑仑(Mid组)和丙泊酚(P组)三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等对两组病人术中镇静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的安全性和可行性。3.探讨DEX对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09年1月到20010年6月,胸骨正中切口CABG病人61例,且需满足以下标准:(1)稳定型心绞痛,有两支或两支以上的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50%,(2)凝血酶原时间>80%,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正常范围,(3)血小板计数>100000/mL,(4)左心室射血分数>30%,(5)年龄>18岁。无硬膜外穿刺置管的禁忌症。T4-5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mL,排除置管入蛛网膜下腔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125%的罗哌卡因7-12ml,使阻滞平面达到T4。病人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或生理盐水10ml,插管后分别给予静脉持续泵注DEXO.8μg·kg-1·h-1和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至关胸前。评价右美托咪定对高位硬膜外开胸患者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1.将DEX作为全身麻醉复合用药的组成部分,探讨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第一部分:在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时D组共31例患者中有18例意识消失,C组共27例患者中有16例意识消失。D组泵入DEX后丙泊酚意识消失时的EC50大约在1.023ug/ml, EC50的95%可信区间CI为0.959-1.091ug/ml。C组泵入生理盐水后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EC50大约在1.310ug/ml, EC50的95%可信区间CI为1.196-1.435ug/ml。第二部分:泵注DEX后,DS组HR渐降低。在气管插管前S1和S2组血压显着降低,其中S2组降低幅度最大(P<0.05,P<0.01)。插管后即刻3组血压均回升,但S1组增加幅度最大(P<0.05)。插管后3min至5min血压逐渐回降,其中S2组下降显着(P<0.05)。插管后即刻至1min仅S1组心率显着增加(P<0.05)。S2组发生低血压病例明显多于DS和S1组(P<0.05),插管后S1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病例则明显多于DS和S2组(P<0.05),S1和S2组需药物干预的例数均明显高于DS组。2.探讨DEX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可行性。3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在相同镇静深度下,Dex组无呼吸抑制及下颌松弛病例出现,SpO2维持正常,而Mid、P组分别有7、6例出现呼吸抑制。三组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因低血压需要给予麻黄碱的患者分别为:D组3例,M组4例,P组5例;因心率减慢需要给予阿托品治疗者分别为D组7例,M组1例,P组3例。在维持相同的镇静深度(OAA/S评分)时,D组BIS较M、P组低(P<0.01)。3.探讨DEX对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手术时间、冠脉远端吻合数量、围术期心肌梗死、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两组统计学无差异;术中尽管C组应用了较少的舒芬太尼和异丙酚,但是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比例显着高于D组。研究结论1.将DEX作为全身麻醉复合用药的组成部分,探讨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适当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用量,复合适量的DEX(0.8μg/kg)可明显减少用药后插管前及插管后一段时间的低血压,并避免插管刺激引起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使诱导期间的血液动力学更加稳定。本研究在预试验时发现给予1.0μg/kg负荷量的DEX稀释至10ml,以60m1/h的速度泵注时(输注时间为10min),仍产生比较明显的高血压反应,这必然增加心肌氧耗。后改为输注时间为20mmin可以减弱这种高血压反应。但考虑这会延长整个麻醉诱导的时间,故最终研究方案确定DEX的负荷量为0.8μg/kg,泵注时间为15min,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对于低血容量或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给予DEX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应予警惕。2.探讨DEX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可行性。右美托嘧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是安全和可行的,与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相比较,DEX具有相仿的镇静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效应,而呼吸抑制较轻,起效和苏醒时间较长,在同一镇静深度时的BIS值偏低,可安全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的镇静。3.探讨DEX对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EX稳定高位硬膜外开胸患者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降低诱导后低血压和双腔气管插管后高血压的发生,稳定麻醉维持期间的血流动力学,降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严春燕[7](2011)在《不同切肝方式,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术后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术对术后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腹腔镜和开腹肝脏切除术的前瞻性对比研究,评价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的术中、术后临床情况,术后代谢及免疫功能变化。【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07年8月至2008年11月间在我院微创中心行左肝切除术(包括左肝外侧叶切除和左半肝切除术)患者52例,其中腹腔镜和开腹肝脏切除术各26例,所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操作均由同一手术小组固定成员实施。所有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断肝时间、术中肝门阻断情况、术中出血量、术中晶胶体输入量、术中输血情况、术中尿量等,术后情况包括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在术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病理结果,同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天内疼痛情况。对两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的肝脏功能,术后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程度,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p)、干扰素-γ(IFN-γ),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白介素-4(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IFN-γ/IL-4(Th1/Th2))比例、调节性T细胞(Treg)分泌功能TGF-β的水平。【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腹腔镜手术组包括14例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53.85%)及12例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46.15%),开腹手术组包括12例左半肝切除术(46.15%)与14例左肝外叶切除术(53.85%)。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液体输入量上无统计学差异,而腹腔镜组病人断肝时间较开腹组显着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有非常显着减少(P<0.01),术中尿量也有显着减少(P<0.01)。两组病人在气管导管拔除距手术结束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上没有显着差异。术后腹腔镜组病人恢复肛门排气的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P<0.01),而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小时的静息痛评分较开腹组病人显着降低,但在杜冷丁的用量上没有显着差异。两组病人的ALT和AST水平都表现为先上升,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较术前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然后下降,直到术后第5天恢复到术前水平;AKP和γ-GT表现为先下降,在术后第3天达到谷底,然后上升,两组之间在各个时间点都没有显着差异。两组病人的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在术后都有非常显着下降(P<0.01)一直持续到术后第5天仍较术前有非常显着下降(P<0.01),腔镜组病人的术后第1天的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病人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在术后表现为先上升,在术后第1天达到顶峰,和术前相比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然后下降,两组病人在各个时间点没有显着差异。两组病人的血糖水平在术后各个时间点较术前均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在术后12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两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在术后都呈现出先上升,在术后12小时达到高峰,较术前升高非常显着(P<0.01),然后下降。腔镜组的病人的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在术后24小时均显着低于开腹组病人(P<0.05),术后72小时则非常显着低于开腹组病人(P<0.01)。促炎因子IL-1β和IFN-γ水平在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两组病人术后IL-1β水平和术前相比均无显着差异,两组之间在各时间点也无显着差异;IFN-γ自术后12小时开始即较术前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在术后第3天达到高峰,术后第5天仍较术前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腔镜组IFN-γ水平虽然术后总体低于开腹组,但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在总体上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术后即刻达到谷底,接着上升;腔镜组病人IL-4水平在术后12小时回到术前水平,术后第3天反而超出术前水平,和术前比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开腹组病人在术后3小时就回到术前水平,此后一直维持在术前水平,腔镜组IL-4水平在术后第3天和第5天显着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病人IL-10水平在术后12小时较术前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一直维持到术后第5天,两组之间在各个时间点都无显着差异。代表调节性T细胞(Treg)分泌功能TGF-β的水平在两组中变化趋势相同,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水平较术前无显着差异,组间亦无显着差异。两组病人IFN-γ/IL-4(Th1/Th2)比例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腔镜组病人自术后12小时起升高并较术前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术后24小时达到高峰,并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开腹组病人术后3小时较术前显着升高(P<0.05),术后第3天达到高峰,并维持在高水平;和开腹组比,腔镜组病人的IFN-γ/IL-4(Th1/Th2)比例水平升高迟,升高幅度小,较早开始下降,在术后第3天和第5天显着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1)我们中心实施的腹腔镜下左半肝和左肝外叶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比例较开腹手术显着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和开腹肝切除术相当;(2)腹腔镜肝脏手术较开腹手术术后疼痛少,活动早,进食早,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3)腹腔镜肝脏手术虽然在血糖水平上和开腹手术相当,但胰岛素抵抗程度较开腹手术低,免疫功能较开腹手术恢复快。第二部分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开腹肝切除术后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采用术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方法和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术后静脉镇痛方法行开腹肝脏切除术的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评价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开腹肝脏切除术病人的术中、术后临床情况,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08年11月间在我院微创中心行开腹左肝切除术(包括左肝外侧叶切除和左半肝切除术)患者26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镇痛组(E组)和全麻+静脉镇痛组(G组),每组各13例,所有麻醉与开腹手术操作均由同一手术小组固定成员实施。G组术中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采用舒芬太尼lμg/ml,5ml/hr输注速度的静脉镇痛;E组术中采用全麻+胸8-10椎间隙硬膜外麻醉,术后采用0.12%罗哌卡因+0.2gg/ml舒芬太尼配方,5ml/hr输注速度的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断肝时间、术中肝门阻断情况、术中出血量、术中晶胶体输入量、术中输血情况、术中尿量等,术后情况包括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在术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病理结果,同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天内疼痛情况。对两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的肝脏功能包括肝酶、蛋白和胆红素水平,术后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程度,促炎细胞因子IL-1β、IFN-γ,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及IFN-γ/IL-4(Th1/Th2)比例、调节性T细胞(Treg)分泌功能TGF-β的水平进行监测。【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G组包括7例左半肝切除术(53.85%)及6例左肝外叶切除术(46.15%),E组包括5例左半肝切除术(38.46%)与8例左肝外叶切除术(61.54%)。两组间病人在手术时间、断肝时间、术中液体输入量、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上无统计学差异。E组病人气管导管拔除距手术结束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显着地少于G组病人(P<0.01)。术后两组病人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E组病人术后24小时内的杜冷丁用量较G组病人显着减少(P<0.05),但在疼痛评分上没有显着差异。两组病人的ALT和AST水平都表现为先上升,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较术前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然后下降,AST在术后第3天恢复到术前水平,ALT直到术后第5天恢复到术前水平;AKP表现为先下降,在术后第3天达到谷底,然后上升;G组在术后第3天较术前显着下降(P<0.05),E组各点较术前无显着差异;两组之间在各个时间点都没有显着差异。两组病人术后γ-GT水平较术前均无显着差异,两组之间亦无显着差异。两组病人的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在术后都有非常显着下降(P<0.01),一直持续到术后第5天仍较术前有非常显着下降(P<0.01),E组病人的术后第1天的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显着高于G组(P<0.05),E组病人术后第3天的总蛋白水平也显着高于G组(P<0.05),E组病人术后第5天的白蛋白水平也显着高于G组病人(P<0.05)。两组病人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在术后表现为先上升,在术后第1天达到顶峰,和术前相比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然后下降,两组病人在各个时间点没有显着差异。两组病人的血糖水平在术后各个时间点较术前均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G组病人在术后3小时即达到高峰,E组在术后12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E组病人术后3小时血糖水平较G组显着降低(P<0.05)。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在术后都呈现出先上升,在术后12小时达到高峰,较术前升高显着,然后下降。G组病人的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在术后72小时恢复到术前水平,E组病人在术后72小时仍较术前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E组病人在术后24小时的胰岛素水平显着高于G组病人(P<0.05),而在术后3小时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显着低于G组病人(P<0.05)。两组病人术后IL-1β水平和术前比没有显着差异,E组病人术后12小时水平较G组显着降低(P<0.05)。IFN-γ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自术后12小时开始即较术前有非常显着升高(G组P<0.01,E组P<0.05),在术后24小时达到高峰,术后第5天仍较术前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E组IFN-γ水平虽然术后总体低于G组,但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在总体上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术后即刻达到谷底,接着上升;G组病人IL-4水平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和术前相比均无显着差异,E组病人仅在术后即刻显着低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G组病人IL-10水平在术后24小时和第3天较术前有显着升高(P<0.05),其余各时间点与术前无显着差异,E组病人在术后即刻较术前显着降低(P<0.05),术后3小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2小时起又升高,较术前有非常显着升高(P<0.01),到术后第5天才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之间在各个时间点都无显着差异。代表调节性T细胞(Treg)分泌功能的TGF-β的水平在两组中术后各个时间点水平较术前无显着差异,两组之间也无显着差异。两组病人IFN-γ/IL-4(Th1/Th2)比例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G组病人自术后12小时起升高并较术前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术后第3天达到高峰,并一直维持在高水平;E组病人趋势和G组一致,但幅度较G组小,和术前比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结论】(1)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应用于开腹肝切除手术中,在术后早期复苏中,可以使病人早拔管(气管导管),早出PACU(术后恢复室),加快手术运转,实施快通道手术;(2)在术后24小时内,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效果;(3)术后早期,接受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降低高血糖反应和蛋白质分解;(4)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对开腹左肝切除术病人的术后免疫功能影响不大。第三部分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目的】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我院微创中心实施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代替传统的肝门部阻断法即Pringle手法。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放置漂浮导管观察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研究方法】本研究包括18例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CWP),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和肺血管阻力(PVR)。分别在以下六个时间点进行记录:诱导后(T1),充CO2气腹后(T2),头高脚低位后(T3),左肝动脉夹闭后(T4),门静脉左支夹闭后(T5)和手术结束病人平卧位后(T6)。[结果]所有病人在围术期都没有严重的心肺并发症发生。左肝动脉夹闭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未发现显着改变。门静脉左支夹闭后CVP和CI显着增高(P<0.05),SVR显着降低(P<0.05)。CO2气腹导致HR、MAP (P<0.05)和SVR(P<0.01)显着增高;改为头高脚低位后,CVP和PAP较气腹前显着降低(P<0.01);手术结束解除气腹将病人改为平卧位后MAP、CVP、PAP、PCWP和CI回到较术前显着升高水平(P<0.01),HR和SVR回到术前基础值。【结论】在无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中应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进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时仅引起轻微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但是体位的改变以及C02气腹的充放能引起较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正常心肺功能的患者中这一改变能被良好地耐受。

巫春艳[8](2009)在《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Prostatectomy,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前列腺增生几乎均为老年人患者,约1/3合并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通气功能下降、糖尿病、肾功能障碍等。因此,如何确保这些高危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围手术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是吗啡类中枢镇痛药,其脂溶性高,极易通过神经细胞膜和血脑屏障,具有起效快的特点。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后既可快速被硬膜外脂肪和血管吸收,进人全身循环而产生作用,也可通过渗透作用直接作用于脊髓。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在高浓度时对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低浓度时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效果好等特点。不足之处是起效偏慢。目前,硬膜外给予高亲脂性阿片药对老年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的适宜剂量尚缺乏大量的临床资料。本实验拟通过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静脉和硬膜外给药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病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应的适宜剂量。【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及分组拟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年龄65~80岁,体重50~80Kg。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的心、肺、肝、肾疾病、脊柱外伤史、穿刺部位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等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五组(n=20):硬膜外舒芬太尼7.5ug组(E1组)、硬膜外舒芬太尼15ug组(E2组)、静脉舒芬太尼7.5ug组(V1组)、静脉舒芬太尼15ug组(V2组)、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用术前药。术前严格禁食12h,禁饮4h。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路,30min内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00ml。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左侧卧位下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3.5cm,固定硬膜外导管并将患者改为平卧位后给予1%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后若患者无硬膜外麻醉的异常表现,E1组追加0.75%罗哌卡因10ml和舒芬太尼7.5ug(2ml);E2组追加0.75%罗哌卡因10ml和舒芬太尼15ug(2ml);V1组追加0.75%罗哌卡因10ml和生理盐水2ml,同时静脉推注舒芬太尼7.5ug(2ml);V2组追加0.75%罗哌卡因10ml和生理盐水2ml,同时静脉推注舒芬太尼15ug(2ml);C硬膜外追加0.75%罗哌卡因10ml和生理盐水2ml。注药后收缩压低于90mmHg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10mg)并加快补液速度。心率低于55次/分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3mg。3.项目观察3.1一般情况硬膜外注药后每3min记录一次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各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情况。3.2感觉阻滞评定硬膜外注药后9 min内用针刺法每1min在左侧腋前线测定一次痛觉消失平面,9min后每3min测定一次至感觉阻滞平面固定,以后每30min测定一次至痛觉完全恢复。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硬膜外注药后至感觉阻滞平面达T10的时间)、最高平面、达最高平面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硬膜外注药后至手术部位出现疼痛的时间)3.3运动阻滞评定硬膜外注药后每3min测定一次,运动阻滞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进行测定。观察并记录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3.4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分为以下三等:优:阻滞平面满意,术中无痛;良:术中有轻微疼痛或不适感,需向硬膜外腔追加局麻药3-5ml或镇静药;差:追加局麻药或镇静药后效果仍不满意,需再次追加局麻药或改用全麻。3.5镇静效果镇静效果采用Ramsay评分:0分为清醒;1分为偶尔嗜睡,易于唤醒;2分为经常嗜睡,易于唤醒;3分为嗜睡难以唤醒。3.6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监测所有患者入室均连接惠普多功能监测仪连续测定并记录注药前、注药后5、10、20、30、45、60、90、120分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同时记录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和输液量。【统计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所得数据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最高平面)表示,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法、Levene法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最高平面比较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以α=0.05为显着性检验水准。【结果】1.一般资料五组病人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感觉阻滞2.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五组病人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V2组与对照组比较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五组病人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1组、E2组、V2组与对照组比较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与E1组比较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2组与V1组比较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麻醉后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及时间五组病人麻醉后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达最高平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与对照组比较最高平面明显上移、达最高平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与E1组比较最高平面明显上移、达最高平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运动阻滞五组病人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麻醉效果的比较五组病人手术时麻醉效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V2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镇静效果的比较五组病人手术时镇静效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1组、V2组与对照组比较镇静程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流动力学的比较五组病人麻醉后5min、10min、20min、30min与麻醉前相比,心率均有所上升。各组患者麻醉后10min、20min、30min、45min较麻醉前比较,收缩压均有所下降。各组患者麻醉后45min较麻醉前比较,舒张压均有所下降。7.不良反应的比较五组病人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更好,说明硬膜外混合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对局麻药的协同增效作用是以脊髓作用为主。2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15ug复合罗哌卡因可以改善感觉阻滞效果,静脉给予舒芬太尼7.5ug是老年患者术中镇静的适宜剂量。3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并不增加局麻药对运动阻滞的程度,有利于术后患者较早运动。4硬膜外和静脉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各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各种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影响。

谭苗[9](2008)在《上胸段硬膜外麻醉对体外循环换瓣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对比观察上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行体外循环换瓣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2.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麻醉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原因和潜在的临床效益,为临床心血管麻醉提供更多的麻醉选择。方法:选择2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均拟在体外循环下行择期双瓣置换术,分为全麻组(GA组,n=10)和上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n=10)。GEA组病人于术前一天晚上,在T3-4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保留。手术当天入室后在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和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Swan-Ganz导管。在GEA组硬膜外腔予首次剂量罗哌卡因有效,阻滞平面达T1-T6且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后,两组均以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行全麻诱导,以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术后GA组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GEA组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T0)、诱导插管后(T1)、劈胸骨时(T2)、转流30分钟(T3)、停机30分钟(T4)、停机2小时(T5)、停机4小时(T6)和停机24小时(T7)的HR和MAP,并通过Swan-Ganz导管监测T0、T1、T4、T5、T6、T7的CVP、MPAP、PCWP以及CO的变化,并计算相应的CI、SVI、SVR和PVR值。分别测T0、T1、T3、T5、T6、T7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和T0、T5、T6、T7的血浆cTn-I浓度。记录两组病人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硝普钠和多巴胺)的用量以及术后24小时内新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记录两组病例的拔管时间并对术后24小时的镇痛情况进行VAS评分。结果:1.两组在T0时的所有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EA组HR在麻醉开始后均显着低于GA组(T4、T5、T7,p<0.05;T1、T2、T6,p<0.01),MAP在T1、T2、T3、T5、T6、T7均明显低于GA组(p<0.05)。GEA组与GA组相比,MPAP在T5、T6、T7有显着性差异(p<0.05),GEA组明显高于GA组。GEA组PCWP在T6、T7明显高于GA组(p<0.05)。GEA组CO和CI在T6较GA组更高(p<0.05),SVI在T5、T6、T7明显高于GEA组(p<0.05)。2.两组病人手术开始前的血浆皮质醇浓度无统计学差异(T0、T1,p>0.05),且均从T3开始出现显着升高(p<0.01);GEA组在T3、T5、T6、T7均明显低于GEA组(p<0.01)。两组病人T0的血浆肌钙蛋白Ⅰ浓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T6、T7时均高于T0(p<0.05);GEA组在T6、T7均明显低于GA组(p<0.05)。3.两组病人围术期使用硝普钠的总量GEA组明显少于GA组(p<0.05),而多巴胺总量两组间无显着差别(p>0.05)。在术后24小时内GA组观察到三个病例发生了新出现的可逆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在GEA组则没有观察到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GEA组拔管时间明显比GA组提前(p<0.05),两组病人术后24小时的VAS镇痛评分GEA组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上胸段硬膜外麻醉和镇痛通过降低术中和术后的应激反应能改善体外循环换瓣手术病人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了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麻还缩短了术后拔管时间并加强了术后镇痛。这些潜在的有益效应对心脏手术后病人的恢复能产生积极影响,并可能最终影响病人的术后转归。

赵明,蒋鹏,朱长江,汪小海,谷俊侠,朱伟[10](2001)在《参麦对硬膜外麻醉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研究参麦对硬膜外麻醉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硬膜外麻醉择期手术病人 40例 ,随机分为参麦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 ,参麦组病人在麻醉时静脉注射参麦注射液 5 0ml。全部病人在麻醉前后用LBY血流动力测试仪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血沉、红细胞比容、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全血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TK检测 ,比较参麦用药前后及参麦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硬膜外麻醉病人用参麦后不同切变的全血粘度、红细胞比容、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指数TK明显降低 (P <0 .0 1) ,血浆粘度值、全血低切还原粘度也有所降低 ( 0 .0 1<P <0 .0 5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变主要指标的差值有显着意义 (P <0 .0 5 )。结论 :参麦对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

二、参麦对硬膜外麻醉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麦对硬膜外麻醉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下肢弹力绷带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血压和心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研究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器材
    2.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排除标准
        2.3 麻醉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腰麻剖宫产术中低血压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章关键技术照片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2)腰麻硬膜外联合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设备
        2.2 监测
        2.3 麻醉方法
    3. 监测指标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3)从气血理论探讨围术期应激反应调控及相关并发症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 气血理论与围术期应激反应
        (一) 气血理论与麻醉、手术的关系
        (二) 气血理论与应激反应发生
        (三) 气血理论与应激反应传变
    二、 气血理论与围术期应激反应相关并发症
        (一) 气血理论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二) 气血理论与深静脉血栓形成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从气血理论研究围术期应激反应调控预防 POCD
    一、 POCD 模型的建立
    二、 参麦注射液干预对老龄大鼠应激反应及 POCD 发生的影响
第三部分 临床观察
    一、 从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气血平衡状态对老年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二、 从术后凝血状态改变观察气虚血瘀与老年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关系
第四部分 综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课题
详细摘要

(4)中药注射液对术中患者血压及心率异常波动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参麦注射液对术中患者血压及心率异常波动的预防和治疗
2 参附注射液对术中患者血压及心率异常波动的预防和治疗
3 讨论

(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右美托咪定对胸段硬膜外麻醉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一: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
    二: 胸段硬膜外麻醉(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
第一章 DEX对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DEX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部分 右美托嘧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的临床观察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DEX和咪达唑仑镇静效果的比较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DEX和丙泊酚镇静效果的比较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DEX对高位硬膜外麻醉下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就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7)不同切肝方式,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术后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目录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部分 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舒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
    缩略语表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上胸段硬膜外麻醉对体外循环换瓣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1.3 麻醉及实验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和围麻醉期若干参数的比较
    2.2 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
    2.3 血浆肌钙蛋白cTn-I变化
    2.4 血浆皮质醇浓度变化
    2.5 其他临床观察数据
    附图
第三章 讨论
    3.1 HTEA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2 HTEA对围术期心功能的影响
    3.3 PCEA和早期拔管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
    3.4 HTEA与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3.5 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10)参麦对硬膜外麻醉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参麦对硬膜外麻醉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下肢弹力绷带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血压和心率的影响[D]. 王军. 皖南医学院, 2020(04)
  • [2]腰麻硬膜外联合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D]. 陈红.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3]从气血理论探讨围术期应激反应调控及相关并发症防治[D]. 苏帆.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4]中药注射液对术中患者血压及心率异常波动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进展[J]. 于兆祥. 中国民康医学, 2013(08)
  • [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D]. 张丽娜. 郑州大学, 2012(01)
  • [6]右美托咪定对胸段硬膜外麻醉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 梁永新.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3)
  • [7]不同切肝方式,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术后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 严春燕. 浙江大学, 2011(10)
  • [8]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D]. 巫春艳. 郑州大学, 2009(02)
  • [9]上胸段硬膜外麻醉对体外循环换瓣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D]. 谭苗. 中南大学, 2008(01)
  • [10]参麦对硬膜外麻醉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赵明,蒋鹏,朱长江,汪小海,谷俊侠,朱伟. 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1(06)

标签:;  ;  ;  ;  

参麦对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