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望城区规划建筑勘测设计院 湖南长沙 4102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日益突出,城市防洪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来,由于极端强降雨增多,内涝灾害频发,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城市内涝已经成为倍受观注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就望城区城市内涝防治体系建构提出了几点可行思路。
关键词:望城区;城市内涝;防治体系;超标雨水;建构策略
前言
城市内涝主要来自暴雨,内涝和洪水往往同时发生,有时很难区别,通常称作洪涝灾害。根据实地调查和当地部门介绍,望城区部分道路仍存在洪涝威胁,进行防洪排涝规划与改造十分必要。
一、望城城区内涝防治背景及现状
望城区为长沙市第六区。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岗地、平原、丘陵、低山兼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境内水系发达。主要河流为湘江及其支流。
望城区中基本形成雨水排水体系和城市排涝系统,在排水防涝工程管理上也形成一套管理体制,在较低标准上满足城区排水防涝的要求,对城市减少雨水涝灾有一定的保证。但现状的排水防涝工程设施和排水防涝管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二、内涝防治的系统方案
内涝防治的前提是找准易涝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对城市内涝提出精准的治理方案。经笔者调查,望城区内涝的主要原因有:老城区已建排水管网、防涝设施标准低,维护管理欠缺;原有水系破坏后未进行相应的改道改建;城区排涝除险设施未形成系统,超标雨水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凹地雨水箅等泄水设施容易被落叶堆积,使下水道排水不畅通。
结合望城区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水资源状况及内涝形成原因,综合考虑,将源头减排设施、排水管渠设施、排涝除险设施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涝除险机制。
总体思路为“以头减排设施(海绵城市设施)控制中小雨,以排水管渠设施排除暴雨重现期P≤3年暴雨,以排涝除险设施应对P>3年的超标雨水”。
针对不同期的暴雨,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当暴雨重现期P≤3年时,采用海绵设施及排水管渠解决雨水。降雨首先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对雨水进行净化,并按《长沙市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的要求,储蓄不小于24.14mm的降雨,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在75%以上。超出储蓄能力的溢流雨水可直接利用雨水管渠就近排放水体;当暴雨强度3<P≤50年时,为超标雨水,利用湿地、调蓄水体、蓄水池、地表行泄通道等排涝除险设施雨水进行调蓄、行泄,保证居民住宅、工商业建筑物底层不进水,道路车行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
三、关于望城区城市内涝防治体系建构的思考
(一)注重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更是城市内涝防治的重要前提,它所研究的是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安排,城市的合理布局,以及城市的未来发展。然而,由于现阶段城市用地分类对地表径流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欠缺考虑,并且在进行城市用地布局的时候对于雨水排水的路径也缺少思考。基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要想构建起有效的城市内涝防治体系,就须将城市规划的内涝防治顶层设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理清城市发展时序,使因城市扩展所造成的排水能力缺乏的问题得以避免。
(二)注重现有排水设施的管理
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已建成的排水设施在暴雨时无法发挥全部作用,因此注重建立管网的巡查养护制度,注重管理、尽可能及时防止管网淤积堵塞,管网变形等情况的产生。暴雨主要集中在上半年,正好是树木复苏落叶季节,这时需要加强垃圾的日清理处理能力。暴雨前尤其需要将个别路段移动垃圾桶做处里,清除垃圾或者转移到高位置处,防止堵塞下水口;加大排水人员投入,及时清理下水口堵塞杂物,保障下水畅通;配备高压疏通车,每年定期对下水道进行疏通,及时清除下水道沉淀物,保证流水畅通;租借设备对全城下水道进行扫描排损。
(三)加强城市雨水源头控制措施
为了综合解决内涝问题,城市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地维持和保护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和生态功能。采用低影响开发的城市建设理念,通过雨水源头控制措施,减小城市地表径流系数,降低排涝模数和内涝频次。加强雨水源头控制措施要充分利用城市本身对雨水的下渗、存储功能,采用源头控制的方法,从源头开始控制地表径流,减少对河道受纳水体的影响。结合望城区区城市特点,减缓城市内涝灾害的源头控制措施主要有增加城市地面的透水性、增加城市滞蓄雨水的能力、加强雨水利用等。
(四)着力改善排水管网系统
根据笔者的调查,望城区已建成的部分管网管材陈旧,使用年代久远,管道施工质量差,输送腐蚀性的污水与管材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管材损坏,且管网的建设标准偏低,已建的263公里排水管线中,排水能力低于3年一遇暴雨强度的管网占69%,具体情况如下:
因此,结合两厢用地建设情况,提高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已迫在眉睫。
(五)迅速推进排涝除险设施的建设
目前望城区的排涝除险设施尚不健全,而排涝除险设施主要用于控制超出海绵城市设施和排水管渠承载能力的超标雨水。排涝除险设施不健全导致超标雨水滞留在城市建筑、道路内,导致严重的“城市病”,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排涝除险设施:1、迅速利用现有的内河、内湖、湿地、天然水体等已经存在的调蓄水体,简历合理的内涝转移体系,将内涝雨水导入上述水系中,减少建筑、道路的积水。2、改造已建的绿地、广场,将其变为可调蓄雨水的下沉式绿地、下沉式广场。3、在老城区建设雨水调蓄池、雨水深层调蓄隧道。4、建设和规划合理的雨水地表行泄通道。
(六)加快排水系统管理信息化建设
目前针对城市内涝问题已经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排水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排水动态水力模型分析及仿真系统、3G移动视频监测车辆动态管理系统、泵站视频监控系统、自动雨量实时监控系统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基本实现了对降雨监测的实时性、可视性,对整个排水系统中排水管线和泵站定位的可视性,以及排水量计算分析的科学性等。在远期防涝体系构建方面,还将陆续建立气象云图与雷达会商系统、排水水质监测及水质安全预警系统等。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也不断加快,要想做好城市当前的各项基础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须对城市内涝问题充分重视,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内涝解决方法、措施。我们能够预见,以当前的治水理念及科学技术手段,再辅以社会财富作为基础支撑,城市内涝防治体系的构建、完善工作,都可得以实现,既使得内涝灾害完全消除,又创造了许多综合效益,推动整个社会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郑霞忠,王晓宇,周胜.湖北省城市内涝灾害脆弱性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7(6):51-54.
[2]满霞玉,李丽,顾雯,等.城市内涝积水点分布模拟及治理策略初探[J].水电能源科学,2017(3):67-70.
[3]吴健生,张朴华.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内涝的影响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地理学报,2017,72(3):444-456.
论文作者:李俊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内涝论文; 望城论文; 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设施论文; 管网论文; 暴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