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与建议_企业经济论文

加快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与建议_企业经济论文

关于加快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改革论文,关于加快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央提出“抓大放小”战略措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响应。为配合中央集中精力抓好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政策,许多地、县把放活国有小企业和搞好其它经济形式的中小企业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理论界也把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提出来热烈讨论。最近,我们对中小企业问题作了系列调查,现谈谈有关认识与建议:

1.中小企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生产的社会化、大规模化和高技术化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大型企业无疑是现代经济的主导、骨干和支柱。与此同时,大量中小型企业的存在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大型企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解决了多数劳动力就业,提供了社会大半商品和服务,创造了一半左右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在美国有小企业2000多万个,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占其GNP的39%和销售额的53.5%, 一半以上的技术创新是小企业实现的,2/3的新就业是小企业创造的。 德国中小企业占全德企业总数的99%,就业人员的78%,GNP的2/3,政府税收的70%。

2.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技术水平总体落后并且各地参差不齐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比发达国家更为突出。

以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为例:1994年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53.18万个,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1.37万个,加上非国有大中型企业共约2万个,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3.8%,其余96%以上均为中小型企业。 城乡集体工业企业(99%以上是中小企业)产值3.1434万亿元,超过国有工业企业(包括国有小企业)2.62万亿元的20%。

以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例:1994年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46.5万家,其中小型工业企业44.48万家,占95.6%;工业总产值5.14万亿元, 其中小型企业产值2.29万亿元,占44.5%,超过大型企业1.95万亿元的17%;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6065亿元,接近大型企业6259亿元的工业增加值。

以建筑业为例:1994年全国建筑企业单位数为9.5万个, 从业人员2433万人,总产值7684亿元。其中,以中小型占绝大多数的城乡集体建筑企业8.5万个,占全国的89.5%;职工1571万人,占全国的65%; 产值4472亿元,占全国的58.8%。

以零售商业为例:全国零售商业网点1226万个,从业人员2733万人,市以上国有商业、股份制和三资商业(大中型商业占主体)网点11万多个,从业人员260万多人,分别只占全国的0.8%和9.1%, 其余几乎全是小型商业。

以地县经济为例:在多数地区的地县范围内,企业的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绝大多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整个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

3.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规模小。全国独立核算小型工业企业,平均每户产值512万元, 资产486万元,资本金164万元,分别是大型企业的1.36%、0.84%和1%。

经济形式多样。中小型工商企业是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全民、集体、私营和三资均有,其中城乡集体企业是主体。

生产经营门类齐全。除少数国家垄断行业和部门外,一、二、三产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各行业均有中小企业扮演重要或主要角色。

为大企业配套生产。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以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为核心进行配套生产经营。

经营机制灵活。政府直接管理少,企业几乎完全受制于市场,市场压力大,经营机制活。

技术设备水平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为过时的或大型企业淘汰的技术设备。

管理落后。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干部与职工文化素质较差,知识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经营管理不够严格和规范。

4.中小企业政策是国家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是国家政策中的一个薄弱的环节。这种状况有利又有弊:一方面,政府直接干预少,政策较宽,管理较松,企业比较自主自由,机制灵活,优胜劣汰,普遍生机勃勃;另一方面,缺少政策规范与管理引导,多数企业技术落后,人员素质差,管理水平低;同时,大量存在重复建设,环境污染和假冒伪劣等现象,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较多问题。

5.“抓大放小”战略决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央提出的“抓好大的,放活小的”重要战略决策,对国有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一般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均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是两手战略,一手是搞好大的,一手是放活小的,两手战略相辅相成。少而精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导国民经济方向,体现国家经济实力,必须抓住抓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壮大国民经济总量,创造市场活力,必须放开放活。当然,“放小”不应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微观进一步放开与宏观加强政策引导相结合。微观放开,就是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继续坚持和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充分维持中小企业的自主、自营、自治,为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条件;宏观政策引导,就是要改变过去中小企业政策薄弱的状况,加强中小企业政策、法律的研究、制定和施行,在规范行为和引导发展上下功夫,尽量减少其对社会经济秩序的负面影响。

6.中小企业改革的途径。中小企业改革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应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搞统一模式。

国有小型企业。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了国有小企业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各地应当按照五中全会精神,大胆改革,大胆实践。国有小企业改革要注意的问题是: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特别注意不要“刮风”,不加区别地把所有国有小企业都改为非国有企业;国有小企业改制应以实行职工集体制或股份合作制为主,卖给私人的应是少数;国有小企业改制过程中处理企业资产时,既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要考虑职工的生活出路;一般地区的县域经济和贫困落后地区的地(州)经济新办企业,应更多地办集体(合作)企业或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

城乡集体企业。集体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体。1994年全国集体独立核算工业企业34.3万个,占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的74%。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工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其生产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有工业,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的利税和产值、资金利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多项效益指标也明显高于国有工业企业。特别是近几年,集体经济已成为我国GNP增量中贡献份额最大者。但是,长期以来, 人们并未把集体经济摆到其应有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并不把集体企业当作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在实践上,将集体资产与职工个人割裂开来,职工在企业内的民主管理权利得不到落实,主管部门、乡村政权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比较严重。这一切阻碍了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应当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加快集体企业改革步伐。集体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股份合作制,有的也可改为其他所有制形式。集体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在界定产权、明晰产权关系基础上真正落实企业自主权和职工民主管理权利。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应处理好的主要关系是企业与主管部门的关系,企业与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的关系,企业与单位的关系以及企业经营者与职工民主管理的关系。

城乡私营企业。到1994年底,全国有私营企业43.2万户,从业人员648.4万人。除极少数企业规模较大外(全国仅有880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几乎全部私营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而且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私营企业是我国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力量之一,但其潜力远未得到发挥。私营经济目前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部分私营企业主对国家政策有顾虑,担心政策会变,不敢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短期行为倾向较重;同时,企业对内对外行为在诸多方面不规范,成为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源泉。私营企业也有改革问题,主要方向是建立规范的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加强对其财务、税收和交易行为的监管。

7.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制定专门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我国应将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问题对待,不分所有制形式,对各种经济成份采取统一协调和公平公正的政策。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策力度,推动中小企业迅速、健康发展。

(1)产业政策。 国家各项产业政策中应当有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产业的专门政策和措施。

(2)行业管理政策。应逐步取消传统的部门管理, 代之以行业管理,将各种经济成份的中小企业纳入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之中。

(3)禁止垄断政策。除国家明确宣布的极少数行业外, 其他多数行业均应禁止和反对垄断,保持中小企业平等参与竞争,允许其自由进入与退出。

(4)金融政策。实行公平信贷,反对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待遇, 按产业政策和企业效益要求对大中小企业实行同等信贷政策。应恢复和发展合作金融,积极建立以集体制为基础的城乡信用合作社,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5)税收政策。对劳动密集型、 微利型中小企业实行税收政策支持,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实行适当减免税。

(6)就业政策。从财政补贴、低息无息信贷、 减免税等多方面鼓励中小企业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员。

(7)教育和培训政策。 国家应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中小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一般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8)科技政策。对中小企业专利技术的申请、 科技成果的运用、国内外科技合作等采取特别鼓励和支持措施。

8.应当加强中小企业研究,改进管理方式。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和管理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很不相称,这种状况应尽快改变。为此,一要从战略高度上把中小型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综合性问题来看待。抓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一大战略,抓中小企业也是一大战略,两大战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要加强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所有制形式、企业组织形式、财税金融政策、与大型企业关系等问题。三要加强政策与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如鼓励发展政策,禁止垄断、保护竞争政策,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和经营行为监管政策等。四要加强政策管理,统一协调政策、法律和行政管理。应改变目前按经济成份和部门格局分别管理中小企业的状况,可以考虑设立国家中小企业专门管理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城镇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统一机构建立之前,宜由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如国家经贸委)负责协调有关政策与管理,研究并提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方案。

标签:;  ;  

加快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认识与建议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