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还有什么值得掏钱去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去买论文,数字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http://sethgodin.typepad.com/
一切问题皆源于发现。
人们每一天都要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至今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提醒这个世界,你究竟需要怎样的服务,爱听怎样的音乐,想读怎样的书籍。与其无从选择,何不尝试把你的想法散播出去?
渴望把自己的想法散播出去的人们在门外可以排成一个长队,因为在一个信息拥塞的市场里,被忽视等同于失败。
如果有免费的替代物可用,大多数人在多数时候都不会掏腰包。一亿人听到广播中播放的一首流行歌曲,只有不到1%的人会购买。博物馆里几百万人会观赏一幅画作,但只有极少数人家里会有画的复制品、海报或者甚至是不贵的原创艺术品。(尽管付费版的音乐会比免费版的音质更好也更方便,印刷品能近身细看,但是数字却是一样的,人们依然听得多,看得多,但掏钱者寥寥。)
如果咨询顾问、医生或是作者的建议是免费的,相信没有人会犹豫,但如果要收费,我们却经常犹疑不定(“噢,我没有要求咨询,只是想让你回答一个问题……”)。的确如此,我听说一些人为了不给别人付点小钱宁愿自己动手剪头发。
这些都不是新闻。不过有两件事发生了变化:
1.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涉及数字商品(网站、电子书、音乐等等),免费传播想法的诱惑(有助于被人们发现)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如果你相信免费传播从长期看能带来更多的收入。由于一张拷贝的成本为零,你即使随意选择数字内容也不会招来破产。
过去:付费是免费的子集
现在: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带来的裂隙
2.免费数字消费的文化已经形成,并且正在被一个庞大的、最令人羡慕的消费者群体接受(青少年、受教育群体和中上层阶级)。
创作者下的赌注是,一旦他把东西免费传播出去,它将被发现,引起注意继而传播开去,然后一如我们在1969年的广播中所见,引发一定比例的公众做出实际的购买行为。
我们已经让想法用更方便的数字化方式进行传播,我们的确扩大了免费和付费之间的差距。有一批数量巨大的免费数字产品的拥戴者只要有可能不付费,他们就不会掏出分文。
三十年前广播的传播模式很简单:听者免费,少有人会为此付费。
短时间内,人们可以用免费来推广某个点子,借助杠杆的力量把注意力转化成为某个类似的付费产品(或者是因为免费取消了,或者是因为相似产品可以提供同样的便利或是纪念价值)。
我想事情也许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唯免费是瞻的一代人成长起来,人们会觉得当免费的替代品唾手可得,也许更为方便时,付费简直太傻了。
想一想——花钱买东西现今会让一些人觉得傻气。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很少有人会觉得买一张Creedence的专辑是犯傻。他们觉得那样做很棒,一点都不愚蠢。
这种将消费模式默认为免费的新型观念让那些想卖东西的人得付出更大的努力,发明出免费产品无法替代的东西。赞助、现场活动、会员制——所有这些都不在我们曾经与创新商业模式挂钩的范围之内,但是它正在改变,变得很快。
Lady Gaga的音乐基本是免费的,不过听她的音乐会要花钱。麦肯锡的咨询原理在图书馆里是免费的,而其定制服务则是收费的。在Netflix上看一场电影是免费的——但要下载归你所有就得掏钱。在当地的公开课上打高尔夫球相当便宜,但是兴趣俱乐部里的会员资格却要花钱。
创造价值和获得回报,两者脱节越来越大。数字化的人工制品免费的进程越来越快,让同样的东西成为付费的版本,这不可避免的最后一跃益发艰难。
创作者不必非得喜欢它,但是免费文化就在这儿,越来越无孔不入。发现经济的野蛮与无边际成本混合在一起,进一步加深了免费与付费之间的鸿沟。再往前看,很多东西都能免费,也将免费。
当然,免费经常是方程式的一部分。这些在采访中或是博客文章中争论不休的评论员已经免费分享了他们的想法。畅销书历来都没有版权,而且几千年来一直都被免费分享。在美国音乐台或者今夜秀上,音乐家也乐于为事实上的免费表演秀上一把。
大多数点子可不都是能变钱的那种。像你问我答笑话(Knock Knock Joke)的发明者,或者像三个美国大学生发明的“凯文·培根”(Kevin Bacon)六度分割理论游戏,这些点子都注入了点子的长河中,在它们传播的同时发明者也没多想去获得现金补偿。
我当然不是主张内容应该免费,很显然,任何一方的理由都不是绝对的。我的观点是把免费作为一种发现工具来使用的边界正在发生漂移,最好的(也许是唯一的)在将来赚钱的途径是,把点子包裹起来,在现实中永远不让其免费,例如边际成本大于零的产品和服务。
消费者愿意为出色的内容付费吗?当然。为内容付费是一个保证更多优秀内容产生的有效途径。
那些追求发现价值的人会像市场中的博弈论那样通过加速免费使用来获得眼球吗?当然。创作者已经驯养出了市场上最让人渴求、钱袋丰盈、富有才智的一群人,他们期望众多的数字项目都是免费的。而现在该由我们来把这些项目以某种方式遮掩起来,再次让它们值得掏钱购买了。
标签:付费服务论文;